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服引入对比的方式达到小肠充盈的方法和采集时间进行探讨。方法口服低浓度阳性对比49例和阴性等渗甘露醇溶液40例,空腹分段口服1500—2000ml,分时间段采集小肠造影图像,根据对比到达回盲部来评价小肠充盈效果。结果口服阳性对比组,肠道里对比的CT值改变较大,对比清晰,前端到达回盲部时间相对延后;小肠充盈29例良好占59.2%(29/49),20例不良占40.8%(20/49)。口服等渗甘露醇阴性对比组,肠道里造影的CT值不改变,前端到达回盲部时间相对提前;小肠充盈33例良好占90.0%(33/40),7例不良占10.0%(7/40)。结论小肠完全充盈的时间和效果,与应用对比类型有关,口服足够量的对比和液体连贯进入肠道非常重要。

  • 标签: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比剂口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食品添加是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的化学物质,对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食品添加进行检验是必要的。本文对常用的食品添加检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包括物理检验法和化学检验法。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为食品添加检验提供参考。

  • 标签: 食品添加剂 检验方法 对比
  • 简介:摘要:采用BCES催化、干粉型催化X、淤浆型催化X在三井油化的淤浆法高密度聚乙烯装置上进行工业试验,生产牌号为5000S、L7100M、L5050产品。对比分析使用不同催化时的聚合反应条件、粉料筛分数据等,得出在使用BCES催化时,聚合反应控制稳定、聚合物颗粒形态较好、粒径分布窄,细粉及低聚物明显减少,装置运行稳定。

  • 标签: BCES 催化剂X 对比分析 筛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低对比用量和低对比流速在东芝80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特别关注于如何在减少对比用量和流速的同时,保持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的图像质量。方法: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于我院放射科有众多患者接受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检查,本研究从中选取了120例患者,并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A、B、C、D四组,每组人数为30例。其中A组在扫描过程中采用常规对比用量以及常规给药速度,B组采用常规对比用量以及低给药速度,C组采用低对比用量以及常规给药速度,D组则采用低对比用量以及低给药速度来进行扫描操作。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均遵循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知情同意书的相关要求,并且由同一团队负责操作以及诊断工作,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确保研究具有可比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扫描时间方面,四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 > 0.05)然而,在检查费用方面,低对比用量组也就是C组与D组的检查费用明显低于常规对比用量组即A组与B组,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图像质量评分的角度来看,A组与B组之间以及C组与D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 > 0.05),不过A组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D组,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D组低于A组,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此同时D组患者满意度也相应降低(P<0.05)。结论: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低对比用量与低对比流速在东芝80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中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其能够显著降低检查费用并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对图像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应用环节,必须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诊断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对比用量以及给药速度。

  • 标签: 低对比剂用量 低对比剂流速 东芝80排螺旋CT 肺动脉血管成像
  • 作者: 孙敏儒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0-10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第2期
  • 机构:乐山市人民医院,四川乐山 614000
  • 简介:目的:探讨在增强CT造影外渗护理工作中采用协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及患者疼痛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增强CT检查的76例患者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分析两组疼痛介质、负面情绪、外渗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PGE2、SP、DA、5-HT分别为(160.20±12.28)μg/L、(120.09±18.73)μg/L、(8.84±1.78)μg/L、(487.26±28.75)μg/L,均较对照组的(233.22±15.41)μg/L、(157.16±21.08)μg/L、(15.58±3.19)μg/L、(635.22±30.09)μg/L;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22.28±1.04)分、(25.45±1.0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4.55±1.78)分、(41.02±1.57)分;观察组的外渗率为2.63%,较对照组的18.41%低;均P<0.05。结论:将协同护理模式运用于增强CT检查患者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造影外渗,降低疼痛程度,同时调节负面情绪。

  • 标签: 协同护理;增强CT;造影剂外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CT增强扫描病人造影外渗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以2014年4月-2015年9月于本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筛选其中96例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两组,1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两组各纳入病患48例。另1组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调查CT增强扫描病人造影外渗原因,并制定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病人配合程度、血管因素、护理人员操作水平以及注射条件等是造影外渗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比两组造影外渗发生几率,结果显示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对减低造影外渗发生几率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原因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外渗实施护理对策干预效果分析。方法 影像科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接收增强扫描出现造影外渗患者40例,依据就诊序号为分组标准各20例,常规组配合优质护理,探究组配合针对性护理,比对临床效果。结果:探究组影像图质量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探究组增强扫描配合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影像学增强扫描中造影外渗开展针对性护理,保障成像效果,提高患者检查配合度,可借鉴。

  • 标签: 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护理对策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患者在接受CT增强检查的过程中出现对比外渗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58例CT增强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是否出现对比外渗情况进行分析,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对对比外渗的原因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158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在CT增强检查的过程中,出现了对比外渗的情况。出现对比外渗情况后,患者出现了局部肿胀、疼痛、水泡现象,并于检查后2~4日肿胀、疼痛、水泡症状消失,未出现炎症、组织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临床人员应该对CT增强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对比外渗的原因进行合理分析,并提出恰当的干预措施。

  • 标签: CT增强检查 对比剂外渗 原因 护理对策
  • 作者: 张红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7期
  • 机构: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放射科,重庆401420
  • 简介:对比的不良反应是以CT检查为基础的,而碘对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在对比中最高的,而不良反应的种类则取决于碘对比所致的各种病理机理,并且与对比浓度、温度、注射速率等因素有关。在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的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以及病人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对比肾病的预防性护理于放射护理更为重要。

