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对肝移植治疗糖原贮积病Ⅳ型(GSD Ⅳ)型的适应证、术前评估、术后并发症及长期疗效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肝移植治疗GSD Ⅳ型的诊疗和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肝移植 糖原贮积病 常染色体隐性
  • 简介:摘要丙酸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隐性遗传代谢性疾病。肝移植已逐渐成为丙酸血症的一种新兴治疗手段。本文介绍丙酸血症的现状以及肝移植在丙酸血症中的应用情况,从丙酸血症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内科治疗以及肝移植治疗丙酸血症的手术指征、临床预后及局限性等多方面综述肝移植在丙酸血症中的治疗价值,以期为临床丙酸血症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肝移植 丙酸血症 有机酸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6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男273例,女83例;中位年龄为46岁,年龄范围为21~67岁。观察指标:(1)肝移植后发生腹腔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2)肝移植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3)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受者术后1年总体生存率和死亡原因。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²检验、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时间和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肝移植后腹腔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356例受者中,63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发生率为17.70%(63/356)。63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受者中,41例发生于术后2周内,17例为多重耐药菌感染。63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受者中,共分离培养细菌11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2株,革兰氏阳性菌48株,真菌16株。(2)肝移植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前白细胞、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术后肾衰竭、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术后重症监护室留置时间是影响肝移植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相关因素(Z=-2.456,t=-1.982,Z=-3.193、-2.802、-2.336、-2.276、-2.116、-3.217,χ²=15.807、10.395、6.750,Z=-4.468,P<0.05);再次肝移植、术后胆汁漏是影响肝移植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MELD评分>20分、再次肝移植是影响肝移植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871,12.875,95%可信区间为1.106~7.448,1.290~128.521,P<0.05)。(3)随访和生存情况:356例受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63例发生腹腔感染肝移植受者术后1年总体生存率为84.60%,293例未发生腹腔感染肝移植受者术后1年总体生存率为97.0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1.660,P<0.05)。随访期间,58例受者死亡。结论术前MELD评分>20分和再次肝移植是影响肝移植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腹腔感染 肝移植 病原菌 危险因素 分析 多重耐药菌感染 再次肝移植
  • 简介:摘要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最为有效的方法,但供体肝的缺乏,限制了肝移植的发展。随着脂肪性供肝等边缘性供肝使用的增加,如何使边缘性供肝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脂肪肝作为供体使用,虽可缓解受者需求与供者器官短缺之间的矛盾,但肝移植术后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在脂肪肝作为供体的肝移植手术中,应尽可能地应用脂肪样变性程度在中度及以下的供肝,这样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并且对于受者恢复也很有利;与此同时术后脂质指标的监测也显得尤为重要,必要时可加用药物干预,从而提高移植物功能。

