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作为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重要奠基人与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与王国维、蔡元培同处于19、20世纪之交中西古今文化撞击交汇的历史交叉点上,处于中国美学、文论与文化由古典向现代拓进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梯之上。但是,由于社会的政治的种种复杂因素,也由于梁启超本人的极大复杂性,长期以来,梁启超美学与文论的研究相对滞后,其整体面貌及其相关的特点、价值、局限、启思等方面问题未能得到全面的清理。本组文章中,王元骧《梁启超“趣味说”的理论构架和现实意义》对梁启超美学思想的核心理论“趣味说”进行了集中探讨,尤其是就“趣味说”的反功利主义倾向和抵御物化、异化的现实意义作了阐发。聂振斌《梁启超的“美文”研究及其开创意义》以梁启超独创的“美文”范畴及其相关研究为对象,揭示了梁启超以美与情感为核心的中国古典韵文和古代诗人研究的贡献与意义。杜书瀛《梁启超:中国现代文艺学的起点》主要探讨总结了梁启超在中国文艺学的学术对象、思维结构(方式、方法等)、理论命题及学术语码、哲学基础与价值取向等方面所作出的拓展与新创。曾繁仁《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贡献与局限》对梁启超美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尤其是对梁启超美育思想的独特性予以了探讨,并就其贡献与局限两方面研讨了给予今天的启示。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及其价值启思》将梁启超的美学思想定位为人生论美学,对其整体面貌、理论特征、学术贡献、精神启思等方面作了相对系统的梳理概括,尤其强调了梁启超以“趣味主义”和“生活的艺术化”为核心的人生美学精神及其开放融合、坚守民族立场、面对现实提问的方法原则的影响与意义。本组文章有微观有宏观,涉及了梁启超美学与文�
简介:【摘要】晚清的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碰撞的情况下,很自觉地审视着汉语汉字。梁启超从1896年发表《〈沈氏音学〉序》到1907年出版《国文语原解》,一直把理解汉语汉字、寻找汉语汉字的发展作为其学术的重要内容。《国文语原解》的创作,从选词来看,有一部分词语来自严复所译甄克斯的《社会通诠》,从思路上看受到严复“六书乃治群学之秘笈”的启发,是严复思路的系统化。《国文语原解》表达了梁启超关于衍形文字与衍声文字各有长短的看法,并且从汉语汉字与国民特性的同一性出发认为汉字不可用罗马字母代替。《国文语原解》通过对“九十七文”的阐释展示了梁启超政治学想象的丰富内涵。《国文语原解》与章太炎的《新方言》思路不同,其以西方学理来激活汉语本源的研究思路显示了晚清寻求汉语的现代生长方式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著者文摘]
简介:摘要: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个人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梁启超的家庭教育不仅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的思想文化,还融入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体现了进步性和时代性,在当今仍有适用意义。本文以大湾区为研究范围,对梁启超家风家教的研究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基于斯图亚特·霍尔编码-解码理论从传播实现的角度分析梁启超家风家教传播现状和问题。
简介:在晚清流亡日本时期,梁启超在多数时间内对于中国国民是否具备立宪国家国民所应具备的智识和道德能力,都抱有怀疑。梁对"人民程度"问题的看法,先后经历了亡日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的发展。在后一个阶段,即从光绪三十三年至辛亥革命爆发,梁一方面积极主张迅速召开国会实现君主立宪,一方面则对"人民程度"问题,拥有了一种更为现代、复杂和辩证的认识,尤其是对各种宪法制度本身对"人民程度"问题能予以一定程度的消解或规避的认识。梁启超对"人民程度"问题的思索历程,体现出儒家传统中高度精英主义的思想倾向,以及该传统之一元论和唯智论的思维方式,在遭遇政治现代性时,所呈现出的复杂命运。
简介:《新中国未来记》是梁启超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该小说是个未完稿,仅写成五回,前四回连载于《新小说》杂志1一3号上,第五回载于《新小说》杂志第7号上。以后便没有下文了。后世学者在谈到梁启超的这部小说时,均认作五回,极少数人把它认作四回,如阿英的《晚清小说史》说:'《新中国未来记》仅成四回,初发表于壬寅年(1902)《新小说》上,后收入《饮冰室丛著小说零简》中。'~①(见阿英《晚清小说史》第87页,东方出版社1996年3月版)但阿英在编《晚清文学丛钞》时,又说'《新中国未来记》,梁启超著,《饮冰室合集》(1936)本只收四回,现据《新小说》补入第五回。'(阿英《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一卷·叙例》,中化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