  • 标签: CT增强碘对比剂;不良反应;预防;护理
  • 简介:高分子黏结是PBX的重要组成部分,黏结可承受较大变形,起着黏结炸药颗粒及传递应力的作用。黏结显著影响PBX总体力学性能。研究黏结单相材料力学性能对PBX配方设计、整体力学行为和变形破坏机理等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相同条件下压缩和拉伸性能测试系统地研究比较了F2311,F2314和Estane三种黏结的力学行为,结果可为PBX炸药配方黏结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材料力学性能 黏结剂 性能对比 PBX炸药 变形破坏机理 性能测试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充分水化治疗对预防对比肾病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包括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PCI)24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23例。其中实验组予充分的水化治疗方法,而对照组则予常规治疗。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全部监测血肌酐。结果实验组经充分水化治疗后,对比肾病出现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补液充分水化治疗可显著减少造影肾病的发生,利用充分水化方法可有效预防对比肾病。

  • 标签: 充分水化治疗 对比剂肾病 预防作用 临床分析
  • 作者: 高震1李贵森2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07-17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 2015年第7期
  • 机构:高震1▲李贵森21.营口市中心医院肾病学科辽宁营口115000;2.营口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营口115000【摘要】目的: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后应用床旁血液滤过,观察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09年01月至2014年08月营口市中心医院肾功能不全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冠脉介入治疗后应用床旁血液滤过)及对照组(术后应用他汀类药物及水化治疗),各23例,记录两组基本临床特征,肾功能等资料进行单变量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无对比剂肾病发生,对照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较高,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血液滤过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预防对比剂肾病有较好疗效,可减少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
  • 简介:摘要MRI已成为当今临床广泛应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中增强MRI具有更加重要的临床意义。自198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第一个钆对比(Gadolinium-based contrast agent,GBCA)以来,其使用超过30年。世界范围内增强MRI超过3亿人次。一直以来,GBCA因其相对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对比。随着对于GBCA的广泛使用以及深入了解,其安全性成为临床医生的关注焦点。2006年,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NSF)首次引起影像领域对于GBCA的广泛关注。NSF是一种罕见但是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可造成肾损伤患者全身的纤维化改变。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2007年后,药监部门加强了对于GBCA的管理,明显减少了NSF的发生率。近年来,脑部特别是苍白球和齿状核的钆沉积事件使得GBCA的安全性再次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各个国家、地区对于GBCA的不同监管措施使得广大影像医生以及临床医生在对比的使用和选择时担忧、疑虑。因此,笔者回顾国内外关于GBCA安全性的有关文章,总结GBCA的安全性及潜在风险及钆沉积的发生背景、历史、可能机制、临床意义等,为GBCA的应用和正确认识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钆对比剂 磁共振成像 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 急性不良反应 钆沉积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CT增强扫描时对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CT增强扫描的顺利进行。方法对267例CT增强扫描检查前做好饮食指导,配合心理护理,增强前做过敏试验,掌握增强扫描的禁忌和高危因素等预防措施。结果267例患者注射碘对比后,出现轻度不良反应6例,中度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结论采取正确的造影方法和预防措施是减少CT增强扫描碘对比不良反应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 标签: 增强扫描 对比剂 护理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中药注射各种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指导.方法:选取行中药注射治疗的1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00例.对照组由医护人员常规给药,实验组则由临床医师、护士以及药剂师三方联合给药,同时开展面对面教育以及集体培训,以确保合理应用中药注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给药后,实验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年龄段相比,老年人群出现不良反应概率更高.结论:为有效控制中药注射不良反应,应统一组织临床医师、护士以及药剂师参与培训以及用药安全知识教育,确保其严格掌握配药时间、用药适应证、用法用量以及联合用药情况,为患者身心健康提供有效保障.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对比分析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尼可地尔在对比肾病(CIN)预防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EBSCO、Scopus、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6月,同时查阅相关会议摘要和网站,检索尼可地尔预防CIN的相关内容。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 755例患者。其中尼可地尔(+)组876例,尼可地尔(-)组879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尼可地尔(+)组的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尼可地尔(-)组(OR=0.31,95%CI:0.21~0.45,P=0.00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尼可地尔口服给药(OR=0.28,95%CI:0.18~0.44,P=0.000)的疗效优于静脉给药(OR=0.40,95%CI:0.20~0.78,P=0.007)。尼可地尔(+)组术后48 h血清肌酐水平低于尼可地尔(-)组(SMD=-0.29,95%CI:-0.54~-0.04,P=0.022),而两组术后24 h(SMD=-0.14,95%CI:-0.35~0.08,P=0.220)和72 h(SMD=-0.23,95%CI:-0.47~0.01,P=0.057)的血清肌酐水平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尼可地尔(+)组术后48 h胱抑素C水平低于尼可地尔(-)组(SMD=-0.40,95%CI:-0.79~-0.02,P=0.041),而两组术后24 h(SMD=-0.10,95%CI:-0.29~0.10,P=0.334)和72 h(SMD=-0.17,95%CI:-0.37~0.02,P=0.075)的胱抑素C水平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6,95%CI:0.44~1.01,P=0.054)。结论尼可地尔在CIN的预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且术后应用尼可地尔是预防CIN的关键。

  • 标签: 尼可地尔 造影剂 肾病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