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机构监管的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21
/ 2
 (5)税务和会计处理。在增值税的处理上,一些国家只对实施审慎监管的正规金融机构发放的小额信贷业务提供优惠增值税待遇,而另外一些国家对合作金融机构采取了不同于银行的增值税政策。在所得税的处理上,通常给予对不以盈利为目的非政府组织免收所得税的优惠,因为这些组织的盈利并不用于分配,而是转为投资扩大社会福利。实际操作中必须确保这类机构坚守“不分配”原则,如不能像内部人发放低息贷款等。
  
  二、我国小额信贷业务的最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企业和个体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镇和农村进入城市的人口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统计资料表明,小企业数量已占到企业总数95%以上,小企业创造的GDP占比约1/3,小企业贷款仅占主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的16%。
  解决小企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已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面推进小额信贷服务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一方面鼓励正规金融机构发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另一方面积极研究体制外金融的规范问题。为促进和指导银行不断改善对小企业的信贷服务,2005年,中国银监会发布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督促银行建立和完善"六项机制",拓展小企业贷款业务。
  1、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小企业贷款以借款人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金流和个人信用为基础,可以其资产和权益进行抵、质押,但不得以足额抵押为前提条件,因此小企业贷款风险较大。为实现小企业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银行必须实行风险定价,根据风险程度确定利率水平,以较高的利差弥补小企业贷款较高的损失率。贷款利率应至少考虑贷款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收益目标及当地市场利率水平等因素,由银行自主确定。
  2、独立核算机制。商业银行应对小企业贷款进行独立的成本和利润核算,以独立考察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经营管理业绩。为此,银行应建立小企业贷款分类管理、分账核算和单独考核的制度。
  3、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优化小企业贷款管理的授权授信体系,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合理下放小企业贷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
  4、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专门的小企业贷款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将信贷人员的收入与其业务量、效益和贷款质量等综合绩效指标挂钩,提倡上不封顶。同时制定授信工作问责和免责制度,引入更多的正向激励,严格区分信贷人员失误和失职,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
  5、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各个业务环节配备专业人员,提高效率,防范风险。
  6、违约信息通报机制。在征信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银行应注意收集和掌握恶意违约客户的相关信息,在银行间定期通报,及早防范风险。
  在监管当局的引导下,2005年末,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余额2.68万亿元,授信总额3.26万亿元;授信小企业数量为485.53万户。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有所缓解。从商业银行角度分析,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有助于信贷结构优化,降低了信贷集中度,推动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调整和经营转型。
  非正规小额信贷服务也受到决策层的重视,据人民银行估计,我国民间融资规模约为9500亿元,占GDP的7%、接近同期贷款总量的6%。这些民资放贷亟需规范。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组建农村小额贷款机构的试点办法。
  
  三、推进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破解政策困境
  
  1、健全小额信贷机构的外部监督机制。小额信贷机构的外部监管模式选择应仔细比较成本与收益,为小额信贷机构的组织创新创造条件。应根据负债来源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监管框架,当前重点是明确资金来源于社会公众的小额信贷机构的外部监管体制,切实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对于资金来源于其它渠道的机构,可以实行备案制,无需接受正规的监管,以降低成本,提高运作效率。督促小额信贷机构建立符合小额信贷业务特点的信用风险评价标准和准备金制度,及时化解小额信贷业务的风险,促进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2、扩大合格抵押物的范围。小额信贷产品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贷款担保方式的创新,现行担保法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银行合格抵押品的认定。国内部分银行推出了以使用权证、存货及应收账款为抵押品等符合小企业特点的的小额信贷服务,但类似抵押权的实现在法律上还存在一些障碍。《担保法》第34条规定,可以抵押的财产主要包括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抵押人所有的机器、交通工具和其他财产;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机器、交通工具和其他财产;抵押人承包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土地使用权等。为促进小额信贷服务的发展,应将设备、农产品、存货、应收账款以及生产和经营权利等纳入合格抵押品的范围。
  3、完善对联保、担保公司的法律规范。国外的实践证明,以小组联保的形式发放小额贷款是一种有效的小额信贷模式。部分银行在社区或农村尝试进行的互保、联保融资服务模式已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一些地区通过专业的担保公司分担银行风险。但我国尚未出台联保小组、担保公司的行为规范,一旦出现担保机构担保放大系数过高的情况,或联保小组单个借款人违约导致大面积违约的发生,银行风险仍较大。

  4、实行税收优惠,改进呆坏账核销机制。小额信贷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低收入人群,增强弱势群体的 “造血功能”,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因此绝大多数国家对小额信贷给予了税收优惠,降低借款人成本。我国税务当局也应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理解发展小额信贷的重大意义,免除小额信贷机构或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的营业税,降低所得税,推动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另外,目前我国贷款损失核销制度缺乏灵活性,与小额信贷业务金额小、笔数多的特点不相适应。由于无法及时核销损失,使得银行在不良贷款“双降”考核机制下,对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心存顾虑。监管当局、财税当局应研究完善支持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配套政策,如允许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贷款损失按一定比例税前核销、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