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政府行政权力的运行缺乏有效地制约监督。首先,政府行为应受到有关行政监督部门的制约监督,但实践中,我国的行政监督部门缺乏其独立自主的监督能力,它既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又受到同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很难真正落实有效地进行监督,其职能发挥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限制,很难达到应有的权威性,力度不足,覆盖面较窄,并有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的掺杂,削弱了其法治性而偏向人治的方向。另外,政府行为也应受到来自公众的监督。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理应将其权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但由于政府行政行为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公众的监督权力受到了制约,很难对政府实行有效监督。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不对等使得公众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受到限制,而公众监督的失灵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行政行为的不规范化和行政成本的提高。
四、解决我国目前行政成本问题的对策
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调整政府规模,转变政府职能。针对机构膨胀,职能交叉重叠的问题,必须采取精简的措施来降低行政成本,具体如:减少行政层级,向扁平化的组织形式发展,同时严格人员编制,对各岗位人员数量职责及人员结构加以明确规定,控制人员总量的不合理增长。对政府及其各部门职能予以明确,在机构扁平化的同时,扩大并明确各部门职能。推行大部制改革,即统筹资源优化组合,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减少政府内部职能部门的工作交叠。明确政府职能,将政府由传统意义上的“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当政府撤出那些原本因“越位”而直接参与的领域时,政府的管理规模将会缩小,行政开支自然会相应减少。
2.调整好公共产品的结构,政府行为适度。政府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其行为决定着公共产品的生产结构,如果政府生产了过剩的公共产品,虽然它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性措施让社会公众接受这部分过剩的公共产品,但在本质上既是政府成本的无收益增长,又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政府一方面根据财力发展福利性公共产品,以减小私人产品的投资,另一方面,也必须要注意控制公共产品生产规模使其保持总量的适度性。
3.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首先应强调财政预算编制的法律权威性及公开透明性,使其程序合法化,并将预算外资金统一纳入预算控制体系中。同时,加强人大及审计机关对财政支出的监督,并真正向社会公开,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
4.树立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效益观念。政府和国家公务人员要严格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树立起较强的成本意识,节约观念,将重点放在国民经济的建设上来,尽量地以最低的成本来为公众提供最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公务人员是政府行为的具体执行者,一定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再教育使其进一步明确自身职责使命,牢固树立成本意识和效益观念。
5.完善并强化制约监督体系,利用机构设置及公众力量遏制浪费及腐败现象。首要的,要增强政府行为的透明度,使得社会各界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督。逐步建立相对独立的行政监督机构,使其可以独立完整的对政府行政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并适时给予方向性的指导和对其违法违规行为的公示批评。通过全面有效地制约和监督来遏制政府寻租行为和腐败现象。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政府行政过程中存在行政成本过高、效率低下的问题,其原因涉及机构设置、法律法规、思想意识,制约机制等多个方面,本文所提出的相关解决措施对缓解现阶段存在问题的措施是有针对性和理论依托的,但是改变我国政府的行政现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力量,经过一个较为长期的转轨过程,才能逐渐实现“节约、高效、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行政成本
http://baike.baidu.com/view/2082917.htm?fr=ala0_1
[2]冯恩铭.《加大节约型政府的建设力度刻不容缓》;2007年3月12日全国政协十届五次第四次全体会议发言稿.
[3]张沐,《中国行政成本何以冠全球》;领导文萃2009.4.
[4]刘玲娅.《论我国部门预算制度的效率缺陷》;2006.12.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