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日常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的评价行为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幼儿教师应如何使自己的日常教学评价行为体现公平性,以发挥其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是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师 日常教学评价行为 公平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发展,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幼儿,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位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个性,生活习惯及家庭背景,教师对每位幼儿的认知和评价不同,①导致有的教师在评价上易形成“由表及里”式的偏见、“先人为主”式的偏见、“以点盖面”式的偏见,即“晕轮效应”和“由此及彼”式的偏见,如社会刻板现象,经验的逻辑推理。②这就造成了并非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幼儿的现状,这种现状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构成了威胁。
二、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行为及公平的内涵
(一)幼儿教师日常评价行为的的内涵
何谓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行为?日常教学评价行为又称非正式评价行为,即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教学的接触、互动过程中, 以观察(包括直接或间接的观察) 和交流为主要方式, 不断地了解学生, 进而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形成对学生的某种看法和判断的一种评价方式。它是相对于正式评价而言的一种评价方式,在评价的思想与理念、方式与方法、内容与条件等方面都与一般的正式评价有很大不同。③对此,叶平枝女士也曾提及:在以往的的评价研究中,研究者比较重视对评价方式,如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发展性评价、档案评价等的探讨,此类评价把对教学信息的收集、判断和监控作为关注的焦点,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全面系统实施的宏观评价活动。除去此类专门、正式的评价活动,我们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还目睹到大量即时、主观、模糊的评价行为,这些评价行为对幼儿的影响同样是不可轻视的,因此近年来开始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被称为“教学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非正式评价”“即时评价”或“口头评价”等。与正式评价相比,这种评价关注“人”,关注“生命”,与教学有机融合,教师的评价行为既是教学语言,也是与学生互动的方式。④鉴于此种评价的特殊性,她认为将其命名为“日常教学评价行为”更适合运用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之中。
(二)公平的内涵
在论及幼儿教师如何使自己的日常教学评价行为体现公平性时,我们有必要对公平做一个界定。一般而言,公平一词不独立成文,它往往与一定的学科领域相结合,搁其于教育学上,我们谈教育公平;搁其于经济学上,我们论经济公平;搁其于政治学上,我们谈政治公平;搁其于伦理学上,我们又会提伦理公平。教学评价行为,不言而喻,其应归属于教育领域,即有关教育中的公平。顾明远在《教育公平与和谐教育》说到实现教育公平,并不是平均主义,并不是人人都一样,用一个模型来塑造人才,而是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内容可以不同。⑤在此文,笔者将公平界定为幼儿教师以一种合理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幼儿,以一颗开发的,包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幼儿。
三、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行为的失衡现象
幼儿的心理发展表明,幼儿尚处于自我意识形成阶段,其形成主要依赖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幼儿教师的日常教学评价行为无疑扮演着影响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角色。但由于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个性,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不同,他们的生活习惯不同,他们的家庭背景不同,这就导致我们有的幼儿教师在评价幼儿上产生了心里杆杠失衡的现象。其表现如下:
(一)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主体对别人知觉上的一种偏差倾向。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主要品质、特征形成或好或坏的印象后,就会影响她对这个人的言语行为的一切认知与评价,造成以偏概全、“一俊遮百丑”或“一坏俱坏”的主观倾向,就像刮风之前月亮周围的圆晕一样。在幼儿园中,不乏有这样的老师。他们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会因为对幼儿的某种表现产生强烈的好或坏的印象,从而掩盖其他表现,造成认知上的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不仅影响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看法,还会造成其对幼儿行为和情感上的厚此薄彼、期望不公。⑥
(二)逻辑误差
在对两个没有必然联系的属性评价时,由于对其中某一属性的肯定而产生对另一属性肯定的评价。⑦比如,某小朋友在教师眼里“乖巧”、“可爱”、“聪明”又“有善”,那么当这一小朋友跟别的小朋友发生争执、打架时,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先质问其他小朋友是谁挑起事端,而不认为是该小朋友惹起的。从而造成了教师日常评价行为不公的或不合理的现象。
(三)刻板印象
即教师评价幼儿时,易受某些心理定势的支配。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受刻板印象影响的教师,其会在头脑中形成关于某一类幼儿的固定印象。如教师有时会有意无意地就将幼儿归入某一类别,并依据自己头脑里已有的关于这类幼儿的固定形象来判断其个性 。男幼儿,教师总会认为其调皮、不听话;对女幼儿,则会认为其乖巧、安静。对来自郊区、农村的幼儿,会认为其老实稳妥,但灵活性差,胆子小,怕生;对市里的幼儿会认为其聪明伶俐,能说会道,活泼,大胆。⑧这些刻板印象导致教师对幼儿作出了不公的甚至是不正确的评价。
(四)情绪效应
