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27
/ 3

作者简介:王志霞(1971-8-19——),女,云南省曲靖市人,曲靖应用技术学校讲师,主要是从事《商务礼仪》方面的教学以及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

摘要:中职教育应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树立学生职业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踏入社会能做事、有技能、会做人、会处事。

关键词:职业能力、沟通、协作、爱岗、敬业、创新

一、提高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必要性。

当前,就业形式日益严峻。企业在选拨人才的过程中,越来越看重个人的职业能力。职业学校的学生现状和企业对就业人员的用工要求的供需现状,决定了学校教育应结合就业市场和学生的自身特点,除注重专业技术和教育培训外,还应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训,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中职学生现状。

中职学生,是中学毕业生中被淘汰的劣等生。被社会认为是学习能力差,生活习惯差,行为习惯差的"三差生".这些学生普遍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和生活动力,自我要求不严,不良习惯较多,自卑心理较重,学习主动性、探索性不足。在思想品质和日常表现上缺乏理想、信念。遇事没有主心骨,情绪缺乏稳定性。遇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人的理解与合作,不太会处事等特质。为人处世上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不能有效的协调自己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由于教学需要,我在2012年3月份对我校汽车专业二年级的六个班级2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我国人力资源的社会保障部定义的核心竞争力的八大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中自己最缺失哪种能力时,7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八大能力都是缺失的,25%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信息处理能力和数字应用能力等基本技能,90%以上学生希望在这学期的学习中学会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姑且把以上提到的能力称作职业能力。说明同学们在近两年的学习中逐渐意识到将来踏入社会,职业能力对他们成就事业、实现梦想的重要性了。

2、企业对就业人员的需求现状。

从现在的行业就业情况来看: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岗位职业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岗位的地域空间逐渐变小,行业特征也不象过去那么鲜明。专业完全对口的岗位越来越少。特别对于中职生来说,职业变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加快,复合程度提高;用人单位对就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需求不断提高。这些特征决定了职业教育中必须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培养,引导学生根据当前市场经济职业发展需求,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以求主动适应社会变革,谋求自己的职业发展途径。

3、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职业能力,它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综合素质,它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等。

提升职业能力,其基础还在于教育,要想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就必须在日常的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的教育思想,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职业能力和就业导向的教学支持,以团队合作精神为导向,在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中,贯输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创新精神等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变化的能力。

二、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中职学校要培养适应社会、适应就业岗位的技能人才,就要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渗透职业能力教育,重视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意识等职业能力培养。我认为,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渗透在学生的管理和日常教学中的,应注重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

1、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思想感情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根据学生实际,增加"人文性"教育,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在其它课程的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内容与道德教育融汇贯通。职业教育已经不是应试教育,教师应将多层面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贯穿于教学中,充实课堂内容,增加知识容量,使专业课程趣味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跟随潮流,培养社会所期待的人才。

在课余活动中,结合座谈会、辩论会、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号召全校师生通过"我们的道德观"的讨论,来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校园文明风尚。同时,将讨论的成果撰写成文,用论文、征文的形式将自己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以身边的好人和道德模范为板样,提炼符合学校实际的职业道德模式,让学生能认识到生活中的真、善、美,能分辨出生活中的假、恶、丑。从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向上,努力进取。这样,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才能尽职尽责,勇于奉献,从而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2、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

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在现代企业中,爱岗敬业体现的是对企业的坚贞忠诚,有把岗位职责看成是"重比泰山"的思想意识,立足本岗,恪尽职守,勇于任事,敢于担当。

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一方面强化学生的爱岗敬业意识,让学生明白无论选择哪个职业,无论将来在哪个部门工作,都应该干一行爱一行,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另一方面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对自己进行深刻剖析和很好定位,选择适合自己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职业,从而热爱本职工作,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敬业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必备条件,敬业精神是我们一生一世最宝贵的财富。每个人都应该磨炼和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利用业余时间和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让同学们亲自动手,亲自参与完成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同学们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不仅在能力上得到训练和提高,而且磨炼了学生的敬业意识。

3、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企业现代生产水平社会化程度日益增强,任何一个项目,单靠一个人很难胜任,而是需要多种人才通力合作,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优秀的人才,不仅要自身素质好,而且更重要的是与团队伙伴的合作契合程度高,以及配合别人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作为职业教育,要结合实际,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和谐共处。在教育教学中,学校应该有针对性的举行各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思想政治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各种培训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他们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多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开展的以班集体为单位的文艺、体育、科技等等活动,有助于班级成员之间在心理上彼此认同,产生一体感和归属感,集体意识增强,班主任通过抓好班级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既竞争又合作的过程中彼此关心,互相学习爱护,树立自信。在这种集体氛围中,教育学生要有班级荣誉感,学会增强班级凝聚力而从大局出发,从整体利益思考问题,学会团结、合作,遵守纪律,不给集体抹黑。使学生个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能从班集体中获得帮助和慰藉,取得成绩时能从集体中得到承认和肯定,从而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

4、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培养

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美国著名成功学家、营销大师卡耐基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成功=15%的专业技术知识+85%的为人处世技巧。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成功,良好的为人处世技巧是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核心因素。

在教育教学中,学校应开展《礼仪与公关》课程,让学生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语言、动作的规范化,从而提升自身的修养和人格魅力。让学生懂得宽容、真诚与尊重是为人之本。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克服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心理障碍,使他们学会适应环境,协调关系,走向成熟。中职学生由于心理、生理等因素影响,很多学生有羞怯、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碍。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少批评指责,提高害羞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自卑往往是因为经历过失败,个性内向,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等原因造成的,班主任应在班会课上鼓励学生与同学交朋友,寻求别人的帮助与理解,能正确认识自我和肯定自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让学生忘掉过去,展望未来。嫉妒总是伴随着竞争而来的,学生之间竞争越激烈,彼此之间猜疑、保密、留一手现象越严重。学生出现了嫉妒心理,教师要引导他们善于倾诉,使他们的心理及情绪得以转化。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在教学中多引导,让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只有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培养创新意识,才能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所产生的结果在本质上是新颖独特,前所未有的,并且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应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式学习教学,讨论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创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灵活运用,采用设置悬念引入新课,可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教学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这就要求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总之,职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获得。中职学校的教育只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向学生传授、宣传职业能力的基本理论,让学生意识到职业能力对他们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多种有利渠道,结合企业对人才的社会需求,积极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张胜《如何培育具有时代特色的敬业精神》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

肖化移《开发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标准》人民网,发表评论

郑明理《如何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团队精神》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年第六期。

梁爱强《制约当代大学生软实力提升的因素与对策》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