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注血小板的住院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申请输注血小板的住院患者2 860例,均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血型、疾病种类等因素与血小板抗体的关系。结果2 860例患者中男性血小板抗体阳性10.19%(164/1 610),低于女性的16.32%(204/1 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ABO血型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1~45岁年龄段患者阳性较高(18.01%,106/588)。常见疾病中免疫风湿的血小板抗体阳性27.27%(21/77),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20.51%(8/39)、血液系统疾病15.66%(257/1 641)。结论性别、年龄、血型、不同疾病类型与血小板抗体产生有一定关系,有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血小板抗体 血型 血小板输注
  • 简介:目的通过体外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血小板磷酸二酯酶(PDE)、核苷酸环化酶[腺苷酸环化酶(AC)、鸟苷酸环化酶(GC)]活性和环核苷酸[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水平的影响,探讨EGB抗血小板聚集的可能机制。方法采集2周内未服任何药物的3例健康志愿者肘静脉血(柠檬酸钠抗凝),血小板分离洗涤后分别观察不同浓度EGB对血小板cAMP、cGMP水平及经超声匀浆后分离的PDE、AC、GC活性的影响,并以加同等体积药物溶剂空白对照。结果随着EGB浓度的增加,血小板cAMP水平明显增高,PDE3活性明显抑制,变化呈剂量依赖性:大剂量EGB(80mgL)对PDE5有轻度抑制作用;不同浓度EGB对cGMP水平和PDE2、AC、GC活性均无明显影响。结论EGB通过抑制血小板PDE3活性,提升cAMP水平从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血小板聚集 环核苷酸 磷酸二酯酶 核苷酸环化酶
  • 简介:摘要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抗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塞,目前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很多种西药以及中药都被研究出有抗血小板的作用,为了更有效的制备最合适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功效,人们仍不停地在研究在创新。

  • 标签: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研究 创新
  • 简介:摘要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XT-2000i是日本SYSmex公司在XE-2000的技术基础上改进后的新型血分析,血红蛋白(HGB)测量使用了十二烷基硫酸钠(CSLS)的原理。白细胞计数应用了多角度光散射的原理,综合分析光散射信号和聚次甲基荧光染料信号进行白细胞分类。血小板(PLT1)和红血胞常规应用点阻抗技术。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各种类型的全自动血分析已陆续在市场出现,并开始大量应用到临床检验工作中,对提高临床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减轻检验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实验室检测的精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临床实践中过于依赖全自动血分析,忽视血细胞形态学检测而造成的误诊误判越来越多。

  • 标签: 白血病 漏检分析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血液细胞分析在临床检验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70例在本院采集血液的送检标本进行研究,通过检验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试验组采用血液细胞分析进行分析,对比两组的相关指标。结果 试验组的总检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血液细胞分析仪 临床检验 应用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参松养心胶囊协同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4位冠心病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应用参松养心胶囊协同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并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功能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功能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协同阿司匹林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后续工作中应给予重视和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小板聚集功能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7月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双抗治疗7天后,测定血小板聚集MAR,分为非抵抗组和抵抗组,分别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定血小板凝集功能分析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结果:双抗治疗后非抵抗组占67%,抵抗组占33%,非抵抗组血小板聚集下降低于抵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抵抗组复发的发生较非抵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血小板聚集功能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呈负相关,血小板聚集越低,复发的发生越小,通过对血小板凝集功能的监测,建立血小板反应的评价体系,临床医生提供治疗参考,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双抗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聚集功能 血小板聚集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小板聚集功能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7月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双抗治疗7天后,测定血小板聚集MAR,分为非抵抗组和抵抗组,分别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定血小板凝集功能分析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结果:双抗治疗后非抵抗组占67%,抵抗组占33%,非抵抗组血小板聚集下降低于抵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抵抗组复发的发生较非抵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血小板聚集功能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呈负相关,血小板聚集越低,复发的发生越小,通过对血小板凝集功能的监测,建立血小板反应的评价体系,临床医生提供治疗参考,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双抗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聚集功能 血小板聚集率
  • 简介:目的:探讨我科3台血细胞分析血小板(PLT)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3台血细胞分析做重复性试验和比对试验,算得CV值、信度系数并做方差分析。结果:PLT测定结果各系统的误差临床均可接受。结论l检测系统测定PLT结果具有可比性。

