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是我国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也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河北、湖南、福建3省林区41个村、290户林农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林区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农户占样本的比重超过60%,林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已成为常态。河北保定林农的流动受个人禀赋影响较大,对家庭因素不敏感;湖南邵阳、福建三明林农的流动多受家庭因素影响;农林业经营情况对3个地区林农的流动影响均较大。针对林区劳动力非农转移的现实状况,认为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用科技实现规模效应及培育社会支持体系等是实现林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提升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简介:今年9月上旬,省政协组织我省林业、农业、环保、生态及经济管理等有关方面的20多位专家学者,到省直关帝山、管涔山林区就我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及经济发展现状、森林培育和永续利用,特别是国有林区在山西生态环境建设上的主体作用和更有效地发挥森林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确保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之后.省政协又于11月中旬召开了“山西省国有林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各位专家就调研成果作了专题报告,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论证。专家们指出:一,要高度重视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我省林业基础薄弱.在现有4700万亩林地中.灌木林地和四旁树折合面积占53%,森林覆盖率还很低,林业生态体系脆弱。现有的森林.按山系、流域分市比较均匀,对维持全省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只有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提高林分质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生态环境质量差的问题。如果森林保护不好.现有的维持全省生态平衡的森林体系就会遭到破坏,到那时,我省的水旱灾害将更加频繁,河流枯竭,水资源缺乏,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将更加严重,农业及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态基础就会消失。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就会大幅度下降,对全社会形成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