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东川区地灾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以拖布卡镇格勒村大石篷沟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5
/ 2
拖布卡镇位于昆明市东川区最北部,全镇辖18个行政村,148个村名小组。最低海拔695m(播卡格勒小河口),是昆明市最低点,最高海拔2600m,高差悬殊1905m,具有立体气候、季风气候两大特点,年平均气温25摄氏度。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蕴含着大量的金矿、铁矿、铜矿、煤矿等矿产。昆明市东川区拖布卡镇格勒村大石篷沟,行政隶属昆明市东川区拖布卡镇格勒村委会。用地区地理坐标:东经103°03′35″,北纬26°28′58″。受小江大断裂带的影响,地质构造复杂,岩土体破碎,侵蚀强烈,形成典型的深切割高山峡谷地貌,加之境内气流、降雨、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地理环境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是云南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依据2008年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笔者对东川区拖布卡镇大石篷沟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总结,以期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减灾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特征
东川区拖布卡镇大石篷沟主要有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崩塌等,共8个灾害点,其中现状地质灾害类型有泥石流沟2条,崩塌体3个,不稳定斜坡3处,以泥石流危害最大,崩塌次之。
(一)泥石流
大石篷沟为小江左岸一级冲沟,是一条具有强烈活动特征的沟谷型泥石流,泥石流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受小江河谷深切割和小江断裂的影响,岩石破碎、风化强烈、谷坡两岸崩塌、活动性冲沟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坡面和沟床中有大量松散堆积物,是一条活动性强烈的泥石流沟。大石篷沟曾在1985年6月发生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泥石流从物源区(形成区)沿东西向沟谷奔流而下,漫过沟前高3m、SN走向的次级分水岭,冲毁农田和沿江公路。对居民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二)崩塌
大石篷沟有崩塌灾害点3个,主要分布在大石篷沟2侧,成因与地层岩性及构造活动密切相关,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崩塌斜坡为昆阳群美党组(Pt2m)灰色绢云板岩岩质斜坡,节理裂隙发育,岩石风化强烈,为泥石流提供物源。
(三)不稳定斜坡
3个不稳定斜坡灾害点主要分布在大石蓬沟左侧,是乡村公路路基开挖和为沿江公路修建倒土形成的人工斜坡,主要发育为昆阳群美党组(Pt2m)灰色绢云板岩全风化层滑坡,结构松散,稳定性差。
二、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一)地层构造上的分布特征
从地质岩性上看,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为中元古界昆阳群(Pt2m)灰色绢云板岩夹砂岩以仅有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成因的砂、砾石、粘土及残坡积含碎石粘土。基岩为昆阳群美党组(Pt2m)灰色、杂色绢云板岩夹粉砂岩。
(二)时空上的分布特征
据统计,东川区近年来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雨季(5-9月),季节性降雨尤其是暴雨极易诱发地质灾害。由降雨控制的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主要表现在:强降雨的分布区域与地质灾害的群发区域基本一致;降雨周期与地质灾害发生周期在很大程度上较为吻合;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多与降雨同步或略滞后。
三、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地形地貌因素
东川属于蒙姑-东川高山峡谷区,以侵蚀构造,侵蚀溶蚀地貌为主。全境以小江河谷为中心,高山对峙东西,岭谷呈南北向相间展布、山高谷深,地形陡峻,南高北低。小江河谷将东川区分为东西两部,东以海拔4017.3m的牯牛寨山为中心,向南延伸进入寻甸境内,向北经会泽县的大海梁子至海拔700m的金沙江河谷。西部则以海拔4344.0m的全区最高点—拱王山为中心,南延轿子山进入寻甸县,北经石将军至金沙江河谷。从拱王山至金沙江河谷平距21Km,高差3644.1m,这足以说明东川的地形陡峻,高差悬殊的地形特征。
(二)地质构造因素
区域上,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Ⅰ级)康滇地轴(Ⅱ级)中段东缘的东川块状隆起(Ⅲ级)区,处于小江断裂带上,西部为普渡河断裂。区域地质构造条件较为复杂。
1.褶皱构造
播卡复式向斜:总体近SN向展布,是区域上的拖布卡复式向斜的北段,核部由因民组(Pt2y)、落雪组(Pt2l)、鹅头厂组(Pt2e)组成,两翼为黑山头组(Pt2h)、大龙口组(Pt2d)、美党组(Pt2m),轴线两侧分别形成多个大致同向的次级背斜、向斜。
2.小江断裂
区域性断裂,断层线呈340°方向。断层的东盘多为古生界,西盘中北部为昆阳群,南部为古生界。地层界线与断层线大多呈平行关系,部分地区呈斜交至直交关系。在多数地段,两盘地层缺失较多或不同地层沿走向相抵。小江断裂以压性为主兼具扭性。
(三)水文气候因素
受小江河谷深切割的影响,拖布卡大石篷沟为典型亚热带干热河谷型气候,降水时空分配不平衡,湿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93%,以5-9月为最多。降水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有:
(四)人类活动因素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使地质环境恶化,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及强度。常诱发地质灾害的人类活动主要有:①工程削坡。拖布卡山地多、平地少,在修路或建房过程中经常削坡,坡后边坡陡立且坡面防护简陋,遇暴雨极易诱发地质灾害。②农业活动中不合理的开垦及种植活动。作为农业大县,拖布卡长期不合理的垦荒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同时坡体蠕变也是堆积体滑坡的原因之一。③采矿活动。采空区面积扩大及采矿爆破造成山体变形开裂、岩体破碎,破坏了坡体原有的平衡,加速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防治措施
质灾害防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根据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和危害特点,坚持“预防为主,避让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统筹规划、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确保防治工作顺利进行。借鉴叫内外常用的避险搬迁、工程治理和监 测预警等,针对拖布卡地质灾害的形 成、发育、分布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搬迁避让
地质灾害治理难度和投入较大,一般应尽量采用避让的方式:一是工程建设应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二是居住在相对稳定的地质灾害点的居民,遇汛期或暴雨,应撤离危险区暂时躲避;三是居住在治理难度较大的不稳定灾害点上的居 民和单位,一般应搬迁避止。
(二)规范人类工程活动
拖布卡绝大多数的地质灾害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有关。日益增多的工程削坡、盲目垦荒、无序砍伐、露天采矿等成为地质灾害频发的重要外因。对于有可能造成地质灾害的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科学规划工程立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灾害易发地段禁止大面积削坡,设计时先进行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并制定地质灾害防治预案,防患于未然。对于采矿等资源开发项日,要合理规划矿区生产活动,在矿山开发前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严禁乱采滥挖,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
五、结语
(1)东川区拖布卡镇大石蓬沟地质灾害以泥石流和滑坡为主,其中:泥石流活动较活跃,但灾害规模不大;不稳定斜坡发育较少。崩塌斜坡为昆阳群美党组(Pt2m)灰色绢云板岩岩质斜坡为主。按灾害威胁程度排序,结果为泥石流>崩塌>不稳定斜坡。
(2)分布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Ⅰ级)康滇地轴(Ⅱ级)中段东缘的东川块状隆起(Ⅲ级)区,处于小江断裂带上,西部为普渡河断裂等构造带上。由持续性的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水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3)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可采取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生物治理和监测预警等措施,同时要增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规范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尽可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玉成,杨光华,张玉兴.滑坡的发生与降雨关系的研究[J].灾害学,2007,22(1):82—85.
[5]徐卫亚,孙光忠,许兵,等.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原则及防治对策 [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2,3(2):48—55.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