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不同溶媒肌肉注射苄星青霉400例患者疼痛效果观察方法将400例肌肉注射苄星青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0.9%生理盐水溶媒进行肌肉注射苄星青霉,实验组采用0.2%利多卡因注射液溶媒进行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结果采用0.2%利多卡因注射液溶媒肌肉注射苄星青霉患者疼痛明显低于0.9%生理盐水溶媒进行肌肉注射苄星青霉,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采用0.2%利多卡因注射液作为溶媒肌肉注射苄星青霉可以减轻患者肌肉注射后疼痛,让患者乐与接受治疗。

  • 标签: 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0.9%生理盐水利多卡因疼痛
  • 简介:制备抗青霉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用建立的ELISA方法分别检测制备的完全抗原及100倍浓度的BSA、 OA,并建立了相对定量检测青霉噻唑蛋白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

  • 标签: 初步应用 制备初步 单克隆抗体制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苄星青霉肌肉注射方法的改进。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科接受苄星青霉肌肉注射的患儿1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3例,对照组83例,分别接受苄星青霉肌肉注射改进方法和常规注射法注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注射成功率和视觉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注射失败5例,注射成功78例,成功率93.9%,疼痛评分2.3±0.6分;对照组患儿注射失败21例,注射成功62例,成功率74.6%,疼痛评分5.4±0.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苄星青霉肌肉注射法一次注射成功率更高,患儿痛感更轻,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苄星青霉素 肌肉注射 方法改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2例青霉迟发性过敏病例,从发病机理和发病类型分析其原因,避免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 标签: 青霉素 过敏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苄星青霉联合头孢三嗪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早期梅毒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3例)采用苄星青霉治疗,观察组(23例)采用苄星青霉+头孢三嗪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65%vs73.91%),且在皮疹消失及TRUST转阴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苄星青霉与头孢三嗪联合治疗早期梅毒,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苄星青霉素 头孢三嗪 早期梅毒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行苄星青霉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意义。 方法: 随机抽取我科行卞星青霉的患者 40 例,将随机分为 2 组,各 2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率,血压、疼痛程度等变化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护理前心率、血压等比较差异不显著,而护理后观察组心率、血压波动情况、疼痛程度等较对照组显著较小。经护理后,观察组出现 1 例晕厥,而对照组出现 2 例晕厥, 2 例心慌,观察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显著较低。 结论: 对行苄星青霉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即可有效维持其心率、血压稳定,减轻紧张焦虑情绪等不良反应,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苄星青霉素 心理护理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苄星青霉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9例患者。治疗组采用苄星青霉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周期为15天,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相同时间内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19例治愈率为94.7%,对照组治愈率为68.4%。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苄星青霉治疗早期梅毒临床效果好,应作为早期梅毒的首选用药

  • 标签: 苄星青霉素 早期梅毒 疗效
  • 简介:摘要:阿莫西林胶囊(规格:0.25g、0.5g)由海南海力制药有限公司研发,该品种已上市,根据国家政策要求需进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究。拟与参比制剂Beecham Group plc的Amoxicillin Capsules阿莫西林胶囊(来源:Glaxo Welcome Production,规格250mg、500mg)进行比较,以期达到与原研产品具有质量和疗效一致性的仿制药。

  • 标签: 阿莫西林 一致性评价 参比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青霉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作用。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采用青霉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30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不同给药途径下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药物剂型等进行探讨。结果:对研究结果分析显示,大部分患者出现轻微皮疹(40.00%),且在诊治后治愈,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头晕目眩等(20.00%),且均在基础治疗后好转,极少部分患者出现变态反应以及过敏性休克(3.33%),且在急救后生命体征均平稳;采用溶液剂青霉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比例最高(70.00%);采用静脉滴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比例最高(40.00%)。结论:口服青霉类药物诊治的效果更佳,不良反应更低,且在日常用药中需加强青霉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力度,以保证用药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 标签: 青霉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药学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青霉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在使用青霉类药物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统计其不良反应类型及引起不良反应的具体药物品类。结果:本组患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中,占比从高到低分别为全身性不良反应(50.85%)、消化系统不良反应(20.34%)、泌尿系统不良反应(12.71%)、呼吸系统不良反应(6.78%)、血液系统不良反应(5.08%)、循环系统不良反应(4.24%)。引起本组患者不良反应的药物中,占比从高到低分别为苯唑西林(50.85%)、阿莫西林(19.4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1.86%)、青霉钠(7.63%)、青霉钾(5.93%)、阿洛西林钠(4.24%)。结论:临床上患者在使用青霉类药物治疗期间易发生许多不良反应,以全身性不良反应居多,而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以苯唑西林居多,临床应进一步加强青霉类药物用药干预,以切实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青霉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药学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对固定化青霉酰化酶合成头孢拉定的工艺进行研究。方法:用 7-氨基 -3-脱乙酰氧基头孢霉烷酸和 2,5-二氢苯甘氨酸甲酯盐酸盐在磷酸盐缓冲液体系中 (20℃, pH 7.0)。结果:利用固定化青霉酰化酶催化剂合成抗生素头孢拉定。合成工艺良好。收率为 90%。结论:固定化青霉酰化酶催化和成抗生素头孢拉定工艺,具有良好的收率,其收率可高达 90%,可以进行大量生产。

  • 标签: 固定化青梅素酰化酶 头孢拉定 合成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溶媒给苄星青霉皮试结果带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01-2023.06本院门诊需注射苄星青霉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加入生理盐水溶解配制后开展皮试)、对照组(加入灭菌注射用水溶解配制后开展皮试)分别包含49例,观察两组皮试液的苄星青霉含量、皮试阳性率、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 两组的溶液含量、苄星青霉含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皮试阳性率是16.33%低于对照组36.73%(P<0.05)。实验组的轻度疼痛比例为81.63%高于对照组36.73%(P<0.05),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比例为16.33%、2.04%低于对照组30.61%、32.65%(P<0.05)。实验组含局部疼痛或压痛、皮疹以及头晕等不良反应占比是4.08%低于对照组16.33%(P<0.05)。结论 苄星青霉作为一类常见广谱抗生素物,采取生理盐水取代灭菌注射用水当作溶媒配制皮试液,能减少皮试假阳性情况产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减少不良反应出现,值得推广应用到临床。

  • 标签: 溶媒 苄星青霉素 皮试结果 疼痛程度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