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强妇产科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3年1月~2014年6月,采用抛掷硬币方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分别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形成情况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和肺栓塞患者,对照组中发现3例(4.0%)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肺栓塞患者2例(2.6%),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3.45±1.20)天,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14±2.10)天,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0%)高于对照组(86.7%),P<0.05。结论加强妇产科手术患者的系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减少护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妇产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066-0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后随时间推移在导管尖端容易形成细菌生物膜,判断出细菌生物膜形成时间可以及时指导临床拔管。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我院血液透析室行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且置管时间超过3周的患者入组观察。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实验结果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入组观察的72例患者中,在≤7天内总共有3人封管液培养阳性,取导管尖端培养阳性,阳性率4.16%,第二组69例患者在7天~14天内共有4人封管液培养阳性,取导管尖端培养阳性,阳性率5.79%。第三组63例患者在≥15天内共有18人封管液培养阳性,取导管尖端培养阳性,阳性率27.69%。结论本研究也说明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应为2周内,超过2周应密切观察感染指征。有无体温升高,置管周围皮肤是否红肿热痛,是否有分泌物产生等。如果有临床感染症状应立即拔除导管。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细菌生物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处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炎症标志物的变化情况,以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炎症变化影响的机制。方法将确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共34例未处理前每位患者均采取静脉血。然后每个患者每天坚持规律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服药1周后每个患者再次采静脉血。所有静脉血标本均行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检测,观察服药前后DVT患者的炎症变化情况。结果服药后所有患者白细胞、CRP及IL-6明显低于服药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减轻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后。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骨盆骨折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盆骨骨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住院时间远远更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预防骨盆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预防措施 骨盆骨折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剖宫产患者术后在围术期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进行临床护理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对此类病症就行防治。方法我院依据统计学上随机原则,对入院的患者进行选取,共选取260例进行剖宫产的产妇。时间从2011年11月开始,到2014年11月结束。时间跨度为3年。通过对患者术后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生原因与护理工作。结果通过总结与分析,我院发现选取的产妇中发生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病症的患者共有18名,占患者总数的6.9%。我院医生对此深入研究,通过回顾性多因素分析,发现引起产妇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为产妇的年龄、BMI和合并感染。结论通过进行回顾性分析,我院探明剖宫产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为产妇年龄偏大、身体肥胖和多样合并感染。对此,医护人员在日常进行护理时,应多加注意,尽量避免此类症状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围术期 深静脉血栓 形成因素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压治疗仪对预防瘫痪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46例脑卒中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气压治疗组(21例),两组患者早期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气压治疗组使用气压治疗仪。10d后评定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气压治疗组患者经气压治疗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明显减少,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压治疗仪能有效预防脑卒中瘫痪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标签: 脑卒中 瘫痪 预防 气压治疗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脑出血术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采用常规护理和早期活动护理,护理10d后比较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干预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为(33.5±6.5)cm/s,高于对照组(26.8±5.4)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DVT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16.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活动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术后可提高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标签: 脑出血 早期下床活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20例内瘘血栓形成的病人,对其采取尿激酶血管内溶栓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20例病人溶栓治疗,成功一共有18例,占总体的90%,内瘘部位可碰触震颤、闻及瘘管杂音,彩色超声检查显示瘘管通畅,血栓完全消失。临床治疗成功的病人尿激酶平均使用剂量为58±21万u,失败2例。另外,没有1例患者出现发热、出血、栓塞以及皮疹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采取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使临床治疗成功率明显提高,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尿激酶溶栓 治疗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全身抗凝与局部溶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0年12月-2014年12月以来收治的91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全身抗凝治疗,观察组给予局部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48/52),对照组为76.92%(30/3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8.125,P=0.016<0.05)。结论脑静脉窦血栓患者采用局部溶栓方式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局部溶栓 全身抗凝 脑静脉窦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100例于我院行盆腔手术的妇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护理中,有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妇科 盆腔手术 围术期 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护理安全管理在预防肝胆手术患者在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展开分析。方法纳入80例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所收治肝胆手术患者为对象,采用量化DVT风险评估系统来对所有患者的DVT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来进行处理,对患者的腿围、血管超声以及血D—二聚体(D-D)进行监测,评价其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围术期均未出现DVT,其舒适满意率为88.75%,治疗依从率为85%,患者在治疗前后下肢腿围膝下10cm与膝上10cm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胆手术患者给予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在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安全性较高,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 标签: 肝胆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后皮脂腺囊肿伴感染患者在脓肿形成期进行囊壁开窗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耳后皮脂腺囊肿伴感染脓肿形成患者40例,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各积累20例。治疗组20例采用囊肿前壁开窗法,对照组20例采用脓肿切开引流后手术切除法。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术后随访1年均无复发。囊肿前壁开窗法Ⅰ期治愈17例(85%),脓肿切开引流后手术切除法Ⅰ期治愈16例(8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肿前壁开窗法平均治疗时间13天;脓肿切开引流后手术切除法平均治疗时间21天,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皮脂腺囊肿伴感染脓肿形成期行囊肿前壁开窗法治疗疗效确切,并能明显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 标签: 皮脂腺囊肿 脓肿形成期 脓肿引流 开窗术 手术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结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严重创伤或骨折者、高龄者、肿瘤者是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率。结论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严重创伤或骨折、高龄、肿瘤等密切相关,尽早采取科学合理的针对性护预防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下肢手术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下肢骨折手术84例,年龄30-76岁,分成疏血通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各42例。疏血通组于术后第一天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天。低分子肝素钙组于受伤后24小时起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4天。两组患者术前、术毕、术后3天监测凝血功能变化,术后14天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观察DVT的发生率。结果疏血通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在手术后凝血四项均在正常范围,且均呈现相对非高凝状态,说明疏血通及低分子肝素钙均能改善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后的高凝状态,降低术后DVT的发生率,但低分子肝素钙可增加术中与术后手术部位出血量。术后14天,疏血通组DVT发生率低于低分子肝素钙组7.1%(3例)比14.3%(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的发生,且不增加手术部位出血量。

  • 标签: 疏血通注射液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对其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68例腹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采取优质护理,通过术前健康教育、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表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等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68例患者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从而减少腹部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 腹部术后 深静脉血栓
  • 简介:4月11日,以"中医中药走向世界"为主题的"两岸四地中医中药发展(香港)论坛"在香港浸会大学开幕,这是两岸四地中医中药论坛的首次高级别会议,旨在推动中医药交流互动与合作共赢。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香港、

  • 标签: 王国强 计生委副主任 中医中药 浸会大学 走向世界 中医治疗
  • 简介:健康是保障人民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知识知晓与行为形成情况可以反映出一个群体健康素养水平。为了解城市居民健康知识、行为、技能掌握现状,科学制定健康教育干预方案,襄阳市健康教育所于2013年11月对全市城区内不同人群进行问卷调查。

  • 标签: 健康知识知晓率 健康行为 问卷调查 城区 技能 形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