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为了搞好科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不能不开展实验创新;不能不探索学科融合教学;也不能不开展渗透着通用技术理念的校园综合创新实践活动。以上教育教学活动并非各自孤立,而是相互参合渗透的。现就笔者理解,图示说明如下,供同行借鉴。
1 实验创新工作(课题)不能不搞
实验创新是为搞好课程设计实验必须开展的继承性创新,并非高不可攀的创造性创新;是为了做好现有教材上的实验对客观存在问题不断发现、研究和解决的过程,即为了提高实验效果,不断改进欠操作性实验装置、革新设计欠科学性实验装置、制作新设计实验装置所需教具、改革教师为主体的过时实验管理办法和不断总结交流创新实验教学的研究过程。实验创新的方方面面(见图1),都是实验教师和科学教师的实验教学本质工作,不存在想搞不想搞的问题。
2 学科融合教学(课题)势在必行
学科融合,广义上是使分化了的学校教学系统和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狭义上它指的是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即各学科互相联系地加以学习。当今社会,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一方面向纵深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一方面又横向延伸,各学科相互融合,交叉和渗透。高度的分化和高度的综合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主要特征。人的整体性发展,其各个方面不是彼此孤立而是有机联系的关系。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内容不能彼此毫无联系,各自为政,整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由此看来,追求课程的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学科之间的综合化势在必行。
(1)课程体系相互交融
人们依据知识的属性,“为便于学习和研究,培根、笛卡尔以来的学者将学术进行了分门别类,”将作为知识载体的学科划分为文科、科学和技术三大类。同样,将体现学科的课程也分为文科课程、科学课程和技术课程三大类别。不过任何一种课程不可能孤立,每一种课程中都应该包括其它两种课程的内容(如图2)。张大庆教授说“这种划分曾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学科的交叉、融合仍是学术研究中的普遍现象。”[1]
(2) 课程目标相互交错渗透
就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理化生三学科)的课程目标(如图3)而言,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各有学科自身特色和差异,而过程与方法目标相互交错的较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为接近一些,可以说这两种课程目标是相互交错渗透的。
(3)探索学科融合教学
既然课程体系相互交融,课程目标相互交错渗透,教学策略也应随之灵活,特别是科学课程与技术课程相关内容的教学。信息技术与物理、化学、生物业已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融合教学。多年来笔者通过对理化实验创新的研究探索,认为通用技术(技术课程)的实践操作与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课程)实验也完全可以相互渗透、进行融合教学(如图4),这是落实按课程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最有效的举措之一。“学科交叉融合往往带来创新[1]”,通用技术实践与理、化、生实验融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是一个新课题,大有探索空间。
3 通用技术理念渗透于综合创新活动之中
目前开展的校园综合创新活动有:实验创新活动(追求教学效果)、自制教具活动(满足实验需求)、青少科创活动(突出创造发明)、通技实践活动(提升技术素养)、综合实践活动(培养综合能力)和 第二课堂活动(校本课程探索),这些活动都蕴含着创新思想、渗透着通用技术理念和方法。自制教具和实验创新,又包含在实验创新工作之中;严格讲,自制教具又属实验创新内容之一。
4 综合创新活动是课题研究的载体
实验创新工作主要通过综合创新活动去落实,学科融合教学也应利用综合创新活动协助实现,所以,综合创新活动就成了开展实验创新工作(课题)和学科融合教学(课题)的共用载体(如图5所示)。在中小学的科学课程教学中,实验创新和学科融合教学实际上被广大的一线教师不知不觉地运用着,只是大多数人尚未察觉而已。
要想成为一个创新型研究性教师,应必须了解、研究并巧妙运用这一载体,去探索、实践实验创新工作和学科融合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春海. 学科交叉融合孕育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96期),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