  • 标签: 血小板计数/方法 血细胞计数/仪器和设备 随机对照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症应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的价值。方法分析目标我院门诊或住院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0例,分析时间设置2020年2月-2021年2月,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五组(ITP组、AA组、MDS组、血液肿瘤组、肝病组)及对照组(正常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法对PAIgG、PAIgA、PAIgM三项进行测定。结果:ITP组PAIg阳性24(例)80.00%、AA组8(例)66.67%、MDS组3(例)60.00%、血液肿瘤组9(例)40.91%、肝病组5(例)45.45%,五组PAIg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ITP组PAIgG阳性19(例)63.33%、AA组6(例)50.00%、MDS组1(例)20.00%、血液肿瘤组6(例)27.27%、肝病组4(例)36.36%,单独检测PAIgG阳性比联合PAIg三项检测低。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是判断血小板减少症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诊断依据,有助于了解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提高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展现其应用前景。

  • 标签: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相关抗体 检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症应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的价值。方法分析目标我院门诊或住院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0例,分析时间设置2020年2月-2021年2月,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五组(ITP组、AA组、MDS组、血液肿瘤组、肝病组)及对照组(正常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法对PAIgG、PAIgA、PAIgM三项进行测定。结果:ITP组PAIg阳性24(例)80.00%、AA组8(例)66.67%、MDS组3(例)60.00%、血液肿瘤组9(例)40.91%、肝病组5(例)45.45%,五组PAIg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ITP组PAIgG阳性19(例)63.33%、AA组6(例)50.00%、MDS组1(例)20.00%、血液肿瘤组6(例)27.27%、肝病组4(例)36.36%,单独检测PAIgG阳性比联合PAIg三项检测低。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是判断血小板减少症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诊断依据,有助于了解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提高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展现其应用前景。

  • 标签: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相关抗体 检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症应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的价值。方法分析目标我院门诊或住院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0例,分析时间设置2020年2月-2021年2月,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五组(ITP组、AA组、MDS组、血液肿瘤组、肝病组)及对照组(正常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法对PAIgG、PAIgA、PAIgM三项进行测定。结果:ITP组PAIg阳性24(例)80.00%、AA组8(例)66.67%、MDS组3(例)60.00%、血液肿瘤组9(例)40.91%、肝病组5(例)45.45%,五组PAIg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ITP组PAIgG阳性19(例)63.33%、AA组6(例)50.00%、MDS组1(例)20.00%、血液肿瘤组6(例)27.27%、肝病组4(例)36.36%,单独检测PAIgG阳性比联合PAIg三项检测低。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是判断血小板减少症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诊断依据,有助于了解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提高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展现其应用前景。

  • 标签: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相关抗体 检测 价值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病临床检测中骨髓涂片联合血小板参数对提高诊断准确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时段内血液病患者25例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均接受骨髓涂片联合血小板参数检查,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5例患者经骨髓涂片联合血小板参数检查,共检出23例,诊断准确92.00%,其中急性白血病1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例;骨髓涂片检查显示患者巨核细胞多数幼稚型和颗粒性,未发现血小板成堆式分布的情况。结论:在血液病临床检测中应用骨髓涂片联合血小板参数具有显著的诊断效果,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降低漏诊及误诊情况,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

  • 标签: 骨髓涂片 血小板参数 血液病 失误率 诊断价值
  • 简介: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因而针对血小板激活途径的药物成为抗栓治疗的主要手段。循证医学表明,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发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已经成为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方法

  • 标签: 血小板 ADP受体 P2Y12受体 拮抗剂 急性冠脉综合征
  • 简介:摘要:非核密度计是美国Trans Tech首次发明的,但第一代非核密度探测深度小于或等于3厘米,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探测精度较低,经过几代的开发和改进非核密度计通过测量材料本身的导电特性来测量压力,因此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材料的内部特性、表面特性、温度和湿度。在此基础上,下文讨论了用非核密度计探测高压实地基的密实性的方法,供参考。

  • 标签: 无核密度仪检测 强夯地基压实度 方法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血小板抗体,探讨其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关联,并分析血小板抗体产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用固相凝集法检测158例血液病患者输注前血小板抗体,同时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检测每次血小板输注前及输注后24h血小板计数,计算出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结合输注血小板后出血表现是否得到改善来判断输注疗效,分析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性,并根据病因、患者性别、输注次数及血小板种类分别分组,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158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53.16%,血小板抗体总阳性检测17.72%;②血小板输注有效组抗体阳性(5.95%)远低于输注无效组(31.08%)(P<0.05);③不同病因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TP组抗体阳性最高(34.38%),白血病组最低(8.86%);④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⑤不同血小板输注次数组间血小板抗体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输注次数增多,血小板抗体阳性增高;⑥不同种类血小板组的抗体阳性检出比较,单采组(8.77%)低于浓缩组(22.77%)(P<0.05)。结论①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血小板输注疗效密切相关,血小板抗体是直接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重要免疫因素之一;②血液病患者的病因与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有一定相关性;③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患者性别无关;④血小板输注次数与血小板抗体产生密切相关;⑤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输注的血小板种类有关,单采组明显低于浓缩组。

  • 标签: 血液病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