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李嘉图的货币数量理论(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8
/ 3
内容 提要:首先,本文考察了金块论争的 历史 背景——十九世纪初英国的 经济 状况,并简要介绍了李嘉图 分析 方法 的特点,其次,详细阐述了李嘉图对当时货币制度的一些政策建议及其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其中我们将看到很多当代货币 理论 问题 的影子,充分体现了货币理论 研究 的连续性。

关键词:李嘉图货币数量论英格兰银行

Abstract:Atfirst,thispaperhasreviewedthehistoricalbackgroundofgoldbullioncontroversy---theeconomicstatusofEnglandinthenineteenthcentury;Inadditional,ithaspresentedthepointsofRicardiananalysismethod;Atlast,ithassetforthDavidRicardo’spolicysuggestionstocoinageandhisviewpointsofQuantity The oryofMoney,wewillseetheshadowofsomemodelmoneytheoryproblems.



Keywords:RicardoQuantityTheoryofMoneyBankofEngland



一、引言

李嘉图作为一个活跃的经济学家的生涯仅仅持续了14年(1809-1823),最初便是以一个货币理论家的身份出现的。从1809年到1813年,他的经济学著作——出版物和通信——主要处理的是那个 时代 的货币论争,李嘉图的货币思想在这一段时间内基本形成。

由于拿破仑的战车不停地在欧洲大陆上驰骋,英国被迫于1793年向法国开战,为维持大陆上的盟国和自己部队的军事支出,政府大规模的向英格兰银行[1]透支,使该行的金银储备不断流出,成为私人财产。于是英格兰银行在1795-1796年间一再紧缩纸币发行,结果造成流通手段不足,迫使政府不得不发行国库券以减轻压力。由于波那巴势力的扩张,英国军费支出不断增加,终于在1797年二月间引起了对英格兰银行的挤兑,为防止整个银行系统陷入危机,英国于是年5月颁布“枢密院命令”暂时中止了英格兰银行用黄金赎回它所发行的银行券的义务,原打算6月即告终止,结果一直拖到1821年。英格兰银行在这一段时间内获得了大量发行不可兑换纸币的权力,流通中的纸币大大的超过了实际的货币需要量,导致纸币贬值,即英镑汇率下降和用纸币 计算 的金价上升。在限制兑换的最初两年黄金的价格还维持在法定平价,到1799年开始上涨,1804年又差不多回到了正常水平,一直持续稳定到1808年。但在1809年金价又开始急剧上升。第一次金价的上涨曾经引起了很多争论文章,其中包括桑顿的《纸币的信用》,同样地,从1809年开始的这次黄金涨价也引起了金价问题的论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块主义”和“反金块主义”的论争,李嘉图是金块主义的代表人物,1809年8月29日他在晨报上匿名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黄金的价格》,当时并没有引起什么人的注意,在这篇文章中,他指出,纸币贬值和价格上涨的原因在于英格兰银行发行的纸币(银行券)过多,金块的升水即证明了这一点,他竭力主张恢复原先的金本位,“我竭力希望我们能及时回头,恢复我国通货原来久已存在的健康状态,因为离开这种状态就会产生现有的危害和未来的破坏。”[2]接下去他又写了一本书《金块价格的高昂使银行券贬值的证明》,1810年1月初出版,立时洛阳纸贵,引起了轰动,到1811年四月已发行了4版。以后,他的关于货币问题的论著主要有:1811年他根据对《晨报》的三次投稿,1811年《答伯赞科特先生对金价委员会报告的观感》,1816年《一个既经济又安全的通货建议》以及《 政治 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27章“论通货与银行”。但后来(自1813年后)他认为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有可能被夸大,在他看来,产品总是由产品和服务来购买,货币仅是实现交换的媒介,所以他后期的经济学研究将注意力从货币和银行问题转到了价值理论,偶尔涉猎货币理论也主要是对当时具体问题的论述,但是其货币思想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二、货币数量论的概念

货币数量论这一概念并不像看上去那样简单明了,货币理论中的很多争论都因对这其含义的不同理解而产生,因而有必要首先给货币数量论下一个精确的定义。我们将坚持这一理论的经济学家分为广义的数量论者和狭义的数量论者。前者认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存在着正向的变化关系,但并不要求严格的比例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说,对这一理论持批判态度的经济学家并不多,比较突出的有桑顿、西尼尔和马克思[3]。后者则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遵从严格的比例关系,具体地,我们将这种严格意义上的数量论定义为:一、货币数量是一个自变数——外生于经济体系,特别是它通常不受价格和实际交易额的 影响 ;二、流通速度是一种由制度决定的已知数,它变化很缓慢或根本不变,完全不受到价格和交易额的影响,而由信用制度的 发展 和公众的 金融 习惯所决定;三、交易——或者说产出——与货币的数量无关,只是由于巧合,两者才会一道变动;第四、货币数量的变化,除非由同一方向的产出变化所吸收,否则会机械的影响所有价格,而不问货币的种类(纸币和金属货币)及增加额的多少,也不问它首先冲击的是哪一个经济部门——货币数量的减少也是一样。持这种严格意义的货币数量论者也不多,李嘉图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者[4]。


