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竞争有效性的实证研究(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8
/ 3
  2. 面板数据的检验结果
  由于本文数据是面板数据,误差项中可能同时包含有时间差别(时间影响)和个体差别,但 是中国银行业遵循的是一条渐进式改革路径,现实中变化的经济环境或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 等因素并没有导致反映经济结构的参数随着横截面个体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因此本文假定 误差项中满足时间一致性,并且本文假定个体在截距上的差异是固定的、非随机的,由此本 文模型就可以归结为变截距固定影响模型。但由于变截距固定影响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可能 会同时带来异方差和序列相关的问题,因此本文采用似不相关回归(seemingly unrelatedregression,简称SUR)进行检验加权,并对模型进行相应的广义最小二乘法(generalizedleast squared,简称GLS)估计。主要步骤为:先估计系数,然后计算GLS的转换权重,之 后在加权数据的基础上重新估计,直至系数和权重收敛为止。在采用SUR进行检验变截距固 定影响模型时,选择估计权重协方差的方差结构有两种:个体成员截面SUR(cross-sectionSUR)和时期近似SUR(period SUR)。其中,前者要求时期个数必须大于截面成员个数, 后者则相反。在本文的样本中,由于银行截面数据有14个,大于时期数12。因此,变截距固 定影响模型在实证中采用时期近似SUR加权检验并进行GLS回归估计,回归的结果详见表1和 表2
  
  四、 对实证结果的进一步解释
  
  在渐进式的银行业改革过程中,不同的改革措施和制度框架对各种市场主体的激励存在明显 差异,也对银行业竞争程度产生不同的影响。以下将主要探讨1995年以来,特别是2001年入世 后促使我国银行业竞争程度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
  1. [ZK(]1995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改变的影响因素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政府为了建立一个竞争而有效的银行体系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 施,其中1995年我国先后颁布了《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对于提升我国银行业的 可竞争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两部法律确立了市场经济下商业银行的运行模式,为 建立现代银行体系提供了法律依据。从此,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 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在通过累计置换、剥离不良资产进行注资的 同时,进一步优化了银行治理的组织架构,采取了诸如明确决策规则和程序,形成有效的激励 约束机制,实施科学的银行治理绩效评价等方法逐步提升了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极大地改 善了四大国有银行效率不高的状况。与此同时,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我国股份制商业 银行也逐渐壮大起来,它们在企业年金、信用卡、中小企业贷款、贸易融资、理财等诸多新 兴业务领域与四大国有银行展开竞争,通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在银行 市场变革中建立起有利的竞争优势,从而极大地改善了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提升 了我国银行业竞争的有效性。
  2. 2002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增强的影响因素
  加入WTO后,按照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承诺,在五年的过渡期内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的限 制,开放的压力深刻地影响着银行业的发展,直接上市融资和外资银行参股成为中国银行业 展开竞争的主要手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直接上市融资。2002年以来,中国政府鼓励一些规模较大和健康发展的银行在大陆和 海外上市发行股票,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引入美国银行、亚洲金融等战略投资者,并在香 港成功上市,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也同样引入战略投资者,并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上市 。 此外,2007年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等几家财务状况优良的城市商业银行相继上市 。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商业化—股份化—上市”的改革模式,这种重大转折推动 银行业有效竞争走向了更深的层次。通过这种上市募股引入更多外资战略投资者及金融资本 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突破制约业务发展的资本瓶颈,还可以借 助国际战略伙伴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中国的商业银行借鉴先进的公司治理理念,进行规范 的公司制改组,建立并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现代商业银行治理制度及经营管理机制 ,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的治理能力和竞争力。
  第二,外资银行参股。在金融全面开放前的过渡时期内,由于外资银行依然不能在中资银行 当中完全控股,于是纷纷收购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股份,逐步在中国发展其银行 网络,或者通过对中国的银行进行战略投资而进入中国市场,譬如:2005年法国巴黎银行与南 京商业银行签署协议,购得该行19.2%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德意志银行联手萨尔•奥彭 海姆银行购入华夏银行13.98%的股权等。总的来说,吸引外资银行参股对于优化中国银行业 市场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外资银行自身相对成熟的经营方式、先进的管理水平和以顾客为中 心的经营理念将为我国商业银行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增强其自身业务的创新能力和资产运 作能力,扩大经营范围和业务规模,进而逐步减少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削弱其 垄断地位,使得中国银行业更有竞争性。

