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浅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02
/ 3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人文素养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可是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堪忧,本文针对现状,就教材处理,内容安排,教法选择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文言文 阅读教学 教材处理 教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1950年的《编辑大意》到1956年的《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再从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到1978年的《全日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6年、1995年、2000年又对“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作了修改,到最近实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虽然经历了八次较大的变迁,但“培养学生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这一点却从未改变。2003年4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即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更明确要求高中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要求他们“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为何要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并强调文言文阅读的教学要求呢?
众所周知,文言文承载着中华文明,承载着我国许多优良的文化传统,承载着我们祖先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精神。老子的《道德经》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孟子》闪耀着“民本”的光辉,《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体现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韩非子》“不期修古”“法不阿贵”体现了历史发展观和法治天下的思想,《孙子兵法》交融了古代军事思想和哲学、政治、历史、教育、科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一定程度上开展文言文教学就是最全面、最深刻、最生动的传统文明和古代进步思想的教育。
文言文汇集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文化,弘扬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意志品质,如:《鱼我所欲也》阐述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廉颇蔺相如列传》讴歌了以国家为先的爱国精神,《梦游天姥吟留别》彰显了蔑视权贵、刚直傲岸的节操,《指南录后序》表现了“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民族气节,《岳阳楼记》展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襟怀……我们从这些经典中可以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昂扬奋发的斗志鼓舞着我们,《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信乐观的情绪感染着我们……我们从这些诗文中可以读出我们民族勤劳善良、自尊自律、慎行守廉、惜时苦学、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
近现代的很多学者、文化大家他们不仅对传统文化和经典教育极力推崇,而且从中受益匪浅。胡适之四岁读古诗,六岁背古文,九岁看古典小说,十一岁读完《资治通鉴》,十三岁读完《左传》;才华卓著的郭沫若阅读了大量古典书籍;风流才子徐志摩最爱古典小说;凤凰之子沈从文四岁就在家中读背古书,六岁学的就是《孟子》、《诗经》、《史记》;拍案而起的闻一多六岁攻读“四书”;热情勤奋的巴金五岁读《三字经》、《千字文》;彪炳史册的吴晗十一岁读御批《通鉴辑贤》;文化昆仑钱钟书从小就读《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七侠五义》、《说唐》……由此可见,文言文及经典教育的确不仅奠定了一个人的语文基础,还提高了一个人的人文素养。
为了使师生切实地进行文言文教学,国家教育部每年都在高考中对考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进行考查。近年来的文言文阅读分值均为22分左右,占了全卷分值的很大比重。无论是出于对学生前途抑或其他考虑,高中文言文阅读都应受到师生们的重视。
但目前高中生阅读文言文最突出的现状是:“一看就晕,不肯学,不愿听”。文言文阅读教学很重要,但现实的情况却很糟糕,我们高中语文老师该怎么办呢?下面是笔者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一些浅见。
首先,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前,教师要制定文言文模块的学习计划。高中语文教师应在集体了解高一新生文言文阅读水平基础上,为学生设计高中三年在文言文阅读模块的学习计划,教师个人根据自身教学风格和班级情况对文言文学习计划进行阶段调整、阶段实施。
其次,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编排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每册必修教科书中几乎都有一个独立的文言文单元,文言文的阅读教学相对集中。只要教师做好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语法知识和古代文化知识的学习引导,一般学生都能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受到熏陶,从而渐渐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
笔者认为,在对具体某篇文言文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引导预习,提高效率
古语云:“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相当重要。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课前充分而有效的预习不仅不浪费时间,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抓好学生的预习关,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引“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文言文学习,不仅要多读,更要懂得如何读。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多读文言文课文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该怎样去朗读课文,怎样把文意、文情等朗读出来。以《季氏将伐颛臾》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例。“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是孔子对冉有的严厉责语,“求”字后面的感叹号是责备的语势体现,朗读时要把严厉语气读出来。“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至“既来之,则安之”部分是孔子对冉有、季路晓之以理的教导,朗读语气则应较舒缓。而“今由与求也”至文末是孔子对冉有、季路参与“季氏将伐颛臾”行动的最终评价,朗读时,要把责备之意、忧虑之情溢于言表!此外,在断句较困难的地方,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一句还要适当指导学生根据文意来断句。再如《梦游天姥临留别》,多读,便可疏通文意,体悟到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而达到这一点,就成功一半了;《锦瑟》的旨意历来众说纷纭,通过熟读成诵,自然领略到诗的朦胧意境和诗人的艺术技巧,从而达到初步欣赏的目的;《祭十二郎文》,通过诵读,文中的悲郁痛惜之情便了然于胸;读《六国论》,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便清晰可见。教师在课堂内可做相应的示范朗读,读清句读,读准感情。记得在上《祭十二郎文》时,笔者声情并茂的朗读引得很多学生泪流满面,从而激发起了他们学习、探究文章的热情,这篇文章虽长,可是老师教起来,学生学起来却不费劲!