在具体分析之前,有一点值得引起注意:数量论描述的是货币数量和一般价格水平的关系, 现代 经济学一般用价格指数的方法来描述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但是李嘉图的时代还没有价格指数,他也不认为一般价格水平是一个有意义和可衡量的量[5]。所以他主要用金块的升水表示货币的贬值,即用金块相对于纸币价格的上升来描述价格水平的变化。

三、李嘉图的货币数量分析

1、货币量和产出的关系

从一开始李嘉图便是一位严格的货币数量论的倡导者,并且是最坚定的货币数量论者之一。这种严格的数量论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货币的需求弹性为无穷大,任何数量的货币都将被经济体系吸收而不会过剩,即“到了实行限制银行兑换硬币的条例时,对纸币发行过多的抑制就完全消失,······,银行愿意贷款时,总会有借款人存在”。[6]对此,李嘉图的推理如下:[7]货币数量的增加首先会降低利率[8],而利润率是不会变的,因为它决定于实际的生产要素。[9]从而对货币数量的需求之大是难以限定的,因为:“对银行的货币需求,由使用这笔货币所取得的利润和贷款者愿意借出钱来的利率之间进行的比较来决定。如果他们收取的利率比市场利率为低[10],不会有什么钱借不出去。如果高于市场利率,那么向银行借款的便只有奢靡浪费的纨绔子弟了。”[11]因而额外追加的货币就会为较高的价格水平的商品流通所必需。价格上涨到一定水平之后,由于货币不再过剩,利率会提高到原先的利润率的水平上来。货币数量的变动最终只影响了价格水平。在李嘉图看来,上述理由适用于(可兑换黄金的和不可兑换的)纸币和黄金,因而货币不会过剩的原理总是成立的。只是黄金的过剩和纸币的过剩所影响的范围不同,如果所流通的是黄金和白银,其数量的任何增加会散布到全世界去,如果所流通的是纸币,则他只会散布在发行这种纸币的国家内。

从上面数量说的第三条可以看出李嘉图实际上采用了充分就业的假说,从而否定了货币数量的增加与产量水平的任何联系。但是一件有趣的事是,他也承认工资变化粘性的存在,认为货币工资随着价格的变化所作的调整是缓慢的,因此,价格的上涨会引起实际工资的下降,使更多的劳动者就业,从而同意货币数量的变化会产生实际的影响,然而,李嘉图认为价格变动所产生的这种影响只是暂时的,而且是微不足道的,将为储蓄下降的影响所抵消。因为那些有着固定的工资和年金收入的阶级以及那些有着高储蓄倾向的阶级的实际收入将相应下降。因此,总的说来,李嘉图坚持货币是不会引出产品来的观点。

2、开放经济中的货币问题

李嘉图所坚持黄金在国际间的分配和货币自动调节原理是其持严格的货币数量论的最好证明,他认为全世界的贵金属是根据流通的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分配于各个国家的,这种分配比例取决于各国的实业和财富,从而取决于各国的支付数目和频率。这样分配的贵金属在所有的国家都具有同样的价值,因而不存在贵金属的进口和出口。当在一国发现金矿或增发纸币时,货币价值会相应低落,这时,有一部分硬币将被出口,直到那个国家和其他国家的货币价值重新达到均等[12]。在这儿我们将发现一件极为有趣的事,一方面,由于存在上面所说的货币价值的“国际间的缠结”,一国货币量的变化将导致贵金属国际间的再分配,从而这种变化所造成的本国的价格的上涨依赖于他国的货币政策,即使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保持不变,增发货币对本国价格的影响也会使极其微小的。另一方面,李嘉图的严格数量论又认为银行可以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任意调节货币的交换价格和商品的价格,货币量和商品价格存在严格的比例关系。矛盾显而易见!在这儿要保证他的数量论成立必须假设各国发行银行所实行的政策完全一致,[13]或者在一个不存在那种“国际间的缠结”的孤立经济中讨论问题。其实李嘉图正是这么做的,在他给Bosanquet答复中的一段话可以证明这一点。“让我们假定有一种使货币不能有利地被出口的情况——让我们假定欧洲各国都用贵金属以进行它们的流通,每一个国家都根据英格兰银行相同的原理同时设立一家银行······”。[14]

