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且确诊为EPC 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为绝经后老年女性。2例患者超声表现为囊实性团块。病理检查均表现为界限清楚、有厚的纤维包膜所包围的囊性病灶,囊内以纤细的乳头状结构为主,中央为缺乏肌上皮的纤细纤维血管轴心。免疫组织化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均阳性。乳头轴心及周缘肌上皮细胞p63、Calponin、CK5/6缺失。肿瘤细胞Ki-67阳性指数为10%~30%。1例患者行乳腺区段切除术、2例行乳房单纯切除术,分别随访59、9、8个月,无复发。结论EPC为罕见的特殊类型浸润癌,影像学及体征不典型,确诊主要依赖于细胞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简介:为揭示泥堡金矿床的成因机制,本文对泥堡金矿床两类矿体中的萤石、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热力学和单个包裹体成分的激光拉曼显微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层控型矿体为早期成矿阶段的产物,其中的脉石矿物萤石中发育了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CO2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220~260℃,盐度为0.00%~2.00%NaCleq,密度为0.54~1.03g/cm3;断裂带型矿体方解石中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CO2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的三相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主要为100~200℃,盐度为3.00%~6.00%NaCleq,密度为0.69~1.00g/cm3.计算得到早期成矿阶段流体捕获压力为40~80MPa,成矿深度为1.5~3.0km;断裂带型矿体中流体的捕获压力为30~40MPa,成矿深度为1.0~2.5km.反映出初始流体的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并含CO2及CH4、N2等有机气体成分的特点.流体混合是导致成矿早期阶段矿质初步富集形成层控型矿体的原因,后期的断裂带活动引发的流体沸腾是形成断裂带型矿体的原因.
简介:为探讨丹寨古油藏的形成条件和热演化历史,本文对两种产状的烃类包裹体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测温研究.结果表明,丹寨古油藏经历了原油充注阶段、原油高温裂解成气阶段和地壳抬升气藏剥蚀破坏阶段.在原油早期充注阶段,捕获于方解石、石英溶孔充填物中的包裹体有气液H2O包裹体、液相烃包裹体和气液烃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05.8~167.3℃,盐度为13.0%~22.6%NaC1eq,密度为1.00~1.12g/cm3,代表原油运移充注期低温、中盐度、高密度油田流体特征.在原油高温裂解成气阶段,溶孔充填矿物中早期捕获的烃类包裹体发生变化或被破坏,包裹体中油裂解气泄露而沥青残留,形成沥青包裹体;封存完好的包裹体变为含沥青的气相烃包裹体.燕山期地壳抬升气藏剥蚀破坏阶段,形成方解石、石英构造裂隙充填物,其中的包裹体类型有沥青包裹体、气相烃包裹体和气液H2O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7.7~245.8℃,盐度多为2.6%~8.7%NaCleq,密度为0.85~1.00g/cm3,反映了油藏破坏期中低温、低盐度、中密度气田流体与地下水的混合流体特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化疗,给予实验组化疗联合低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6、12个月时的胸水吸收情况、胸膜肥厚情况、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治疗1、2、6、12个月时胸水吸收率分别为36.0%、60.0%、72.0%、96.0%,对照组分别为20.0%、28.0%、48.0%、88.0%,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内胸水吸收率相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时,实验组轻度肥厚52.0%,中度肥厚28.0%,重度肥厚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0%、40.0%、3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低频超声药物导入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能够加快胸水吸收,降低胸膜肥厚,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一种快递包裹自动化摆轮矩阵分拣系统是针对快递包裹进行卸车后自动形成单件流、动态称重、体积测量、自动扫码、自动识别、自动分拣的矩阵分拣系统,主要包括人工卸车二合一系统、包裹高速输送系统、单件分离系统、DWS系统、RFID识别系统、摆轮分拣系统、包裹带走线系统等7个子系统组成。该处理系统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和高自动化性,为人工分拣到自动化分拣的现代包裹物流分拣中心提供新的处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