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常规预防性输注地塞米松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必要性及地塞米松对输血病人健康安全的潜在影响。方法通过对6年来274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6年1月~2008年12月813例预防性输注地塞米松,2009年1月~2011年12月1927例取消预防性输注地塞米松。结果输血前常规预防性输注地塞米松与取消预防性输注地塞米松两者比较输血不良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长期使用地塞米松对血液病患者存在潜在的影响与危害。结论输血前常规预防性输注地塞米松对输血不良反应无预防作用,取消输血前常规预防性输注地塞米松,能减少糖皮质激素对患者的药源性危害。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中药的不良反应与安全性,促使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发生的 80例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门诊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 80例患者,男 32例,女 48例,男女比例为 1: 1.5,年龄最小 4岁,最大 86岁, 40岁以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高。中药不良反应发生与给药途径密切相关,静脉注射给药的比例最高,占 57.50%。主要发生在皮肤及附件,表现为皮疹、瘙痒等,共 41例,占 51.25%,其次是消化和呼吸系统。结论:临床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中药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严格把握药品质量,提高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 中药;不良反应;安全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dverse reactions and saf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o promote the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drug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0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were 80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32 males and 48 females. The ratio of males to females was 1:1.5. The patients with the minimum age of 4 years, the maximum age of 86 years and over 40 years old had a high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ay of administration. The proportion of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is the highest, accounting for 57.50%. 41 cases (51.25%), followed by digestive and respiratory system.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workers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rictly grasp the quality of drugs,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and safety of drug use, and ensu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drug use to the greatest extent.
简介:摘要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发热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金莲清热颗粒治疗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体温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的总有效率94.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0%,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症状27例,其中轻度皮疹6例、汗多12例、局部肿痛9例;治疗组患者出现不良症状33例,其中恶心8例、汗多9例、上腹痛7例、轻度皮疹9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在用药停止后减轻或对症治疗后消退。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发热,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发热症状,缓解了其临床痛苦,其药效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轻,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在对提高西药临床合理用药整体安全性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有效提升西药用药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收的220例患者,应用西药后,均出现不良症状。对所有入选患者用药类型、不良症状类型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出规范性用药方案。结果本研究所有入选患者中,有15例患者的用药类型和诊断结果并不相符;20例患者出现重复用药现象;23例患者的给药时间以及给药间隔期缺乏合理性;83例患者的西药联用缺乏合理性;26例患者的用药剂型缺乏合理性;38例患者的用药剂量缺乏合理性;15例患者用药时未被当做特殊病患考虑,以至于出现不良症状。结论本院在西药临床应用中还存在着较多不合理现象,需要加强用药监管,通过深入分析不良症状诱因,并予以针对性防范,从而提升用药的安全性,为患者救治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药临床合理用药安全性,并总结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合理用药监管措施实施后的156例采取西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管理措施实施前一年的178例采取西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组患者西药使用合理情况。结果研究组西药联合使用不合理率、用法用量不合理率、中西药配伍不合理率以及用药差错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在西药使用过程中应当遵循药物合理使用原则,医院和科室应针对西药不合理使用情况采取对应措施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和监督,从而不断提高西药临床合理使用情况,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简介:疫苗主动监测是20世纪末为弥补传统被动监测的不足而出现的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新模式。全球范围内,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含义理解和功能定位不尽一致,具体开展形式也多种多样。目前部分发达国家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疫苗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系统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主动监测在疫苗安全性监测中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可,成为未来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模式的主要发展趋势。我国现有的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模式仍为被动监测,对开展主动监测的需求日益凸显。了解疫苗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的发展,认识其不同的含义和定位,比较不同的开展形式,借鉴现有的主动监测系统的成功经验,将有助于我国今后构建切实可行的疫苗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