2.导“抄”。指导学生课前用不同的标记将课文的注释摘要抄录到原文中相应的字、词、句头上去。
3.示“查”。提示学生查阅相关工具书,了解注释未涉及而自己理解有困难的课文知识。
4.试“译”。指导学生课前直译,通过直译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并在不懂之处做标记,以便学生有的放矢地去听课,提高听课效率;还可以通过直译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意会”之外可以“言传”。
5.促“交流”。课前,指导学习小组合作梳理、归纳文中相关的文言基础知识并写成作业;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同桌之间及周围几个同学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互听课文朗读,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处理教材,选择教法
“处理教材,选择教法”即备课,这是教学环节的第一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要想做好课堂“导师”,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基础上,吃透教材,寻“切入点”,挖“新亮点”,灵活地处理教材,使“教有法,学得益”。下面是个人对几种类型的教材内容的处理方法。
1.难文浅教:所谓“难文”,就是存在较多艰涩语句、难懂字词,造成很大阅读障碍的文言文。文言文离我们年代久远,本来就难以理解,何况是当中的难文,“化难为易”应是对这类教材最好的处理方法:我们可以“由浅入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越过难点,理解课文;可以精简内容,从预习提示中选一两个重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还可以抓住课文的情节线索,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化解阅读难题,这种方法对整体基础不好的班级特别有效。在高中文言文中,常会出现一些用语生僻、意思深奥的文言文,这类,我们也称之为难文。有时,难文需“硬”教,因为难点不容忽视,同时,对难文也必须想出好方法来浅教,找到突破点以提高教学效率:或从预习提示中选一两个问题进行教学;或用“逐层深入”的策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越过难点。如《逍遥游》这篇文章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是庄子的代表作,可称之为难文。它的“浅教”,笔者认为可用问题法进行处理。设置相应的问题:A、庄子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游的境界?B、课文是如何说明其他万物(小至蜩大至鹏鸟;低如凡夫俗子,高如神界仙人)都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的?这样疏理清了结构,内容的疏理就容易多了。
导“析”也是化难为易的方法之一。如《赤壁赋》,可引导学生明确文章运用的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理清波澜起伏,摇曳多姿的行文结构;从而了解作者的忧伤与喜乐都是其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上《召公谏厉王弥谤》,教师可先分析召公的形象以示范,其他人物形象则让学生自主分析;总之,在课文教学中,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可选取关键句段进行讲解,授学生以渔,重视生生互动,导之即可。
2.浅文细教:浅文,一般在教学上比较容易掌握,大多能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这就给教师留下了大量的发挥空间,教师可研究如何将浅文教得细一点,实一点,多一点。可以艺术地细化朗读的层次,可以充分关注语言训练,可以深化课文的品读,也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机的进行一些穿插、引进、迁移、收集、补充等,丰富教学内容。例《齐人有一妻一妾》,文章短小而生动,可以细教。把朗读和品味语言作为训练点,分析齐人的形象,从而把握寓意,体会孟子寓议论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特点。也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将课文改写成一个课本剧,甚至组织表演。
3.浅文深教:浅文一般内容简单而易掌握,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应将其教得实在一些,深入一些:要么在“朗读”上下功夫,细化朗读的层次,让学生在朗读中深入体会课文内涵;要么根据课文特点,通过穿插、引进、补充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带动课堂气氛。像王维的散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语言优美,写景细腻,色彩或明净或绚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短篇美文,宜深教。可以引进学生学过的王维诗文开展教学,以“读彼”带入“读此”,细化朗读的层次,读出冬景的“清幽与寂静”,春景的“轻快与生气”;可以让学生当堂写作,学习本文的写景技巧;还可以在最后引进王维的五言律诗《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进行扩展训练。
4.长文短教:长文短教。所谓长文,即篇幅长,文字多的课文。长的文言文,有信息量大的优点,但同时也有占用课时多、容易引起学生厌倦、信息繁冗等弱势,所以,要提高效果,就必须长文短教。短教,重在“短”字上,短,又主要表现在选“点”上。教师可对教材进行处理,选择恰当的“点”进行教学:或以一两个教学重点为目的进行短教;或以一两个难点为目的进行短教,或以训练某种阅读技能为目的,选取课文中最有训练价值的内容进行短教。例《祭十二郎文》,可抓住两个学习重点进行短教:一是祭文的体例特征,一是领会本文叙事中抒情的特点,而后者又可选择一个代表段落即“呜呼,其信然邪?……而寿者不可知矣”,进行重点分析即可,其他文言知识,可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引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三、创设情景,活跃气氛
