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活化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的表达水平、活化程度在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TBI患者,于创伤后24 h内取外周静脉血,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嗜中性粒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RP-1 mRNA表达,高通量比色测定法检测细胞PARP-1活性。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RP-1的表达水平、活化程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Cox回归法分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定各组间差异,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最小P值法研究变量的最佳界值。结果急性TBI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RP-1 mRNA水平在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和特重损伤组分别为0.27±0.16、0.40±0.22和0.45±0.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46,P<0.05),各组PARP-1活性分别为30.7±12.5、48.2±10.7和55.6±13.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3.586,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PARP-1活性和mRNA水平均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呈明显负相关(r=-0.658、-0.732,P<0.05),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显示,PARP-1高活性(比值比:2.590,P<0.05)是TBI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在重度以上损伤患者中。结论监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ARP-1的活化及表达程度有助于预测临床TBI患者预后和转归。
出处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0年02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