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因“材”施教策略新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13
/ 3

[内容摘要] 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在作文的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相应的学习策略。"人材"问题是因"材"施教过程中根本性的深层次问题,只有深刻地认识到它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紧密结合高中三大类作文的文体特点,才能使作文教学的效果趋于最大化。

[关键词] 高中作文;因材施教;教学策略;气质类型

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如何在作文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相应的学习策略,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现阶段学校的教学形式以班级授课为主,限于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等主客观原因,有深度的个别教学仍然不够充分。因"材"施教的策略研究也亟待深入。"人材"问题是因"材"施教过程中根本性的深层次问题,只有深刻地认识到它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紧密结合高中三大类作文的文体特点,才能使作文教学的效果趋于最大化。

首先,"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1]它是高中作文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在因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说:"天生我材必有用。"[2] 其实,每个学生作为"人材"都有自己先天的"气质",这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古有"九方堙相马"[3]的故事,就是强调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惑而要直达本质。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性格爱好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那样只能在协调师生关系增强教学效果方面起到一定的客观作用。要想充分地调动学生自身的本质力量,教师还要透过学生的性格爱好行为习惯看到其内在的"气质",这样才能准确地预见到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发展潜力,并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措施使之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气质"与一个人的精神特质——高级神经活动密切相关。巴甫洛夫曾指出:"气质是每一个人的最一般的特征,是他的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特征。而这种特征在每一个人的一切活动上都打上一定的烙印。"[4]"气质"是一种心理现象,高级神经活动是气质的主要生理基础。而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气质与性格相比,"气质"主要体现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而性格主要是在后天社会生活条件下,通过个人生活实践形成的。因此,主要受个体生理基础制约的"气质"在后天的教育环境影响下发生的变化是极其有限的、异常缓慢的。而主要受后天因素影响而发展形成的"性格"变化起来要容易些,也快些。原苏联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指出,在教育过程中不应提出改变学生的气质,这是因为神经系统类型特征的改造非常缓慢,而且改造的方法还没有充分地研究出来,所以在实际上改变气质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意义的。[5]高中阶段只有三年时间,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时间更没有精力来对"气质"进行改造,要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恰恰要在学生现有的主要生理基础上充分地发掘其潜质。

"气质"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指导他们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有句名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6]爱迪生的这个判断虽然是关于"天才"的,但进一步思考这句话的深意,会发现爱迪生是在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来谈成功的心得体会。在他看来,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这其实是在强调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条件中"创造性人格"就与"气质"有着内在紧密的联系,如独立性、冲动性、幻想性、自制性、有恒性等。在当下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们经常使用一个与爱迪生名言相近的公式来激励学生:成功=99%汗水+1%机遇。但是,这里却将重要的"灵感"给忽视掉了。实际上,问题不在于"机遇",而在于为什么顾此失彼,将"灵感"替换成"机遇",客观与主观的因素应该是同样重要的。这一点对于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的教师来说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但事实上却很少有人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充分重视这个问题。与此相关联,在教学评价环节,很多教师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性。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评价也应是双向互动的。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同时,学生也在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如前述公式,如果教师的评价忽略了学生先天的基本素质,一味地从努力程度的角度来评价学生,而同时,学生也在亲身学习实践之后认识到问题不在努力不够而在于能力欠缺。那么,这种认识上的不同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严重影响教育教学。因为,学生一般都把能力视为自己终生的发展条件,更着重从自己的能力高低来评价自己。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个人能力的形成显然与"气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上可知,成功的重要因素应该包括主观的气质和客观的条件。成功=天份+汗水+机遇,明显比前者更趋完善。在教学中充分重视个体"气质",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从个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方面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相应地采取有效的措施趋长避短,从而使学生在高中阶段获得个体的最大发展。大者如文理分科、小者如作文分类。从理论上来说,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无所谓高低优劣的,不同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或不同的气质各有特点、各有千秋,所以人的气质也就没有好坏之分。这也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来源所在。

其次,作文类别与个体"气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教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策略。"风格就是人" [7]是法国博物学家、文学家布封在《论风格》一文中的著名论断,这为本文把高中作文与学生气质联系起来以解决教学问题的合理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句中的"人"指"人格",即"个性",包括了气质、性格等。其实类似的观点在中国古代也早已有之,如成语中的"文如其人";以及曹丕《典论。论文》中提出的著名观点:"文以气为主"[8].文章出自于人,文气实质也是人气,这种思想虽然出自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但实质上古代的"人气"也就是现代的"气质".正因为文章的"风格"与人的"气质"有着内在联系,所以与文章"风格"相联系的具有不同特点的作文类别自然也与个体"气质"密切相连。

