如何通过广告宣传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25
/ 2

内容摘要:在商业广告创意过程中对于消费者心理的研究很重要。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旨在通过广告宣传来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是怎样思考和认识商品的?文章将从消费者动机、感觉、需求心理等四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广告宣传 消费者心理 动机 感觉认知
  
  在商业广告创意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而其中对于消费者心理的研究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才能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活动,并且在广告活动过程中使消费者对商品产生注意、唤起兴趣、加深记忆,在激发购买欲望的同时促使消费者从速采取购买行动。在购买过程中,广告会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受教育的程度、社会层次分别进行劝说与导向。因此,在广告设计中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消费者做出购买商品这一行动,不仅是一个心理过程,也是一个思维过程,是经过认识与思考后的一个理智行动。那么,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是如何思考和认识商品的?这其中有什么规律?下文的论述将做出进一步的回答。
  
  一、消费者的消费动机、产生动机的因素以及动机的类型
  
  消费者购买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企业必须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从心理学的观点对他们的购买动机进行分析研究。消费心理学认为:顾客的购买动机有感情动机、理智动机和惠顾动机之分。感情动机又分情绪动机和情感动机,情绪动机具有冲动性,即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情感动机是消费者精神风貌的反映,具有稳定性。理智动机是对商品进行了解、分析、比较后产生的,具有客观性、周密性。惠顾动机是顾客对特定的商店、厂家或品牌特殊的信任和偏好,它是感情动机与理智动机两者结合的产物。因此,我们说人的动机是受多种条件制约和影响的复杂的心理构成物。引起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内部动力、目标引力、外界压力。内部动力包括迫切的需求,有效的兴趣,追求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牢固的世界观等。这些因素都可以成为人们行动的原因,使人产生生活动机。目标引力主要包括适宜的刺激强度,新奇、丰富的内容。如利于个人发展的条件,领导的高度信任,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厚的生活待遇,舒适的工作环境,合理的报酬、奖励等等。目标吸引是动机产生的外因。外界压力是有形无形地强加于人的一种力量,迫使人们不得不前进,同样能使人产生动机。外界压力主要包括必须履行的职责,领导和亲友的期望,上级的督促检查,组织的批评惩罚,经常的评比竞赛,强大的群众舆论等。外界压力是动机产生的外因。由此可见,要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广告创意和广告宣传要同时考虑,既要激发消费者的内部动力,又要加大目标引力和外界压力,以使三种力量同时发挥作用,从而引发并强化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动机。
  过去,由于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关系,我国消费者比较注重求实、求廉动机。在购买商品时特别注重商品的实际效用,讲究经济实惠、经久耐用,并不过分要求商品外观的美观、新颖。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物质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追求商品的时兴和新颖的求新动机,追求与众不同的求异动机及注重商品的造型美、艺术美的求美动机在当今消费者心理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还有注重省时、省力,使用及维修方便的求便动机;追求厂家信赖,商品档次的求名动机;与他人攀比争荣的好胜动机;为从属于某一群体而消费的从众动机;出于喜爱、崇拜而产生的模仿动机等等。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复杂多样。同时,由于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经济地位、心理因素的差异,购买的环境、方式、商业质量、价格、供求状况、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等不同,也会出现种种不同的消费类型。
  
  二、消费者的心理活动——感觉认知
  
  消费者从接触广告到购买商品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心理活动。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广告作为宣传商品价值的方法之一,直接作用于消费者的眼、耳等感觉器官,并同时产生如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上的反应。同时,消费者在判断一件商品时也必然是由感觉开始,刺激引起神经兴奋,然后传入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形成对被宣传商品个别属性的反映,这就是由广告作用引起的感觉过程。随着感觉的深入,神经中枢把感觉的信息资料汇总进行综合分析,对商品的各种属性做出整体的反映,这个过程在广告心理学中叫做知觉过程。例如,同样一件商品,只因为颜色稍有差异或包装稍有不同,消费者可能一眼看中,进而购买,也可能一瞥过后,再不理会。这是感觉在第一印象中的心理作用。在广告心理中,我们对感觉的研究概括地讲有四个方面:1.适宜刺激:对特定的感觉器官的特定性质的刺激。如适合于视觉的广告课题不要在味觉上多浪费时间和精力。2.感受性:对刺激强度及其变化的感觉能力。如刺激的强度发生变化,而人们可能并未感觉到这一变化,但有时人们对一些微弱的变化很敏锐,这是广告设计中要注意和研究的。如有些产品的广告在经历几年的推广后,消费者已厌倦了广告,这时我们也许通过标志或小的图形的改动来强化消费者的记忆。3.适应性: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而使人们的感觉发生变化。如在广告活动中,新的理念和新的广告创意,也需要消费者去接受这个理念,慢慢适应这个变化。4.感觉的相互作用:各种感觉的感受性在一定条件下出现此增彼减的现象。如在消费者和商品广告之间,在一定量的广告影响下,彼此都会产生新的感觉,促使彼此重新认识,消费者和产品及企业之间相互作用。 三、消费者的需求心理


