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2022年8月~2024年5月,对我院接受头孢菌素类抗感染药物治疗的600患者资料行回顾分析,统计不良反应例数,分析不良反应的成因,总结合理用药的措施。结果:(1)600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共计84例,占比14.00%。分析不良反应类型,胃肠道反应占比最高,其次为变态反应、血液系统反应,最后为肝肾毒性反应,占比分别为60.71%、23.81%、9.52%、5.96%。(2)分析不良反应的原因,未开展药敏实验占比最高,其次为超剂量用药、无指征用药,最后为重复用药,占比分别为63.10%、23.81%、8.33%、4.76%。结论:头孢菌素类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多,积极开展药敏实验,加强用药管理,可提高用药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采取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原因以及处理对策。结果:通过分析,8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变态反应。造成患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未在用药前进行药敏试验,其次过量用药也是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的一大原因。结论:临床采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极易出现不良反应,通过研究发现未开展药敏实验是造成患者过敏的主要原因,因此未来临床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之前必须要为患者实施药敏实验并且严格落实不良反应发生后的上报制度,制定合理的手段避免出现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抽取我社区中心自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的住院患者80例,16例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处理方案。结果80例住院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16例患者中,2例患者为二重感染,比例为2.5%,2例患者为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比例为2.5%,7例患者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比例为8.8%,3例患者为肾功能损害,比例为3.8%,1例患者为过敏反应,比例为1.3%,1例患者为其他不良反应,比例为1.3%。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较易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联合使用时需将宣教工作和用药指导工作做好,从而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得以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并探讨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抽取2013年8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药房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资料,了解药物使用方法、用药频度等等,做以总结。结果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应用较频繁的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药物使用频度为11.13,常见的使用方法是肌肉注射,不同药物的药理特征存在着差异。头孢曲松主要应用于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头孢哌酮主要应用于皮肤感染、淋病、关节感染等临床中。结论我院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比较合理,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药理知识,并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临床药学服务对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方法:从2021年1月至12月选取了在我院门诊药房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18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对其处方进行点评,统计不合理处方,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根据门诊药房头孢菌素类药物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制定临床药学服务对策,将临床药学服务对策落实到2022年1月至8月门诊药房中,从2022年1月至8月抽取在门诊药房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个阶段门诊药房头孢菌素类药物不合理用药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在2021年1月至12月门诊药房,对照组180张头孢菌素类药物处方中有13张不合理处方,经分析发现不合理用药原因以无明确指征用药、药物配伍不合理等情况较为常见。研究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合理用药率比对照组低,研究组患者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研究组患者对于门诊药房服务的总满意率比对照组高,均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孢菌素类临床药学服务在合理用药方面应用中的现实性意义。方法:纳入实验研究的100例患者均为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入组时间:2021年12月~2022年5月,分组方式以回顾性分析方式开展,分别采用临床药学服务(实验组,n=50)及未应用临床药学服务(对照组,n=50)开展干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不合理用药率更低,发生药疹、荨麻疹及皮疹的不良反应概率显著更低,实验组患者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依从性显著更高。结论:在合理用药过程中,应用头孢菌素类临床药学服务干预,可提升合理用药率,减少药物发生不良反应,促进患者依从性的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与应对措施。方法:研究中,将在我中心就医过程中使用过头孢菌素类药物并且出现了不良反应的80名患者当成研究对象。首先对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类型进行了汇总分析,之后分析了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问题的原因,并以此为参考提出了完善的用药方法。结果: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均出现了恶心呕吐、过敏以及变态反应的症状。而导致出现这类症状的原因则主要包括过敏体质、饮酒以及药物因素。研究中,有29名患者出现了全身性的不良反应,占到了患者总数的36.25%。有19名患者出现了消化系统反应,占到了患者总数的23.75%。最后有16名患者出现了心血管组织受损的问题,占到了患者总数的20.00%。结论: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工作中拥有相对广泛的应用范围,所以有很多因素都能够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问题。基于此,我们需要分析这方面不良反应问题的发生原因,并以此为参考完善用药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为今后临床合理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病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引起不良反应及其原因。结果入选200例患者中过敏反应者39例(19.5%),消化系统不良反应34例(17%),神经系统不良反应56例(28%),二重感染者31例(15.5%),肾功能损害者27例(13.5%),其他不良反应者13例(6.5%)。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应该引起相关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重视,在联合用药过程中积极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既往无头孢菌素药物过敏史的98例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本身疾病、年龄、环境、情绪、饮食、嗜酒、药物用量、输液速度、药物质量、合并用药、个体差异等有关。不良反应症状以过敏反应、肾损害、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症状为主,部分患者可出现二重感染、乏力、白细胞减少、浮肿等症状。结论在使用头孢菌素药物的过程中让患者了解该类药物应用时的注意事项,规范、及时用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用致不良反应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用致不良反应的患者,本次实验在2019年4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2月,实验对象人数为100人。本次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和对比用药前后所选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在接受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用治疗前,各类不良反应出现几率较低,组内不存在突出差异,(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接受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用治疗后,各类不良反应出现几率均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与治疗前相比较高,组间差异较为凸显,(p<0.05);本次实验结果显示,治疗后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出现概率较高,分别为12.00%及16.00%。结论: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用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不良反应出现概率,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加以注意,规范药物的使用,以此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减轻患者的痛苦。
简介:目的:了解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和趋势。方法:对我院住院部2006—2009年头孢菌素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12.71%~15.14%,其中第3代头孢菌素及其复方制剂销售金额最大,占头孢菌素销售金额的50%以上,第4代头孢菌素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多数第2、3代头孢菌素的销售金额、DDDs和DDC均比第1代高,但第4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的销售金额、DDDs逐年增加,至2008年和2009年均排序第1位。DDC波动范围较大,最高者达1068元/日。结论:我院住院部头孢菌素应用基本合理,但存在用药起点过高现象,应进一步规范管理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