三大类作文的文体特点与人的不同气质类型存在着一定的对应的关系。高中阶段作文在延续初中阶段以表达方式来进行作文分类的同时,也进一步渗入文学作品以体裁来进行分类的要素。根据教学的现状,可将高中作文主要分为写人记事类、即景抒情类、议论说理类三种。写人记事类作文要求客观之实,即景抒情类作文要求主观之情,议论说理类作文要求主客之真。客观之实、主观之情、主客之真三种要求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轻松掌握的,在具体教学中学生往往根据自身特点或倾向选择其中一二,三大类作文都能充分掌握的学生少之又少,即使有这样的特例,学生也会在三类作文中有所侧重或偏好。正所谓"文非一体,鲜能备善"[9].现代心理学关于"气质类型"概念的使用来源于古代西方的"体液说",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和古罗马医生盖伦。本来这种以人体内四种体液的混合比例来判定气质类型的学说并不符合现代科学,但是这种分类恰好与后来科学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的分类相对应,所以时至今日仍在沿用,但是其内涵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人的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分别是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巴甫洛夫认为,兴奋型相当于胆汁质,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安静型相当于粘液质,抑制型相当于抑郁质。[10]但是,这四种气质类型只是"典型性"气质类型,此外,还有"一般型"和"混合型"等。根据组合的规律,由四种典型气质类型可组合出十五种气质类型。在整个人口分布中,气质的一般型和两种类型的混合型的人占多数,典型型和两种以上类型混合型的人占少数。但为了简化复杂的组合以便于鲜明地突出个体的气质特征,在这里仍以四种典型气质类型为例来进行分析探讨。根据巴甫洛夫列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及其行为特征》[11]一表,将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及其行为特征四项内容作细致比较。胆汁质对应的行为特征"情绪兴奋性高",抑郁质对应的行为特征"情绪体验深刻",两者都体现出偏重感性的特点,它们与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相对应都是"不平衡性".这两种气质类型与写人记事类、议论说理类的作文要求就缺乏对应性,因为两类作文分别要求客观之实、主客之真,在行为特征上相对应的应是冷静、稳重的特点。而粘液质气质类型则明显具有这种稳重、安静的行为特征,实际上,它对应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就是"平衡".因此,胆汁质、抑郁质两种气质类型更适合于要求主观之情的即景抒情类作文,粘液质气质类型则适合于写人记事类、议论说理类作文。至于粘液质气质类型更适合两种作文类别中的哪一种,则需要看其后天发展的倾向性。多血质气质类型的行为特征是反应迅速,对应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为灵活、平衡,也具有适宜写人记事类、议论说理类作文的条件,但是与粘液质气质类型相比,多血质具有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沉思的倾向,因此,一般来说多血质气质类型较适合于写人记事类作文。这种类别的作文主要是通过鲜活的人事来突出品格或说明道理,写实的成分居多,说理的成分居少。

对四种典型气质类型与三大类作文对应联系所做的分析是初步地为作文教学提供一种策略。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并不是像专业的心理学研究者那样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而是要灵活合理地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所以当面对繁多复杂的气质类型时,重要的是能够简化次要因素突出关键因素。特别是要结合学生后天的发展,充分重视在不同的非典型气质类型中所显现的主要倾向性,再将其联系三大类作文中已有的多种成功写作模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教师与学生充分地讨论协商后,最终确定符合其自身特点的作文类别以及作文模式。只要作文训练朝着正确选定的方向坚持努力下去,是非常容易使学生在短期内掌握某一类作文的写作规律和技巧,从而取得作文学习的重大突破。需要强调的是,这种重大突破并不是作文教学的告一段落,而恰恰是向着更多的类别、模式进行深入广泛学习的开始。它将作为学习作文的一个有力的支点,使学生因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信心满满,从而为以后的进一步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39.

2.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北京:中华书局,1985:84.

3.刘安。淮南子。道应训。北京:中华书局,2009:194.

4.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研究论文集。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6:32.

5.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47.

6.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二年级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49.

7.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39.

8.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58.

9.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58.

10.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41.

11.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