主要指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时常受情绪的影响。幼儿教师由于工作繁琐,压力较大,加之社会地位不尽人意,工资待遇低,这使得很大一部分幼儿教师情绪低落,没有工作热情。幼儿教师负面的情绪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其对幼儿评价的失衡,从而对幼儿做出了有悖于常理的评价。
(五)附和权威的心理
在评价幼儿时,有些老师在心里原本已有自己的更符合幼儿行为的判定观点,但当了解到领导或自己认为的“权威人士”的意见和态度与自己的看法不一致时,哪怕明知领导或“权威人士”的意见并不十分正确,也要违心地使自己的评价结论与他们的意见一致起来。⑨这同样是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行为失衡的表现。
(六)求全心理
教师有时凭借自己的地位和权力,用过高求全的眼光去衡量幼儿,甚至把能力较突出的幼儿预想得十全十美。在求全心理支配下,教师更多地看到的是幼儿的缺点和毛病。因为求全求完美,在老师眼里幼儿就会降格,优秀幼儿变成了一般幼儿,一般幼儿在老师看来就是后进儿,⑩这既是评价行为失衡的表现,又是评价行为不合理的表现。
四、幼儿教师如何使自己的日常教学评价行为体现公平性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同时拥有九种智能,因而每个孩子都具有可塑性,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否关键还在于教师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评价孩子并如何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评价行为变为激励孩子不断成长的动力。鉴于上述对幼儿教师日常评价行为失衡现象的分析,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改善自己的评价行为,使其体现公平性,以更好地发挥其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
(一)树立科学的评价观
幼儿教师要努力克服晕轮效应、逻辑误差、刻板印象、情绪效应、附和权威心理及求全心理的心理评价误差,促使自己的日常教学评价行为体现公平性,首先就得树立平等意识观。这就要求我们的幼儿教师在评价幼儿时一定要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幼儿的性别、年龄、家庭出生以及智力、性格、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次,要树立尊重的意识观。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尊重每个幼儿的独特性,把幼儿当作独立自主、自由的人来看待,另一方面要承认幼儿发展之间的差异性,把幼儿看作丰富、具体的人来对待。再次,要树立宽容的意识观。这就要求教师把幼儿视为发展中的人,认识到幼儿在成长过程当中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肯定会伴随着诸多的偏差。幼儿教师的评价不在于肯定学生好的一面, 否定差的一面,而在于帮助幼儿发现问题,纠正错误,[11]促使他们在现有的基础上身心得以更健康地成长。
(二)充分了解幼儿
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行为是幼儿教师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有意或无意之间形成的对幼儿某种看法和判断的评价方式。而事实上,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行为中的偏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幼儿教师还没有完全了解幼儿,评价之前获得的信息不充分所导致的。可以说,了解幼儿是幼儿教师进行日常教学评价的前提条件。要了解幼儿,幼儿教师要做到: 一是在心理上拉近与幼儿的距离。人与人最大的距离不是空间上的距离, 而是心理上的距离。只有与幼儿进行近距离的接触,真正地融入幼儿的心理世界,教师才能看到幼儿身上的细微变化,才能了解到幼儿内心深处的所感、所思和所想,也才能对幼儿作出公平、正确及合理的评价。二是在情感上消除与学生的隔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放下“权威者”的姿态,淡化“审判者”的身份, 亲近幼儿,了解幼儿的需要,关心幼儿的成长。三是在行动上观察幼儿。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行为要求幼儿教师一方面要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依据足够的信息找出幼儿典型、稳定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去挖掘一些容易被忽略而实际上很有价值的事件。⑿以此让我们幼儿教师的日常教学评价行为体现公平性。
(三)开展自我反思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感的能力。布鲁纳认为反思是教师成长的起点。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行为是居于下意识或潜意识层面的,是以低层次的评价为主,他们在进行评价活动的时候一般没有目的性,随意性强,这样也就很容易受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评价行为的失衡。所以,这就需要幼儿教师用审视、批判的眼光对自身所使用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等进行反思。幼儿教师的反思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学会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反思。通过与情境的对话,敏锐地感受评价过程中存在的偏见,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并督促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评价中进行改进,使之日臻完善。第二,学会在理论学习中进行自我反思。理论是行动的“指南”,⒀只有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而后以新的,更为正确的理论思想为镜,我们对幼儿的评价才会更理性,更公平,我们才会更加的完美。
[注释]
①郝萍瑞.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幼儿[J].早期教育,2008,(03):44-45.
②③⑾⑿⒀姚林群.非正式教学评价中的评价偏见及其克服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7,(9):38-39.
④叶平枝.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行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10,(06):19-23.
⑤顾明远 教育公平与和谐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8,(04):7-9.
⑥⑦⑧⑨⑩阳曼超.教师评价幼儿的几种误差心理与调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10):38-39.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 广东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