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NCS)采取CT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胡桃夹综合征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纳入对象有完整的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研究,均有完整的CT诊断资料(包括CT后处理资料),同时将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愿意采取CT腹部扫查。对两组对象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左肾静脉夹角前横径、左肾静脉夹角中横径、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左肾静脉夹角前/中面积比进行测定与计算及记录,实施组间统计学分析,同时分析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和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面积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对象在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左肾静脉夹角前横径、左肾静脉夹角中横径、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左肾静脉夹角前/中面积比等指标上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和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呈弱负相关,而面积比无相关性,对照组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和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面积比均呈弱负相关。结论CT诊断应用在胡桃夹综合征中测定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左肾静脉夹角前横径、左肾静脉夹角中横径、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左肾静脉夹角前/中面积比均有意义,从而为诊断NCS提供可靠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Tolosa-Hunt综合征(THS)的症状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例TH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THS患者均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需排除其他可引起头痛及眼肌麻痹的疾病,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效果显著。结论至今THS的病因仍不明确,误诊率高,需进一步提高对痛性眼肌麻痹诊断和治疗的认识,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产前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6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统计所有患者的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统计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孕周,血压水平。分娩方式,围产儿情况等内容。结果随着病情加重剖宫产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生产方式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由阴道生产转向剖宫产,组间比较P<0.05,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密切关注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前情况,根据产妇实际病情,进行选择相关的分娩方式,可以有效保障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镇痛预防胸外科术后ICU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按照术后不同镇痛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应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应用肋间神经阻滞镇痛,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镇静效果以及ICU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d、2d、3d、7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h、12h、24h、48h的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ICU综合征发生率为36.0%,观察组患者术后ICU综合征发生率为22.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SAS、CAM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应用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的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术后疼痛,提升镇静效果,且可降低术后ICU综合征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焦虑、谵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卵泡发育情况,总结成熟卵泡特点,指导受孕。方法本组5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治疗前超声记录卵泡总数、大小、卵泡壁厚薄、子宫内膜情况。2个月为一个疗程,共观察4个疗程,每个疗程在月经周期的第9天开始动态记录卵泡生长、发育、成熟、破裂过程及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的变化,并分组对照。结果56例病例中,有排卵患者50例,排卵率89.28%(50/56),无排卵患者6例。有排卵组优势卵泡发育良好者40例,发育不良者10例,其中发育良好组成功受孕29例,占总组病例的51.78%(29/56)。无排卵组中2例原有卵巢多囊表现没有明显改善,3例有优势卵泡,发育不良,1例优势卵泡黄素化。同时观察到受孕组病例中子宫内膜与卵泡发育有较好的同步性。结论经阴道超声监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发育情况对指导受孕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预措施对老年衰弱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对2017年6~12月我科接收的254例老年患者,老人在进行常规体检之后,由专业人员利用老人疾病与功能评估系统,对老年衰弱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其中确诊为衰弱及衰弱前期的老年患者有19人和102人,开展一系列的营养及康复锻炼等干预措施。每月定期随访1次,3月后再分析干预情况。结果衰弱或衰弱前期老人,通过衰弱指标进行分析,阳性率都达50%,数据表明该5项指标对衰弱检测效果较准确,对衰弱组老人的步速下降的检测率达100%,对衰弱情况判断较准。对处于衰弱前期的老人采取为期3个月的干预措施,康复效果较好,有15人病情缓解,其中四项衰弱指标在历经3个月的干预措施后都有所调整(p<0.05),特别是“自评疲惫”及“活动量减少”两项改善效果显著。结论处于衰弱或衰弱前期老人,在进行营养及康复干预措施后,衰弱情况得到了极大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