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联合ESCAPE集束化护理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相关膈肌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58例有创呼吸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早期康复联合ESCAPE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膈肌移动度及增厚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结果:经干预后,研究组较对照组膈肌移动度高,膈肌增厚率无明显差异,CPIS和APACHEⅡ评分减低(P<0. 05)。结论:在有创呼吸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运用早期康复联合ESCAPE集束化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减少膈肌萎缩,降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改善患者健康状况。

  • 标签: 早期肺康复 ESCAPE 有创机械通气 呼吸相关膈肌功能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联合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急性损伤(AL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AL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常规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进行保护性机械通气。对比两治疗前后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观察促炎细胞因子IL-6、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的变化,记录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治疗效果、预后。结果U组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OI、RI均明显好转(P<0.05),促炎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P<0.01),UTI联合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ICU时间短于C组(P<0.05),死亡率低于C组(P<0.01)。结论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综合治疗基础上,予UTI联合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ALI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预后。

  • 标签: 乌司他丁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 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单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患者内分流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部手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在两组其他麻醉用药相同的基础上,L组静脉输注利多卡因1.5 mg/kg,随后持续静脉输注1.5 mg·kg-1·h-1,C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替换利多卡因。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中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插管后1 min、拔管即刻的心率和MAP,记录两组患者双通气时(T0)、OLV 15 min(T1)、OLV 30 min(T2)时的心率、MAP、Hb、PaO2、PaCO2并计算内分流率,记录两组患者T0、术毕(T3)时血清IL-6、IL-8、TNF-α水平。结果与插管前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1 min和拔管即刻的MAP、心率均升高(P<0.05);与C组比较,L组插管后1 min、拔管即刻的MAP和心率均降低(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T3时IL-6、IL-8、TNF-α水平均升高(P<0.05);与C组比较,L组T3时IL-6、IL-8、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PaO2、PaCO2、内分流率、Hb、MAP、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T2时内分流率均增加、PaO2均降低(P<0.05)。结论静脉输注利多卡因能有效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和拔管时应激反应,减少术中炎症因子释放,对行OLV患者内分流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利多卡因 单肺通气 肺内分流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通气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老年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GA组,n=13)、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n=13)。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双通气15min、单通气15、30、60min时测定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血气,并计算出分流率。结果单通气时,PaO2较双通气时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Qs/Qt显著增加(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随着单通气时间的延长,分流率有下降趋势。结论全麻复合0.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比较不会影响患者单通气期间的氧合与内分流。

  • 标签: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老年患者 单肺通气 肺内分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暂停呼吸对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单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时萎陷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下肺病损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Ⅱ级,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80%预测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C组(行常规OLV模式,在切开皮肤时行OLV)、D1组(在切开皮肤时断开双通气60 s后行OLV)、D2组(在切开胸膜时断开双通气60 s后行OLV),每组20例。记录胸膜打开即刻(T0)、胸膜打开5 min(T1)、胸膜打开10 min(T2)和胸膜打开20 min(T3)时的萎陷质量评级,记录完全萎陷时间、外科医师总体满意度、打开胸膜所需时间、OLV前双吸纯氧时间、OLV时间、手术时间、低氧血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OLV期间,D1组、D2组完全萎陷时间较C组缩短(P<0.05),外科医师总体满意度较C组提高(P<0.05);D2组完全萎陷时间较D1组缩短(P<0.05),外科医师总体满意度较D1组提高(P<0.05)。3组患者术中均没有出现低氧血症或其他并发症;3组患者打开胸膜所需时间、OLV前双吸纯氧时间、手术时间、OLV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2组T0时萎陷质量评级极差、差的比例降低,评级良的比例增加(P<0.05);T1、T2时评级差的比例降低,评级良的比例增加(P<0.05);T3时评级良的比例降低,评级优的比例增加(P<0.05)。与D1组比较:D2组T0时萎陷质量评级极差、差的比例降低,评级良的比例增加(P<0.05);T1时评级差的比例降低,评级良的比例增加(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暂停法改善了VATS患者OLV时非通气侧的萎陷,此方法在切开胸膜时使用萎陷时间更短、外科医师总体满意度更高、OLV早期萎陷质量更优。

