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肺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首位。传统肿瘤模型的缺陷制约着肺癌的发生机制、药物研发和临床转化等研究。肿瘤类器官作为新一代的三维肿瘤模型,能够真实保留原始肿瘤的形态结构和肿瘤异质性,并具有培养时间短、增殖效率高、可长期保存等优势。近年来,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类器官被成功构建,其在肿瘤相关的研究中表现出巨大应用价值,但仍存在创建成本较高和无法完全模拟肿瘤微环境的缺点。目前,借助肺癌类器官已实现临床前抗肿瘤药物筛选,极大地推动了肺癌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并有望联合液体活检和基因编辑技术在肺癌的防治研究中取得更大的突破。本篇拟针对类器官在肺癌防治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科急诊重症中多器官衰竭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70例内科急诊重症中多器官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4月-2016年6月,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常规组,一组命名为研究组,给予常规组传统治疗方法,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研究组肝素或川穹嗪及硝苯吡啶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发现研究组治疗后PH值、PaO2分别是(7.34±0.06)、(8.32±0.79),常规组分别是(7,31±0.06)、(7.72±0.06),研究组的PaCO2值是(7.42±0.75),常规组的PaCO2值是(8.66±0.86),相比之下,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临床类型和预后关系,研究组的存在病例率为85.7%,死亡比例率为14.3%,常规组存在病例率为11.4%,死亡病例为率88.6%,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肝素或川穹嗪及硝苯吡啶治疗内科急诊重症中多器官衰竭患者,增加了患者的存活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