  
  五、 促进中国银行业竞争
  的一些建议
  
  由于增强我国银行业竞争所涉及的参与者主体众多,而且各种参与者的激励结构不同,所以 加强市场竞争有效性的改革措施也更加复杂。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作为今后改革 的重点。
  第一,积极推进政策性银行商业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政策性银行实现职能调整和机构转 型的条件日益成熟,我国政府应该尽快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在适时降低其政策性含量的同时 ,对其业务功能逐渐实行多元化的经营特许,不断提升其内部治理水平和管理透明度,增强 机构自身的信用意识,从而实现高效运营。通过政策性银行改革可以逐渐改变我国政府长期 对银行业的 行政管理模式,从而消除阻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因素,为金融机构等经济主体营造良好的金 融发展环境,促进竞争性银行市场的形成。
  第二,增强市场准入的适度性。我国政府应该对银行业市场准入条件进行限制,控制发放银 行营业执照的数量和对象,从而减少银行经营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将市场竞争程度保持 在适当的水平上。对风险管控能力强的银行,可适当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在机构、业务准入 方面给予更大的灵活性,积极支持其开展银信、银租和银保合作及金融创新服务,推动其金 融服务质量的改进和理财业务空间进一步拓展。对风险管控能力差的银行,要限制其机构扩 张和新业务拓展,以降低和防范可能带来的风险,保持银行业稳定。
  第三,提高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在没有良好的信息披露和存在完全政府担保的情况下, 增加竞争很容易导致银行的过度冒险行为。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在总体上加强金融监管,抓紧 建立起支持《巴塞尔协议II》的监管法规框架,开展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运营风 险的计算与管理等工作,完善银行审慎监管水平,同时根据新时期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特征, 加快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监管标准的统一及国内监管标准与国际监管标准的统一,进一步提 高监管的效率和透明度,确保从多方面提高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为我国银行业实现有效 竞争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Gilbert R A. Bank market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a sur vey[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984,11:617-644.
  [2]Berger A N, Hannan T H. The price-concentration relation ship in banking[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89,7:291-299.
  [3]Molyneux P, Thornton J. Determinants of European bank pro fitability: a note[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2,16:1173-1178.
  [4]Newman P, Milgate M, Eatwell J.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 f money and finance[M]. New York: Stockton Press, 1992:414-416.
  [5]Shaffer S. Competition conduct and demand elasticity[J] . Economic Letters, 1982,10:167-171.
  [6]Nathan A, Neave E. Competition and contestability in Cana da's financial system: empirical results[J].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9 89,22:576-594.
  [7]Lloyd-William D M, Molyneux P, Thornton J. Competitionand contestability in the Japanese commercial banking market[R]. Bangor:Instit ute of European Finance, 1996.
  [8]Gelos R G, Roldos J. Consolidation and market structure i n emerging market banking systems[J]. Emerging Markets Review, 2004,5:39-59.[Z K)]
  [9]Mamatzakis E, Staikouras C, Koutsomanoli-Fillipaki N. Co mpetition and concentration in the banking sector of the south eastern Europeanregion[J]. Emerging Markets Review, 2005,6:192-209.

  [10]秦宛顺,欧阳俊. 中国商业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J]. 经济 科学, 2001(4):34-45.
  [11]刘伟,黄桂田. 银行业的集中、竞争与绩效[J]. 经济研究, 2003(1 1):14-21.
  [12]高波,于良春. 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效应分析[J]. 经济评论, 2003 (1):124-128.
  [13]叶欣,郭建伟,冯宗宪. 垄断到竞争:中国商业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 [J]. 金融研究, 2001(11):79-85.
  [14]赵子铱,彭琦,邹康. 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结构分析-基于Panzar- Rosse范式的考察[J]. 统计研究, 2005(6):69-73.
  [15]黄隽. 银行竞争与银行数量关系研究-基于韩国、中国和中国台 湾的数据[J]. 金融研究, 2007(7):78-93.
  [16]Yildirim H S. Competition and contestability in central andeastern European banking market[D]. Knoxvill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