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斯蒂格利茨在信息不对称市场理论研究上的最大贡献主要体现在对保险市场、信贷市场、金融市场效率、非自愿失业和发展经济学等所作的深入研究的几篇经典学术论文之中。他的模型和分析方法已经演绎成信息经济学乃至领域更宽泛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规范方法。他是所引用的信息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学者。
在与罗斯卡尔德(Rothschild)合著的一篇经典的论文《竞争性保险市场均衡:不完全信息经济学短论》中,斯蒂格利茨正式说明了在保险公司不知道有关各个客户风险状况的保险市场上,信息问题会被如何处理的。这一研究通过考察不知情的经济主体在信息不对称市场上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充实了阿克尔洛夫和斯宾斯所进行的分析。罗斯卡尔德和斯蒂格利茨认为保险公司(不知情方)通过被称为“筛选”的方式能够给予其客户(知情方)有效的激励以使其“披露”有关自身风险状况信息。在筛选均衡中,保险公司通过提供“较高的未保险额与较低的保费组合”这类可选合约菜单来区分保单持有人的不同风险。
传统经济中,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普遍存在令掌握了大量经济信息的商业银行稳踞信用中介地位。而随着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的发展,企业之间的商情沟通日趋简便,信息已经不是可以垄断的稀缺资源,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下降,企业对传统金融机构信息服务、信用服务的依赖程度也大大降低。经济主体在选择金融服务时将以信息透明度为重要衡量标准。所谓透明度,就是主动向市场提供信息的多少、收取费用的高低。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透明度较低,共同基金等属于半透明机构,而证券公司则基本属于透明机构。随着金融市场交易成本的大幅降低和交易品种的不断丰富,将吸引更多的金融加以从传统金融机构转向金融市场。
当前政府的信息供给存在着极大的缺陷,许多部门规章不能直接与消费者见面。政府的各项管理制度也没有及时地公布于众。消费者的交易行为多处于盲目的缺乏法规引导的状态。
作为中国的消费者,他们并不奢望有太多保护自己的特殊条款。他们期望现行法律中能够真正贯彻诚实信用的原则。更主要的是,他们迫切需要政府将这些法规信息及时地传送给他们。在有些时候他们愿意自己动手,宣传法律法规,让左邻右舍了解自己的权益。可是,即使这样的要求,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也无法得到满足。一些传播法律知识的消费者还会受到当地政府机关的刁难。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法律制定与法律遵守两张皮的现象永远无法克服。
二、拥有信息不对称性的网络银行滞后原因
网络经济的发展和网络银行的出现,对传统金融组织和金融理论提出了挑战。商业银行理论认为,在社会资本资源的组合与分配过程中,由于存在高昂的交易费用以及社会资金供求双方对市场信息拥有的不对称性,导致了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产生。金融中介机构可以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障碍,从而在总体上提高社会资源分配的效益。而在网络经济下,导致传统金融中介机构特别是银行业存在的这两大经济因素受到了质疑。
首先,在传统金融市场上,由于个体投资者资金较少,并且缺乏有关金融产品的不对称信息,导致了相对高昂的交易成本,严重阻碍了个体投资者直接向企业提供资金。而金融中介机构的出现则可以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吸收个体零星资金形成巨额资本,达到规模经济的效果,从而大幅度地降低单位交易成本。并且,金融中介机构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种类的金融产品形成良好的投资组合,从而有效降低金融风险。但是,网络银行的出现使得传统金融中介机构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的中介作用大为削弱。同时,网络银行由于节省了大量的房租和人员工资等支出,使得运营成本大为降低。
其次,在传统金融市场上,社会资金的需方所拥有的市场信息远大于资金供方所获得的有关信息。资金供需双方对信息占有的不对称性导致了交易发生前的逆向选择和交易发生后的道德风险,而银行通常能够较充分地了解资金需方的资金往来情况,对其实际经营和财务状况拥有的信息也较为全面,并具备监督执行借贷公司风险投资活动的能力。因此,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能够较好地解决金融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在网络经济条件下,银行相对于其他企业和个人所具有的信息完备性、监督有效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步丧失。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交易在网上进行并实现在线支付,传统银行的支付中介作用逐步被削弱;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为对经济当事人的活动信息进行广泛收集、追踪、分析提供了便利,投资者可以在开放的互联网上获得所需要的各种市场信息,并且费用大为降低,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传统银行的信息优势难以保持。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致使许多银行客户视网络银行为阳春白雪无人敢问津。另一个原因据说是由于消费者对其尚不够了解,尤其是方便店提出不要标明这一服务是银行的“分支机构”,结果很多消费者误以为是“消费者金融”,因而望而却步。
因此,信息时代和网络经济时代银行业应如何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借鉴国外发展网上银行的经验,我国新兴商业银行在发展网络银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