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观演示的标本观察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视觉方面和时空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教师在讲解各种矿物和岩石特征所用的标本,由于个体较小,距离老师较远的学生根本看不清其特征,从而影响实验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地质学的内容也在丰富,许多新内容我们也无法再沿用老的教学方法。
为了改变这种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我们采用小班化分组教学的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近距离接触标本,教师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制作课件,用数码摄像机将各种岩石、矿物、构造特征和各类地质现象进行摄像后投影放大到屏幕上,边讲解边演示,学生也可以用这些设备进行摄像,然后在计算机下进行处理。对于某些特殊的现象,教师将学生集中起来演示,如讲解蛭石加热膨胀性质时,教师取上一小块蛭石放在火上加热,观察颗粒体积膨胀变化情况。每节课经过15~20分钟左右的直观的演示讲解后,教师提出本次实验目的要求和问题,学生分组逐块进行标本观察,将观察内容记录到实验报告上,教师对有疑问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实验报告经过教师批改后再集中和单独纠正错误之处。
这样使一些抽象的实验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形象、生动,而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将实验结果直接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培养了学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科学实验的能力。
2.独立思考式的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已学专业知识,因而实验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负责答疑、纠错,如使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学生独立测量地层产状三要素,思考真倾角的测量技巧、走向和倾向换算关系等问题。野外课间实习要求学生制作观察剖面,需要思考剖面线起始点位置、比例尺、地层分层界线、各分层岩性和所含化石、构造现象等,学生通过记录野外老师讲课、岩性鉴定、产状测量等原始资料,剖面终点独立编制信手剖面,缺少的要素及时回到观察点补充,便于室内编制完整的地质剖面图。
通过独立的技能训练,增强了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将来可以为创造社会财富。
3.启发讨论式的参观教学
参观教学是为了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范围,了解地质相关专业最新前沿,激发学生热爱自己所学专业,因而以讨论式教学为主,对参观内容不要求全面掌握和理解,参观结束后对自己感兴趣或有疑惑的观点分组讨论或写参观感想。如对参观地质博物馆中恐龙化石后,可以讨论恐龙灭绝的原因;参观模拟实验室后,启发学生讨论构造运动与地震关系等。
四、实验考核
为了客观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对实验课考核做了一些改革和调整,实验课占“普通地质学”总成绩的30%,其中平时实验成绩(包括作业、考勤、提问)占10%,实验考试成绩占20%。
实验考试之前给学生一周复习时间,由各班班长负责,安排时间去标本室自主复习。实验考试内容是让学生现场对10块不同矿物和岩石标本进行肉眼鉴定,标本上没有标签,仅有编号,学生按照闭卷考试要求,独立对每块标本进行鉴定,写出矿物或岩石名称,并按照矿物或岩石鉴定标准对其进行综合描述。这样的实验考核制度更加规范、更加科学,能比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普通地质学”实验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近年来“普通地质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实验中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加强。不仅在实验中加强了对学生的标本鉴别能力和基本技能训练,而且在野外实习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科学思维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以后各门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文美兰,王葆华,罗先熔.“基础地质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中国地质教育,2008,(3):86~89.
[2]彭卓伦,张珂,陈国能,邹和平,张澄博.地质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中国地质教育,2007,(3):79~103.
[3]杨吉.对地质学(理科)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中国地质教育,2003,(1):28~31.
[4]李理.如何指导普通地质认识实习.石油教育,2005,(3):85~86.
[5]舒良树,解国爱,王博,胡文瑄,徐士进.新形势下普通地质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几点体会.高教研究与探索,2011(1):29~32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