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课堂小组学习互动的成因与反思(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4
/ 2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互动活动存在“流于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通过教学案例和教师访谈,分析和归纳了产生低效和无效教学效果的六大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组互动, 低效原因, 反思建议

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和课改的不断深入,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主流模式。广大英语教师在学习课标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小组学习互动方式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养成学生健康向上品格的重要性,并进行了相关的积极实践与探索。作为一名基层英语教研员,有较多的机会在教师各类课堂教学展示中去关注小组学习互动的实效性,尽管不少教师在备课中设计了此类的教学任务,但活动往往在课堂中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笔者就此现象作了一些分析和归纳,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原因之一:师生角色,错误定位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大班授课的影响,教师往往担心小组学习互动会影响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因此所设计的互动活动往往由教师设计成固定的互动模式和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问题和任务,小组互动成了学生实施教师意图的操练方式。

常见案例一:教师在新授单元对话时,先和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做对话示范,然后布置两人或三人小组练习单元课文对话,甚至把已设计好的对话再呈现在黑板或投影上,每个小组成员只能完全照搬教师提供的对话内容,导致学生表演的内容如出一辙,毫无新意。

常见案例二:教师往往把discussion的问题作为对教学内容的拓展,但在小组交流互动之后,教师又把整个活动的主动权牢牢掌控在手中,汇报方式就是师问生答,回答的内容往往是教师期盼和预料的,完全按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模式。

反思:教师首先要明确在小组学习互动中,学生是主角,既是活动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互动中去,当小组成员集体合作不足以完成目标时,给予点拨辅导,观察倾听以确保他们的学习互动富有成效。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应由原来的“权威———服从”逐渐变成“指导———参与”,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有效的学习互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班级人数过多,的确会带来管理和组织上的困难,但在大班教学中开展小组学习互动,能够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同时大班中包含了各种不同性格类型、语言水平、学习风格的学生,特别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基础较弱的学生,小组活动恰恰能为他们提供一个相对宽松、自然、安全的交流空间和方式,在其他优秀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大胆地用英语来进行交流。

原因之二:认识不足,应用失误

在评课交流和教师访谈中,笔者了解到不少教师对小组学习互动的理解存在着误区,下面是教师在类似于“实话实说”交流中,对小组学习互动典型、片面而又真实的想法。

教师观点1:小组学习互动的目的就是营造课堂热闹气氛和设计教学高潮,甚至就是为了吸引评委和听课教师眼球而作秀的。

教师观点2:小组学习互动环节就是迎合新课标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理念而设置的。公开课、评比课不得不用,平时大可不用,因为耗时费神。

教师观点3:学生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唯一标准,小组互动学习占用教师课堂讲解时间,学生成绩很难提高。

教师观点4:知道小组学习互动的意义和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则觉得无章可循,适度难以把握,存在生搬硬套和“新酒装旧瓶”的现象。

教师观点5:小组学习互动环节可以能让自己调整因紧张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凌乱教学节奏和安排,至少能有时间看看讲台上的教案。

教师观点6:小组学习互动环节能让教师在辛苦的课堂中难得轻松片刻,而且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何乐而不为。

反思:上述教师认识和想法究其原因是教师对互动学习内涵把握不到位,对其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认识不够,仅仅把小组合作学习互动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或方法。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证明,小组学习互动为学生参与到语言交际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对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口头交际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小组学习互动为学生创设积极、友好、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教师在互动中还要巡视各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合理调控是小组学习互动活动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轻松不得。

原因之三:忽视情感,评价主观

在评价小组学习时,教师习惯把肯定的眼光,赞许的言语,发言的机会投向有优秀学生的小组,那些学生在教师的表扬声中信心百倍,发言积极,甚至为教师的公开课增光添彩。相反一些学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稍逊,往往在无形中失去发言、表现和被肯定的机会。当他们回答出现错误,甚至不敢举手参与时,轻则被批评,重则被训斥,部分教师在评价中容易受自己情绪控制,心情不佳时会出现讽刺、挖苦和打击的语言,导致这些学生渐渐地失去对英语学习信心和热情。

课堂典型案例 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会安排抢答形式的小组竞赛,在开始前教师习惯在黑板一角写上G1、G2、G3、G4来区分组别,由于事先没有必要的竞赛规则说明,竞赛时经常出现这样一些情况。低难度的问题,学生往往会一拥而起,教师无法分清第一位回答者时,只能每组画一个苹果(或其它简笔画)以示公平。在2、3人同时起立抢答时,教师会选定其中1人,回答正确后大加赞赏,其余同样能回答的学生则无奈坐下,当然黑板上苹果的奖励也就失去了。仔细观察这些学生坐下时的动作,脸上的表情,嘴巴的口形,无疑对教师随意性提出了It’s unfair 的抗议。由于教师没有规定得到过苹果奖励的同学应该在组内没有其他组员回答的情况下,再次抢答,那么这样的小组竞赛往往成为学优生的个人秀,每组内大多数组员已经习惯充当导演要求下拍手的观众。不用花钱买的黑板苹果在教师评价小组成绩时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如为了调动没有苹果小组组员的发言积极性,不管其他小组成员的心理感受,随意给出一次回答正确加5个苹果的“慷慨”举措,导致课堂出现不和谐的长嘘短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