3、保持货币价值稳定的方法

正是因为李嘉图持有这种严格的货币数量论,而且认为通货膨胀导致了不正常的财富分配,不公正地干扰了 社会 各阶级之间的关系,所以他极力反对限制法,认为“我们通货的所有祸害都是由于纸币的发行过多,由于给了银行一种危险的权力,让他可以随意减低每一有钱者的财产价值,并通过提高粮食和每种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使受领国家年金的人以及所有因收入固定而不能从自己的肩上转嫁其任何部分负担的人都受到损害。”[15]因此,李嘉图主张最好的货币制度应建立在价值变动最小的货币本位的基础之上,作为一种理想的货币本位,它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在任何时候包含同样数量的劳动;必须用与一切其他商品完全相同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组合生产出来;它的生产所使用的固定资本的持久性和流动资本的报酬率必须与生产一切其他商品都相同。[16]由于这种理想的本位难以找到,故李嘉图只好采用了权宜的解决办法,如果能够假定黄金的生产总需要同量的劳动并且在黄金的生产中使用两类资本的比重接近于大多数其他商品的生产中所使用的平均水平,那么黄金就可以用作一种大致的价值不变的尺度,所以他主张恢复金本位制,最终成为金块论者的领袖。


另外,如货币数量论所表明的,货币只是一种纯粹的流通手段,为降低流通费用,1815年李嘉图在《关于一种既经济又安全的通货的建议》中还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金锭计划”,主张采用银行券兑换金锭而不是铸币的办法,使英格兰银行恢复现金支付。这将使英国回到金本位制,同时又以纸币来作为实际支付手段。这样“在外国的存款银行,金库里实际保持的金银与他们账册上银行货币的信贷有同样多的数额,因此就有同商业流通量的全部数额一样大的一笔闲置资本。而在我们的银行,则会有数额相等于商业的要求所需要的叫做银行纸币的一笔银行货币,同时银行库存的闲置资本却不会多于银行为了满足偶尔对他们所提出的要求而认为必须以金银保存的基金。”[17]以纸币代替黄金,就是用最廉价的媒介代替最昂贵的媒介[18]。国家便可以不使任何私人受到损失,而将原先用于这一目的的黄金,全部用来交换原料、用具和食物,使用这些东西,国家财富和享受品都可以得到增加。[19]从而这一制度将接近于他对完善的货币制度下的定义:“当一种通货完全由纸币构成,而这种纸币的价值,可与其所代表的黄金的价值相等时,这种通货就处于最完善的状态。”[20]

4、关于中央银行

李嘉图坚持货币特别是纸币应由政府发行而不应由私人发行,因为“纸币的全部费用都可以看作是铸币税”[21],只有国家具有这种收税的权力。但是,自从有了英格兰银行以来,铸币或发行货币的权力就不再为国家所垄断,因为银行同样有权增加整个的通货数量,英格兰银行侵吞了大部分本应属于国家的铸币税。所以他主张剥夺英格兰银行的货币发行权,在他死前一年的夏天即1823年,他写出了最后一部著作《建立国家银行的计划》,这个计划是,设立一个国家银行,将英格兰发行货币的特权转让给该银行,由它代表政府来发行货币。但是李嘉图又担心政府会滥用这种货币发行权,他曾不无忧虑的说:纸币发行权操在政府手里比操在银行手里似乎有更容易被滥用的风险。而且,“经验证明,国家和银行在握有不受限制的纸币发行权以后是没有不滥用这种权力的。”如何防止纸币发行权的滥用问题一直困扰着李嘉图,但在他的著作中找不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确切的解决方法,在《原理》中他也只是笼统地说:“对于这一目的来说,最适当的方法莫过于使纸币发行人担负以金币或生金块兑现的义务。”[22]他在《计划》中对这一问题进一步的论述认为,国家银行应被赋予完全独立于政府的自主权,扮演总银行家的角色,它不能把钱直接借给政府,只能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从而有效的限制政府滥发货币的权力[23]。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嘉图在货币理论领域所涉猎的问题是非常广泛的,在他的著作中几乎能找到我们能遇到的所有现代货币问题的有关论述。现代货币理论中的很多问题和李嘉图相比除了在研究工具上,以及表述方法上有一些进步之外,还看不出有什么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