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委婉语的对比(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0
/ 2
摘 要: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的委婉语,具有颇多相似处。但因其属于不同语系、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历史背景等因素,它们在委婉语方面的差别尤为明显。本文对“生理现象”委婉语的表达形式及其所蕴涵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促进人们对此问题的进一步认识,加深彼此间的文化了解。
关键词:生理现象 委婉语 表达形式 文化内涵
1. 引 言
使用委婉语是世界各个民族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委婉语的基本特征就是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不刺耳的词语来代替令人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邓炎昌,1989:220)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这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在表达形式以及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既有相同之处,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本文试从“生理现象”方面几种主要委婉语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了解。
2. 英汉“生理现象”委婉语对比
世界上的不同民族都是人类的组成部分,都具有人类共同的生理现象和生理特征。人们在很多情况下都很忌讳另人不快、感觉不雅的生理现象,从而经常采用间接、回避、模糊、甚至美化的委婉方式来迂回地表达令人不悦的生理现象(魏在江,2001:7)。因此,英汉“生理现象”的委婉语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英汉则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在历史、文化、思维、心理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因此,英汉“生理现象”方面的委婉语的区别就更为明显。本文对“生理现象”之排泄、疾病、死亡三个方面的委婉语进行了对比分析。
2.1 排泄
世界各民族历来对人体所排出的各种气味和污物持厌恶避讳的态度。这方面的委婉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非常丰富。如表示“上厕所”,英语有:go to the public comfort station, see the stars, see one’s aunt, pass water, answer nature’s call, do one’s business, get some fresh air等等。汉语有“净手,更衣,蹲点,去一号,轻松一下”等。英汉“上厕所”的委婉语存在很多差异,综合起来说有:(1)从表现形式看,英语“上厕所”的表现形式异常丰富,如to rear, go to the gents’, go to the Green man, go to men’s room是男子用语;powder her nose, fix one’s face, go to visit ladies’ room, go to no-man’s-land却纯属女性用语;go to W.C是大人们的话;go to the pot, make number one or number two, go to little boys’ or girls’ room则是典型的儿童用语。汉语中虽然也有“尿水水儿、拉臭臭”之类的儿童用语,但男女上厕所的委婉语的表达形式却没有英语丰富,差别也没那么明显。(2)从人名表达委婉语的角度看,英语中可以用人名表厕所,如Chic Sale (chic sale)1, the john, Jakes是男厕;jane, Miss White2, Mrs Jones, widow Jones则是女厕。而汉语并没有此类用法,而却有将厕所称为“五谷轮回之所”的说法。(3)从数词表达委婉语的角度看,英语中用 100表示厕所,用go to the fourth, 表示“上厕所” ;而汉语则说“去1号”或“去5号”。“去1号”表示“上厕所”是头等大事;“上5号”据说是因为人蹲下的姿态像汉字的“五”。
从上面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英语中的委婉语比汉语更注重表现形式和具体化。这说明英语中敏感点的扩散面较大,英语对人体功能更为敏感,因此才有数百个表达厕所的委婉语。(邵志洪,1997:313)这些都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 “厕所” 方面委婉语的差异,从中我们也了解到了它们背后所隐藏的文化背景的差异。
2.2 疾病
人们普遍存在着求吉避凶、求雅避俗的心理要求,在交际时尽量使用吉祥、受听的词语以代替粗俗不雅的词语。“疾病”就属于这种情况。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人们一般不愿遭受疾病的折磨;从体谅他人的方面出发,对于患者,直言相向则会增加他们的伤感甚至自卑。因此,人们在言及疾病时,总喜欢运用闪烁其词的委婉语。汉语中有着大量有关疾病的委婉语,比如:欠安、不适、小恙、微恙、头疼脑热、不治之症、青春痘、谢顶、地包天(前牙暴突);英语也有关于疾病的很多委婉说法,如英文把cancer称为the big C或long illness, disease为 discomfort, ailment为condition, leprosy为hansen’s disease, Constipation为 irregularity, mad为mental problem。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英汉表示“疾病”的委婉语存在着差异:(1)从表现形式看,英语可以通过自身的构词规律形成委婉语,如用缩略词V.D代替Venereal disease,T.B.代替TUBERCULOSIS,B.O.替换body odor,而汉语则不能。(2)从文化因素看,英语中表示“精神病”的委婉语比汉语丰富,像Mental deficiency,not sixteen annos to the Rupee, Kangaroos in his top Paddock, innocent, summon squash等。这与西方的意识形态、心理特点和文化有很大关系。在西方,人们特别强调个人的隐私权和平等权,因此在和别人交际时,特别注意对对方的礼貌和尊重,以期得到别人的礼遇和尊重。反映到对“精神病”的委婉表达上,他们就特别尊重或至少在表面上非常尊重精神病患者,而不会表现出歧视的态度。(3)汉语中表现“疾病”的委婉语视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何注》有云:天子有疾称不豫,诸侯称负兹,大夫称犬马,士称负薪。《白虎通》记载:天子病曰不豫,言不复豫政也。诸侯曰负子,子,民也,言忧民不复子之也。这是由于中国在漫漫几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的过程中受儒家思想很深,人们在言谈举止中总遵崇着“上下有别、尊卑有序”思想的影响。此外,大部分情况下,不同的人生病时会因为其不同的阶层、地位、身份等看不同级别的医生。如果彼此逾越了一定的限度,则常会带来麻烦,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祸。2002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神医喜来乐》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剧中王爷的格格身患怪病,已经病入膏肓,可王爷却拒不允许医术高明的民间名医喜来乐为其女医治,在他看来,一个乡野郎中哪有资格给自己的千金格格看病!身为当时维新派领袖的他的阶级和地位观念尚且如此根深蒂固,别的士大夫的“上下有级,尊卑有序”的观念的顽固性就可想而知了。虽然该剧情是虚构的,可却深刻而生动地反应了当时的现实状况。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便可发现汉语“疾病”的委婉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是一种地位文化、身份文化、阶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