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外,鼓励采用人民币在贸易和投资中广泛计价,再推进人民币作为主要的结算货币,稳步推进人民币作为债券的计价货币,应该成为消除金融脆弱性的主要金融因素。采用本币计价和结算的主要益处在于减少对美元等外币的依赖,结合取消强制结售汇制度,将从根本上消除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积累过多的压力。国内的调控和改革压力都为推行人民币区域化提供了内在动力。
仍在蔓延和持续的美国次贷危机在很大范围内及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元的国际信用,动摇了投资者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信心,从而为资本流入亚洲新兴市场地区提供了机遇,也为人民币扩大国际影响、增强国际间的信用水平、提高国际地位、有效说服外商接受采用人民币计价等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而欧元、日元也将保持一定的强势,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美元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但要警惕的是,美联储如果持续采取降息政策,将名义利率降低至零的水平,导致美元持续贬值,加剧石油价格上涨,造成全球性通货膨胀,日本等国的经济也将面临衰退局面,资本回流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包括流入中国的热钱都可能因此而流出,造成全球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外部经济体的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为人民币扩大国际空间、促进区域一体化创造了一定条件,提供了战略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的60%以上是在亚洲区域内进行的,其中,52%左右是在港澳台地区进行的,而且这些地区的经济体对境内存在较大的贸易顺差。尤其是港澳台地区与大陆地区存在明显的产业联系,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强,从而为人民币在该区域内作为计价货币、结算货币乃至储备货币,并率先成为关键货币奠定了实体经济的基础。
三、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进程的主要障碍
当然,应该看到,虽然美元持续大幅贬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民币的使用和流通,也有利于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但由于人民币的不可自由兑换,境外的交易者难以获得人民币,更无法通过银行系统实现支付结算和清算过程,全面推行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和障碍。
首先,这主要是由于美元仍然是主要的国际货币,在国际经济贸易的计价和结算中发挥主导作用,我国对亚洲区域外的贸易活动绝大多数都采用美元计价和结算,而且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市场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金融市场。
其次,缺乏相应的交易和支付信息系统以及支付结算系统,为银行和交易者提供支付结算信息,使得人民币在短时期内还难以在银行体系内实现支付结算。即使是国内的银行机构为境外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融资,也缺乏相应的支付结算信息,难以提供基本的交易和支付数据服务。
再次,银行部门与金融市场的改革也远未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进程,同时也制约了人民币的亚洲化进程。此外,银行及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发展缺乏与人民币亚洲化、国际化战略配套的考虑。
最后,人民币与亚洲区域内经济体的汇率协调也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上,缺乏必要的战略,以通过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及金融合作进程来促进人民币的亚洲化、国际化进程。
因此,未来五到十年内,人民币仍应将主要目标确定为亚洲区域内广泛使用和流通的货币,尤其是作为跨境贸易的主要计价货币、结算货币,并初步形成人民币计价的开放式金融市场框架,为实现储备货币功能创造市场条件,也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成为亚洲地区关键货币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