  
  消费需求是消费者购买的驱动力。为了能使广告宣传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必须对需求、驱动力以及广告刺激有清楚的认识。需求是指人的生理上的一种缺乏状态,这种缺乏状态达到必须进行生理平衡的调节时,人体本身就会感到需求的存在。如因在生活或生产上的需要,对某商品产生需求的心理反应。所谓驱动力是指生理和心理上的缺乏而产生需求时,为了恢复生理或心理的平衡而产生的满足需求的一种推力。如喜欢某个商品,在外界广告宣传或别的因素影响下,驱(转第117页)(接第122页)动力会促使你心理上产生购买的欲望。一般的模式是:缺乏状态,到需求,到驱动力,再到产生行为。诱因:行为由驱动力产生,驱动力又源于需求,需求是因为某种缺乏状态,显然,缺乏状态是产生行为的根本原因。然而,这一根本原因是相对的。有时在某一外界的刺激作用下,原来的平衡会被打破,当呈现出的缺乏状态达到某种程度时又产生了新的需求。比如刚买好衣服时的心理感觉不错,碰巧在另一家商店见到了一种更令人满意的款式,这时心理的平衡开始动摇了。这种能够引起需求的外面刺激,我们称之为诱因。在营销活动中,广告有时扮演的就是诱因的角色。在消费群体中,消费者的年龄越轻,就越容易受广告的影响,特别是青少年儿童;而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消费群体或者老年消费群体在购买时就会受广告的影响小一些。
  
  四、消费人群的状况分析
  
  消费者是广告信息传播的终端,是广告所要影响的对象和目标。而消费者又因性别、年龄、收入、职业、文化程度、民族区域、地理分布、所处的社会阶层以及家庭状况等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这些消费者的心理也会随着这些差异展现出不同的消费选择。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参与完成的调查统计显示,各类人群及各年龄段有如下心理特点:女性花钱爱算计:女性中花钱特别仔细的占12.4%,比较仔细的占49.8%,花钱不太仔细的占20.7%,花钱很不仔细的占2.9%,不一定的占14.2%。年龄越大手越紧:40岁以上年龄段消费者花钱都“比较仔细”,并且表现为年龄越大越仔细,其中60岁以上的消费者近乎“特别仔细”。相对而言,20至29岁年龄段的消费者花钱最不仔细。学历越高、职位越高,花钱越不仔细:一般说来,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们消费比较“大方”,而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群体消费特征为“比较仔细”。从消费者职业和身份特征上分析,花钱最仔细的要数离休人员,然后依次是农民、军人、企业职工、科教文卫人员。花钱相对最不仔细的是私营业主、个体劳动者、企业管理人员、高校学生。不仅这样,如今的消费者在购物时还喜欢“看脸谱”:购买时装、化妆品,青年女营业员受顾客欢迎,不仅因为她们更懂行,而且还可以当场示范。而选购家用电器,青年男营业员就更受欢迎,一般消费者认为男青年应该对电器内行,而且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另外,中年女营业员因生活经验丰富、性情友善、注重待人接物等长处,最受消费者信任。人们买童装、食品、一般生活用品,都喜欢请她们当参谋,而且她们整体服务态度好,所以上商店找“商嫂”已成为许多消费者选择营业员的取向。因此,广告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特殊心理,针对不同类别的终端目标即消费群体进行创意与策划,使之成为营销活动中的有利助手。面对现今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十大趋势:求实、求廉、求实、求美、荣誉、舒适、安全、好胜、好奇、好痞等特点,要充分反映消费者对理想商品的基本要求,又要吸引消费人群的眼球,广告宣传的方式就更需要在美、新、奇等方面下功夫。所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市场,不断分析消费者心理,我们才能适应未来广告发展的需要,才能使广告成为各类营销活动的重要手段,才能通过广告宣传来引发消费者新一轮的购买行为。
  
  参考文献 :
  [1]尤建新编著.广告心理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杨建华编著.广告学原理.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