“情景教学”主要是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境,一般都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常见的情景创设技巧有:抓住作品内蕴和背景资料来设计精辟有趣的新课导语;采取猜谜语、讲故事、设悬念、提问题、听相关的音频、看相关的视频等方式来引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激趣,可以激发学生自愿学习的热情。激趣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是相关背景的介绍,可以是音乐,可以是图画,也可以是创造性的问题讨论。如,教《鸿门宴》,可借楚汉相争的故事来激趣,课末,可提出“从项羽不杀刘邦你看出了什么”“假如项羽杀了刘邦”等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在上课时开玩笑说“刘邦的一泡尿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当时满堂炸锅!但是仔细想想,我说得还是有道理的:如果刘邦不“如厕”,保不定就被项羽和范增砍了,那中国历史就得改道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在当时这样的情况下,他刘邦能尿出什么来吗?能允许他“如厕”吗?这绝对是早就刻意安排好的,所以够张良们密谋整整一夜,樊哙才会说出那样地道的话来。
四、扩展迁移,授之以渔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中国古语也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文只是一个例子,重视课后迁移,使学生的课堂所学得到巩固、延伸、扩展,并形成能力,教育教学才能产生实效。笔者认为延伸迁移主要应该在说、写、结、拓几个方面下功夫。
“说”,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因为经济改革的大潮,已经把口头交际推入了语文教学的视野,并且提出了一些有待我们去解决的问题。然而,如今的学生,好多不会说课文情节,不会详说,更不会概说,我们应强化“说”的训练。对文言文而言,这个“说”其实就是将自己的“译”表述出来的过程。译,就是让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学了记叙性的文言文后,可说故事情节,谈人物评价;学了议论性的文言文后,可说自己的感受体会,谈自己的观点看法。通过“说”的训练,启迪学生的思维,训练思维的严密性、合理性,培养他们的联想力、想象力、批判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激发他们继承民族光荣的爱国热情和传统。在学完《勾践灭吴》后,笔者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各抒已见,认为勾践在逆境中卧薪尝胆,能屈能伸,最终取得胜利,真乃大丈夫;文种颇有智谋、又爱国,也有学生认为文种出来太晚,早一点越国就不至于灭亡了;对于夫差不打越国,个别同学认为是不愿让百姓受战乱之苦,为此我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夫差:他是不思进取,为勾践的假象所迷惑,利令智昏。说和写是一个把自己思考的内容,用外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所以,除了“说”,还要“写”。
“写”,是语文素质教育中的“重头戏”。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强化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使“学”和“写”结合起来,相得益彰,让学生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例如在上《鸿门宴》之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楚汉之争”,了解刘邦、项羽其人、其事;上完后又把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及有关资料介绍给学生;然后布置习作:写一篇以刘邦、项羽为话题的作文,体裁不限。作文出来,大多数人能选取独特的视角,用文学的笔调来抒写,的确让人耳目一新。
“结”,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为了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可以让学生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把那些零散的知识分为九类:①文学常识、②词类活用、③通假字、④句式、⑤实词、⑥虚词、⑦双音词古今异义、⑧成语名句、⑨生字。每课都让学生分类进行总结,系统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这样系统地积累便于复习,三年下来就是他们的一笔学习财富了。
“拓”,就是挑选课外名篇、名段、名句让学生赏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文言语言,积累文言知识,学习和借鉴前人的思想和理念。语文读本中选取的是一些好文章,和课文配套,每上完一篇新课文,就可以从中选一篇难易适度、文体差不多的文章来赏析。配备必要的作业练习,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和答题规范,从而为高考做准备。因为答题技能不是一朝一日就可掌握的,它是一项语文基本功,必须经过严格、规范的长期训练。因此教师在平时要注意选择、命制题目,力争练有所得。练过之后,教师要指导解题思路,点拨答题技巧,规范答题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总而言之,高中文言文虽然阅读难度较大,但也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教学得法,学生也是可以顺畅地实现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的的。
(作者单位:云南省宣威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