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当我们过度地致力于塑造孩子时,我们是否想到过,最该塑造或者说最该小心呵护的恰恰是他们自然天成的个性的多样性,爱好的多样性,理想的多样性,能力的多样性,甚至习惯的多样性呢?
[关键词]塑造 自然天成 多样性
她的孩子仅有初中学历,却是亚洲最年轻的数据库专家。回望孩子成长的历程,她不由得感慨:尽管作为一名成功的英语教师退下耕耘三十几载的讲坛,却从不认为自己是好母亲,每当我反省教育儿子的方法时,总是沮丧地发觉失败更多,因而老是处在反省中。因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送走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独自己的儿子中考成绩不佳,无奈之余报考了中专的计算机专业,心想:若上不了大学,混个电脑高手,将来也能有碗饭吃。后来,他在网上发现了一个叫“ME”的孩子们的聊天室,儿子用他中学学到的那点可怜的英语与各国的孩子们吵架,谈天说地。最让他受益的是一位澳大利亚的大姐姐,她非常耐心地教我儿子英语,每天都给我儿子来一封信,因为知道我儿子是中国人,她信中语言的难度一点点加大。为了这份友谊,儿子也每天用英语回信。几个月过去了,我儿子的英文水平迅速上升。同时,他似乎无师自通,计算机水平也快速提高,第一学期,儿子的英语成绩在班上排名21,到了第二学期,一下子就进入了前几名,第二个学期就在全校的英语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甚至超过了英语专业的同学和高年级的同学。网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孩子改变这么大,我又惊又喜。此时,让我感到儿子的个性潜能已经得到开发,这是否可以验证多样化教育的理论呢?如果推而广之,这一代人该激发出何等巨大的创造能量啊!但是,这一代孩子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生命的全部赌注押在高考、留学等狭窄的路上了。人们苦苦追求的只是一个东西——高分,教育因此变成只有一个标准,人生的道路也因此只剩下一条。难道中国几亿青少年就只有这一条路可走?难道只有这个模式才能让孩子成才?我常想,当我们为保护藏羚羊、保护生物种群的多样性而呼吁时,我们是否想到过,最需要保护的恰恰是我们人类自身的多样性?当我们过度地致力于塑造孩子时,我们是否想到过,最该塑造或者说最该小心呵护的恰恰是他们自然天成的个性的多样性,爱好的多样性,理想的多样性,能力的多样性,甚至习惯的多样性?
我不知道,在中国,有多少像我这样焦头烂额的身兼教师之职却又是为人父母的人们!在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其实在子女和父母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一直存在着一场“战争”。过度教育与反教育的战争,而这场战争使双方的身心都备受折磨。如果两代人的磨合痛苦最终能培养出人才,也算是“功德圆满”,若是我们的暴力压抑了孩子的潜能,造就了无数平庸之辈,那我们以两代人幸福的代价换来的是什么?失去的又是什么?我不知道,生命中还有什么比自由地成长更幸福,或者说比剥夺这种权利更大的悲剧了!
这里,我们有必要借鉴一下,从未做过父亲的作家,史铁先生说的话:“其实对父母及老师来说,培养人格完善的人比培养高才生更重要。”这句话让我警醒,尽管我时时克服自己的母亲情结(想让唯一的儿子出类拔萃的愿望太强烈了),然而也就是这句话,最终使我没有逼儿子去挤“上大学”这座独木桥,用儿子的话来说,是采取了“曲线成才”的方针。而令我茅塞顿开的是,在校的英语老师及其他科目的老师,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我的儿子的经历就代表了千千万万学生们的成长模式,切莫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只看到眼前的状况,不妨着眼未来,按部就班,踏踏实实地教授深思熟虑过的课程,不在此时,就在彼时,学生们一定会还你们一个成功者的惊喜!何必会出现当下体罚,变相体罚,乱办班乱收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影响他们身心成长的恼人局面?
教师是什么?英语教师又是什么?母亲最终是什么?也许我们自身都已有了定位:可能我们已经掌握了或许也真正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移动通讯、新经济、宽带等许许多多新东西了,也许我们还是无法避免被淘汰……如果这是历史注定的轮回,也让我们用自己的身体做孩子们和学生们的垫脚石,他们站在我们的肩上,一定会看得更高,看得更远,正所谓:父母(老师)的肩膀,是孩子的起点;父母(老师)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东文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