  • 标签: 呼吸暂停法 肺萎陷 单肺通气 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术后内氧合的影响。方法104例拟行择期腹部手术(预计手术时间≥2 h)的老年患者,数字抽签随机分为保护通气组(52例,2例术后撤回同意书)和传统通气组(52例)。全身麻醉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保护通气组呼吸参数设置为氧浓度分数50%、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4~16次/min、呼气终末正压5 cmH2O(1 cmH2O=0.098 kPa),每30 min进行1次复张,采用压控持续膨,膨压力30 cmH2O,持续30 s;传统通气组呼吸参数设置为氧浓度分数50%、潮气量10 ml/kg、呼吸频率10~12次/min。记录两组患者一般状况和术中出入量、基础值和术后第3天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氧合指数及用力肺活量、1 s量、1 s率。记录术后第1天的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结果保护通气组术后第3天氧合指数高于传统通气组患者,(351.1±57.3比324.5±55.0,F=0.364,P<0.05);呼气终末正压低于传统通气组[(25.7±10.9)mmHg(1 mmHg=0.133 kPa)比(31.4±11.9)mmHg,F=0.026,P<0.05];保护通气组和传统通气组术后第1天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3分为13.6%(6/44)比32.7%(1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49,P<0.05)。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比用力肺活量、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基础值、术后第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保护性通气改善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腹部大手术后换气功能,改善内氧合,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 标签: 肺性通气 血气分析 腹部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富马酸氯马斯汀对食管癌患者单通气时(one-lung ventilation, OLV)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富马酸氯马斯汀组(F组)和对照组(C组)。F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即刻肌内注射富马酸氯马斯汀2 mg (2 ml),C组患者于相同时刻肌内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即刻(T1)、OLV 30 min (T2)、OLV 90 min (T3)、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和MAP,于上述时间点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和PaCO2,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 R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difference, P(A-a)O2)。记录T1~T4时的潮气量(tidal volume, VT)及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 Ppeak),计算动态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 Cdyn)。分别取T0~T4时点的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样中TNF-α、IL-6及组胺的浓度。记录术后住院时间及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F组心率升高,T1~T4时C组心率升高,T1~T4时两组MAP降低(P<0.05);T1时两组OI升高,T2~T4时OI降低,T1~T4时两组P(A-a)O2、RI升高(P<0.05);T2~T4时两组TNF-α、IL-6及组胺浓度升高(P<0.05)。与T1时比较,T2~T4时两组Cdyn降低(P<0.05)。与C组比较:T2~T4时F组心率降低,MAP、Cdyn升高(P<0.05);T3、T4时F组P(A-a)O2、RI降低,OI升高(P<0.05);T2~T4时F组TNF-α、IL-6、组胺浓度降低(P<0.05);F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肺部炎症等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富马酸氯马斯汀可抑制炎性反应、减少组胺释放、改善功能、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及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围手术期保护提供一种新选择。

  • 标签: 富马酸氯马斯汀 食管癌 单肺通气 肺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к阿片受体激动剂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临床麻醉合理选择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缺血/再灌注大鼠肺脏组织中к阿片受体表达的变化观察在但通气继发的缺血/再灌注的不用时间点大鼠组织中к阿片受体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和变化情况。结果单通气继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肺脏κ-阿片受体基因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明显上调,且这种上调呈时间依赖性,但超过一定的时间范围后κ-阿片受体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有回降趋势,提示κ-阿片受体的激活可能是单通气继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自我保护的机制之一。结论阿片受体激动剂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Gi/o蛋白,PKC,NO系统在阿片受体激动剂对缺血再灌损伤肺的保护作用中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布地奈德混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单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2只,5~6月龄,体重2.5~3.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双通气组(TLV组)、单通气组(OLV组)、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组(B组)和布地奈德混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组(B+S组)。TLV组双通气3 h,余3组左侧单通气2 h,随后双通气1 h,B组于单通气前雾化吸入布地奈德1 mg(生理盐水稀释至2 ml),B+S组于单通气前雾化吸入沙丁胺醇0.15 mg/kg+布地奈德0.5 mg(生理盐水稀释至2 ml)。TLV组与OLV组均雾化吸入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于吸入前(T0)、吸入后15 min(T1)、吸入后1 h(T2)和通气结束即刻(T3)时采集股动脉血样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采集混合静脉血样测定相应指标,计算内分流率(Qs/Qt),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和顺应性(Cdyn)。结果与TLV组比较,OLV组、B组和B+S组T2,3时乳酸浓度升高,T1-3时氧合指数和Cdyn降低,Qs/Qt、Raw、Pplat和Ppeak升高 (P<0.05);与OLV组比较,B组和B+S组T2,3时乳酸浓度降低,T1-3时氧合指数和Cdyn升高,Qs/Qt、Raw、Pplat和Ppeak降低(P<0.05);与B组比较,B+S组T1-3时Cdyn升高,Qs/Qt、Raw和Ppeak降低(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可有效改善单通气功能。

