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挖掘其精华,业已成为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中,更提到了振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意义。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中处于青年群体的主流,他们掌握着时代先进技术,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任,他们更有责任、有义务知晓传统文化、实践优秀传统文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了解、认同程度也将极大程度的影响到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效果。
为了把握当代大学生对文化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及思想状况和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识状态和态度,有的放矢的对学生文化取向进行引导,2011年11月对北京市某高等职业院校的部分在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此次调查的内容包括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自身的文化生活方式、中国文化与自身专业学习和发展的看法,以及对传统文化发展的态度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8份,回收率 62.7%。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较高,认知度一般。
调查显示,对传统文化热爱的占12.76%,喜欢的占63.30%,认同的76%。对传统文化较熟悉的占36%,一般占56.91%,主要集中在传统艺术和民俗文艺和历史知识上各占18%、民俗文艺19%、传统艺术22%。从整体上看,现代的大学生对待中国文化有很大兴趣,但熟悉了解程度一般,这说明现代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喜欢更多的还停留在感性层次。
(二)大学生感知传统文化渠道单一。
在接触渠道调查中,8.51%的调查者表示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频繁,58.80%一般,27.66%偶尔。接受传统文化主要来自于家人影响的36,17%,朋友的26.60%,学校的20.74%,媒体的10.64%,接受在渠道上排第一的是展览和书刊,而来自于课堂、媒体、讲座的相对小很多。由此可见,家庭影响对学生兴趣地影响和学校、社会教育不足。
(三)大学生阅读范围偏窄,人文知识明显不足。
调查显示学生阅读多集中在《红楼梦》等四大名著小说类作品,而像《论语》、《史记》、《梦溪笔谈》等古籍经典阅读较少,甚至不知道。
在熟悉的中国历史人物调查中显示,主要集中在包括孔子、孟子、李白、杜甫等课本中学过或传媒常提及的人物,而像沈括、朱熹、李时珍、梁思成等只会在专业领域中提及的就很少知道了。
在人文知识方面,比如“花中四君子”指的是什么?只有16.49%的学生答对,83%的学生都不能答出。在《兰亭序》作者和字体的调查中只有37.77%的学生答对,苏州拙政园的设计者问题中只有12.23%的学生答对。这反映出目前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了解程度明显不足,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中国文化的知识教育明显不足,教育的深度及宽度也明显不够。
(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态度比较积极。
调查显示,53.72%认为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对专业学习和今后发展很有帮助,35.11%选择有一定的帮助。
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存在状态的调查中,44.68%认为现实生活部分存在,25%认为正在复兴,6.38%认为需要转型,75.53%认为现实生活能够从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
在影响传统文化传承中67%认为过多的说教,形式单一和题材陈旧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60%和32%认为市场运作和内容生活化是较好的传承方式,82%的认为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上不应该是盲目的继承,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感知与认同的分析
(一)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的研究。
通过对在校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感知调查中,虽然大多数人表示喜欢传统文化,但了解程度明显不足,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和途径明显偏少,主要集中在家庭和朋友的影响。从接受教育的方式上看,由于学校教育在课程设置、校园活动中对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教育明显缺失,学生则是以间接的、潜移默化的方式,从不知不觉中接受来的为主,以一种无意识的渗透形式居多,缺乏经常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指导与引导。这样就使得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概貌掌握并不全面,认识方法不一定得当,知识的掌握程度不牢靠。从产生影响的结果看,也是积极效用与消极效用并存。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和成果,还不能有效地内化成为大学生稳定的精神品质,进而不能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思想意识起到积极作用。
(二)教育形式单一导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认识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逆反心态。
此次问卷调查的回收率只有62.7%,尽管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热情参与,相当部分的同学收到问卷后当场表示有意思,表示有必要开展此类文化教育,表示支持我们的调查,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漠不关心没有交回问卷,甚至有少数学生反感这类问题的研究,这表明学生对传统文化对自身的发展认识有偏差。
基于大学生群体经济不独立的特点,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多是通过网络或者很多廉价的文化形式实现的。学校教育只重视知识技能点的传授,而忽略了文化的本质教育,尤其是思想文化的教育。通过调查,在教育形式上现代大学生早已不满足完全停留在课堂授课和知识灌输的单一信息来源层面,在多种信息渠道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对他们的教育更需要我们系统研究、分析,采用各种教育手段,并将教育内容和知识丰富化、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