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自拟;咳喘方;疗效观察
咳喘症状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许多病证,特别是肺系病证都可出现咳喘症状,治疗咳喘的方剂众多,各有侧重不同,笔者自拟“咳喘方”是在长期的临床中结合各方长处,同时又根据咳喘病症多以外感为主的实际情况自拟而成,通过临床观察达到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21例,女9例。病程:5年以上3例,1~5年10例,1年以下17例。年龄:60岁以上6例,40~60岁15例,40岁以下9例。本组病例中都以咳嗽、哮喘为主要症状,且反复发作,无其他器质性病变,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哮喘性支气管炎、各型肺炎等病症。
1.2 治疗方法 咳喘方组成:杏仁、 苏子、 法半夏、 陈皮、 贝母、 黄芩、 紫苑、 青黛 、甘草。随症加减:外感风寒酌加麻黄、桂枝;热甚者加石膏、瓜蒌;伤津者加天花粉、麦冬;痰涌便秘、喘不能卧者加葶苈子、大黄;痰中带血者加白茅根、侧柏叶;痰浊壅肺加白芥子、莱菔子;挟瘀者加桃仁、赤芍;腕闷呕恶纳呆者加蔻仁、砂仁、神曲;肝气乘肺、情绪刺激而诱发者加陈香、首乌,肝郁化火、烦躁易怒加龙胆草、栀子;心悸失眠加夜交藤、枣仁;肢体浮肿、心肾阳虚加附子、茯苓;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加人参、黄芪;喘促日久、气息短促加人参、蛤蚧;若出现喘脱症状则用参附汤。
1.3 疗效标准 痊愈:咳喘症状消失,一年内不复发,伴随症状消失。好转:咳喘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发作次数减少。无效:咳喘症状无明显变化。
2 结果
本组30例病例中,用此基本方加减,疗效显著。临床痊愈1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服药最多的12剂,最少2剂,平均5剂。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62岁,退休工人。自述患慢性支气管炎多年,近三天因受寒而出现发热、恶寒,随后出现咳嗽、气喘、干咳少痰、咽干身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体格检查:体温37.8 ℃,双肺可闻及干性啰音和少许湿性啰音,呼吸音粗糙。辅助检查:X线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粗。辨证分型为外感咳嗽,风热犯肺,治宜宣肺清热、止咳平喘。方用:银花12 g,连翘12 g,杏仁12 g,苏子10 g,桔梗15 g,陈皮10 g,黄芩12 g,川贝母10 g,葛根15 g,沙参15 g,甘草10 g,二剂水煎服。 二诊:外感症状减轻,咳喘无明显变化,伴咳少量黏液痰和胸痛。上方去连翘、葛根,加半夏10 g,青黛10 g(分次冲服),枳壳12 g,三剂水煎服。 三诊:无外感症状,咳喘明显减轻,已无胸痛,咳少许脓痰,在二方的基础上去银花、枳壳,加瓜蒌12 g,紫苑12 g,茯苓15 g,二剂水煎服。 四诊:咳喘基本消失,无痰,但伴有轻微口干、乏力、纳差、神疲等症。随后用参哈散和补肺汤化裁,以滋阴润肺,补肾纳气。四剂水煎服而获全功,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4 讨论
咳喘症状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隶属于中医内科学的“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痨、肺胀”等病证的范畴[1]。是肺系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引起咳喘的原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喘症又以风寒、风热、燥热为多见,内伤咳喘症状又多因肺脏自病或他脏病变及肺所致。咳喘的病位主要在肺,其基本病机主要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辨证当分清外感与内伤、虚实与寒热,外感治疗以宣肺散邪为主,多属邪实之证,根据感邪性质不同而分别论治,根据兼症不同而灵活加减,且不可过早应用收敛之品;内伤咳喘,多为宿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已,常兼他脏病变,多属邪实正虚之证,治疗当扶正祛邪,分清主次,标本兼顾。咳喘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二者关系密切,常相互影响,而致症情复杂多变,治疗用药尤应注意。 中医临床上用于治疗咳喘病症的方剂众多,各有侧重不同,笔者在长期的临床中,综合各方之长,结合咳喘病的主症自拟了“咳喘方”,在临床上也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方中杏仁、苏子为君药,用于治疗咳喘主症。半夏、陈皮、贝母、紫苑为臣药,协助主药之功,治疗主要兼症。黄芩、青黛为佐药,配合君臣药物巩固疗效。甘草为使药,具有调和诸药之功效。全方配合相互为用,从而提高其功效。 本方虽自拟为“咳喘方”,但临床上仍以外感所致的咳喘症多用,在临症中还需结合病情,灵活加减,不得拘泥。
【参考文献】
1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