  • 标签: 布地奈德 沙丁胺醇 投药,吸入 单肺通气 呼吸功能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复张策略联合小潮气量通气治疗急性损伤(ALI)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8例ALI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对照两组,每组1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复张治疗,对照组不接受复张治疗,仅接受小潮气量通气。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和呼吸力学影响情况。分析LRM对于观察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影响情况。结果诊治前两组Cst,PIP,PaO2,PaCO2以及PaO2/FiO2值无显著差异,干预后,两组患儿均有所改善,就改善程度来看,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血气分析和呼吸力学值更接近标准,P<0.05.观察组患儿在实施完毕复张术后,血压以及心率存在波动。在治疗后5min时,变化幅度为5.1%以及4.9%。但直至15min后,以上两项指标均恢复复张前水平。在此之后各个时间点的血压和心率和复张前无显著差异,P>0.05.在整个治疗期间内,无显著不耐受者。结论对于急性损伤新生儿患者,使用复张策略联合小潮气量通气法开展临床治疗,能够全面提升患儿肺部顺应性以及氧合能力,减少气道压力。该方式为保护性策略的重要补充形式,操作简单,患儿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 急性肺损伤 肺复张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慢阻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当中,采用危重症专职护理干预后,对患者功能、临床症状及临床指标评测值方面的影响价值。方法:本次样本收录时间范围纳为2019.07~2022.03时间段,对我院收治48例慢阻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予以样本选取,分组对照模式,探讨护理内容效果,动态随机化分组,24例对照组患者利用常规护理内容,24例实验组患者利用危重症专职护理,纳入统计不同护理组患者(1)功能指标;(2)临床症状改善效果;(3)临床指标评测值。结果:面对纳入研究对象进行功能、临床症状及临床指标评测值方面指标统计,治疗工作实施后,实验组较之对照组,各项研究数据优化意义更佳,(P<0.05)。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干预措施在慢阻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当中,可积极优化患者功能水平,帮助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指标评测值保持进展状态,加强整体总治疗效率,护理效果积极。

  • 标签: []危重症专职护理 慢阻肺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NRDS)机械通气治疗中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NRDS患儿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通气法,观察组38例采用保护通气策略,对比两组血气分析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aCO2显著高于对照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促使患儿呼吸机相关性损伤发生率降低,大幅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呼吸机保护性通气与序贯通气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ICU收治的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64例,以掷硬币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行呼吸机保护性通气治疗,研究组应用序贯通气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序贯通气治疗较呼吸机保护性通气治疗效果更好,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有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ICU 炎性指标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 序贯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给予高龄慢阻患者全面功能康复护理对其通气指标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全面功能康复护理。结果:2组护理前FVC、PEF、FEV1相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前SF-36评分较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给予慢阻患者全面功能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其通气指标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慢阻肺 高龄患者 全面肺功能康复护理 肺通气指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通气联合药物治疗对哮喘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哮喘患者82例(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与联合无创通气治疗的观察组,观察患者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EV1(3.53±0.74)L,PEF(7.48±1.16)L/sec,FEV1/FVC(82.16±0.74)%,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在哮喘患者治疗中应用无创通气联合药物治疗,能促进患者功能的改善,值得借鉴。

  • 标签: 无创通气 药物 哮喘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基础功能的检测了解其功能的动态变化,对临床疾病的诊治和后期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使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MasterScreen功能仪进行功能测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量(FEV1)一秒率(FEV1%FVC)峰流速(PEF)结论通过检测发现急性期的支气管肺炎功能以阻塞为主,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并以重度阻塞居多。部分患儿存在上气道异常。大、小气道均存在阻塞。经治疗后患儿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大多数患儿功能恢复正常。因此,早期的干预和治疗以及连续的功能动态评估对于发展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参考意见。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常规肺通气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