  • 标签: 脂肪肝 肝移植 并发症 边缘供肝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据统计我国每年>30万人死于肝癌。肝移植是全世界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肝移植事业发展迅猛,在移植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已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由于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流行,乙肝肝癌肝移植占比远高于西方国家。为指导全国肝癌肝移植工作更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等组织专家制订《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14版)》,重点阐述肝移植受者选择标准、术前降期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剂应用和术后复发防治5部分内容,并于2018年更新。现再次更新为《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以适应我国肝癌肝移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 标签: 肝移植 肝细胞癌 临床实践指南 指南 2021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肝胆外科1999年1月至2021年11月接受肝移植手术治疗的16例肝豆状核变性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29.5岁(14~54)岁。采用电话、门诊及住院复查方式进行随访,随访起点为手术当日,以受者死亡为终点,观察受者术后生存情况、神经精神症状改善情况、角膜K-F环变化情况,比较术后1个月及1、3、5年的肝功能和血清铜蓝蛋白水平,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11月24日。结果16例肝移植受者中采用经典原位肝移植15例,成人间活体部分肝移植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16例受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个月(6~260)个月。16例受者1、5和10年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3.8%、85.2%和75.8%。10例角膜K-F环阳性受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和11个月消失。5例伴有严重的神经精神症状,除1例死亡外,其余4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受者术后1个月及1、3、5年的肝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典原位全肝移植和活体部分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能有效的改善受者铜代谢和神经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标签: 肝移植 肝豆状核变性 神经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肝移植患者常合并肌肉减少症、心肺功能下降、衰弱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将康复治疗应用于围手术期的肝移植患者,并取得不错的疗效。本文就肝移植患者的术前功能评估、预康复及术后早期康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终末期肝病 肝移植 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脾切除对肝移植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95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95例受者中,35例肝移植术前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设为研究组;60例保留脾脏,直接行肝移植,设为对照组。肝移植受者均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由同一团队医师施行。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3个月内每周1次,6个月内每个月1次,1年后每3个月1次。随访内容包括复查血常规、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肝肾功能。超声造影或腹部CT检查监测远期并发症情况和受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两组受者术中及术后情况:两组受者均顺利施行肝移植。研究组受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分别为(483±136)min、(5683±2950)mL、(4887±3682)mL,对照组受者分别为(392±103)min、(3522±1885)mL、(3455±2630)mL,两组受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83,4.358,2.202,P〈0.05)。研究组受者肝移植术中,6例存在门静脉血栓(1级4例、2级1例、3级1例),对照组受者术中未发现门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9,P〈0.05)。5例1、2级门静脉血栓受者均行血栓切除术,再行门静脉端端吻合,1级门静脉血栓受者中有1例再发血栓,术后给予溶栓后治愈。1例3级门静脉血栓受者术中通过行人工血管搭桥重建门静脉,术后再发血栓,予以处理。两组受者肝移植术中均未发现门静脉狭窄。研究组和对照组受者术后1、3、7d血小板(PLT)分别为(75±60)×10^9/L和(57±32�

  • 标签: 肝脏疾病 肝移植 脾切除术 门静脉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综述了肝癌患者肝移植后肝癌复发的机制,原发肿瘤病灶、治疗措施对复发的影响,以及预防复发的防治方法与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肝癌 肝移植 复发
  • 简介:对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进行定期肝穿刺组织学检查,Davies等[2]报道了23例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患者中有6例呈FCH的临床经过,同时肝穿刺组织学检查见肝细胞气球样变并互相融合形成片状坏死

  • 标签: 术纤维化 淤滞性肝炎 纤维化胆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术后初期腹腔出血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接受肝脏移植术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腹腔是否出血,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肝脏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术后发生腹腔出血并发症的情况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为腹腔出血患者,在术前的MELD评分对比上,明显比对照组的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输红细胞悬液量上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出血量以及输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对腹腔出血者实施观察与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恢复度。

  • 标签: 肝脏移植术 早期腹腔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十二指肠异位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例,采用"三明治夹心"法(聚桂醇+组织胶+聚桂醇)治疗后出血停止,随访过程中患者未再出血,随访至20个月时,患者十二指肠降段曲张静脉基本消失。

  • 标签: 静脉曲张 十二指肠异位静脉曲张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移植术后并发肠穿孔进行护理总结,以提高护理人员对肝移植术后使用激素不良反应的严密观察,及时发现肠穿孔,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要点。结果通过对肝移植术后患者病情的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7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肠穿孔患者均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其中5例康复出院,其中1例因肺部严重感染致呼吸衰竭死亡,另1例因严重腹腔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肝移植患者因大剂量激素的作用下,发生肠穿孔时机体早期应激反应性下降,使临床体征和症状多不明显,容易误诊和漏诊,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肠穿孔,及时处理和精心护理,可提高肝移植术后并发肠穿孔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肝移植 肠穿孔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我院行肝移植术1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17例儿童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17例儿童肝移植患儿中发生肺部感染16例,感染率94.1%。结论因肝移植患儿年龄尚年幼,不会主动咳痰或咳痰不力,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较成人高,加强术前的健康宣教及术后2周内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加强病房的消毒管理工作,加强术后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的指导,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可有效降低儿童肝移植术后的肺部感染。

  • 标签: 肝移植 肺部感染 护理
  • 简介:肝脏移植是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儿童原发肝病的种类、病理特征及手术方式有别于成人,术后并发症也不尽相同。本文阐述了儿童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