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导师制是高职院校探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尝试。高校将导师制引入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优秀学生的培养中,有利于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弥补思想教育工作的不足,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导师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
随着市场需求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目前,国内很多大中专院校都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但在很多情况下,学校的教学模式与企业的用人需求是严重脱节的,造成学生完成学业之后不能很好地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融合。这对于基础较薄弱的高职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情况尤其严峻。因此高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通过实行导师制,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进行"双向选择",导师在思想、学习、生活、职业规划、个性发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引导与帮助,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一、导师制的起源与涵义
导师制最早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是由牛津大学新学院的创办人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首创的, 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导师制被公认为是一种先进的学生指导制度,因材施教的针对性,体现出导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对其学业、能力、就业进行全程指导,既弥补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基本能力的不足,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高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施导师制的背景
(一)高职教育的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加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科技与社会信息的发展等,使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工作遇到了许多新问题。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1、招生规模扩大,入学方式变革,入学门槛降低,招生来源多渠道,使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扩大;
2、学生就业市场化,学生入学后最关心的问题是所学专业毕业后能否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对专业学习目标缺乏认识,导致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较差;
3、高职学生基础普遍较差,使得教与学的矛盾突出,师生关系紧张,出现"学生不愿学,教师教不好"的尴尬局面;
(二)现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自身的定位不清楚
高职学生从中学进入高校本身就是一个大跨越,面对高校广阔的学习环境,他们虽对个人定位充满憧憬与渴望,但对自己所学专业情况缺乏了解,对专业发展和就业前景表示迷惑,渴望有专业教师的指导。
2、教与导分离,教与育分家,专业教学局限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专业教学没有围绕社会、用人单位对营销人才的需要进行系统的教学;缺乏一支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都很过硬的师资队伍,培养的学生缺乏积极的创业精神和良好的专业素养,缺乏从事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离合格的"职业人"和"社会人"的要求甚远。
三、专业导师制的实施
该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且学生人数较少,近年很多高校采用了类似研究生式的专业导师制运作模式,对专业导师制进行了初步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1、专业导师的选拔
(1)导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品、人格及较高的综合素质。
(2)导师必须具备创新能力。一个没有创造素质、没有创造力的导师,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学生的。
(3)导师必须具有辐射力。导师要具备一种将其品德、思想、知识、智慧和创新能力传递到学生内心和行动中去的能力。
2、分组实施导师制
从三年制高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然后从大二开始按不同的能力特点、兴趣爱好和就业意向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专业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导师不仅要负责小组成员的专业课的学习、校内实训的指导、职业技能、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还要负责学生的校外实训、毕业顶岗实习、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
3、专业导师的指导内容
导师全程参与学生的三年学习生涯。从思想、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就业目标、就业准备到新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生,专业导师制都有发挥作用,不仅融入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还要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工作重点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导师制指导下,学生要在高职三年完成十个任务,即制定一套学业发展计划,深入了解一个产品或企业,撰写一篇调研报告,设计一个专业实践项目,参加一个兴趣小组,获取一份职业资格证书,参加一项专业技能竞赛,参与一项科研项目实施,参加一次校外顶岗实习活动,完成一篇毕业论文。通过十个实践任务,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技能水平,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4、专业导师制的运作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大学三年课程设置的学习任务,以及不同年级阶段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水平,专业教师对学生各阶段的专业指导任务和内容,在不同的阶段其重点是不同的。
(1)大一阶段
根据培养方案,这一阶段,专业导师要完成四个任务:一是树立学生远大理想和抱负。二是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大学的主要学习方法。三是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自律能力。四是培育反映本专业本质特征的市场观念和策划意识。
(2)大二阶段
大二阶段,专业导师指导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指导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的方法与态度。二是指导学生根据各自兴趣、优势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以此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3)大三阶段
大三阶段,专业导师的指导的重点是:①向学生介绍就业的发展趋势,引导和调整学生就业心态。指导学生未来的就业如何做事做人,学会与人打交道与人共事。②帮助学生调整职业心态,作好实习、应聘的思想、心态和物质的准备。引导学生积极有序地联系工作。
针对目前高职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积极研究和探索在高职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行导师制教育模式是十分必要和迫在眉睫的,实行导师制对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率等方面的成效是肯定的,但导师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在实施过程中,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周海龙。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推行导师制的效果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6,(35)。
[2]张定华。高职教育实施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