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重症监护室中,肠梗阻患儿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这些小患者不仅需要专业的医疗干预,还需要精心的护理来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本文将探讨肠梗阻患儿在ICU中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对策来防治并发症,确保患儿的健康和安全。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肠梗阻患儿 并发症 防治与护理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菌群移植(FMT)治疗脑出血继发急性假性梗阻(AIPO)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1例脑干出血继发AIPO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粪菌制剂供者与患者主要菌群组成, 以及患者FMT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5天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该患者主要表现为严重腹胀、肠管扩张及腹腔高压, 常规保守治疗1周仍无法缓解, 并逐渐加重至影响呼吸功能, 粪便菌群分析提示肠道菌群失调, 遂尝试FMT挽救性治疗。经FMT治疗, 患者消化道症状缓解明显;FMT后25 d随访, 该患者未再次出现消化道症状;复查粪便菌群分析提示定植于肠道的菌群以益生菌阿克曼菌、双歧杆菌为主, 潜在的促炎及产气菌明显减少, 菌群多样性增加。患者在FMT治疗后的25 d部分菌群组成趋向于与供者一致;在门水平上, 拟杆菌门、疣微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细菌大幅增加, 变形菌门比例大幅下降;在纲水平上, 疣微菌纲、拟杆菌纲、放线菌纲、红蝽菌纲和梭状芽孢杆菌均明显增加, 丙型变形菌纲明显减少;在目水平上, 拟杆菌目、疣微菌目、梭菌目、红蝽菌目增加, β-变形菌目和杆菌目减少。

  • 标签: 1例菌群移植 脑出血患者 继发急性肠假性梗阻
  • 简介:摘要: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的肠道疾病,统称为炎症性(IBD),其病因至今尚未被彻底解明。近期,通过基础科学和临床实验的发现,我们了解到饮食对于炎症性(IBD)形成过程具有显著影响,主要是因为它对黏膜免疫系统和微生物群的作用而提高了IBD的敏感度。IBD病患普遍会出现营养缺乏的症状,通过膳食调理,特别是利用肠道喂养的营养补充疗法,能够引导病情向好转发展及保持病情稳定,并显著提升病人的营养水平,在治愈IBD方面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饮食构成不当往往成为导致疾病再次发作的关键原因,故应依时运用肠道营养干预,实施因人而异的疗法。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现代慢性疾病的管理经常使用中医“”理论。管理时需要制定合理的“”服务体系,落实网格化管理,按照“”理论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指导,使用合理的中医技术。病因长时间的积累就会导致患者出现慢,若是患有该疾病,彻底根治的几率较小,所以患有慢的患者需要实施中医“”的理论,主要实施运动、饮食以及精神调节等模式。主要调节患者的气血,使人体的阴阳平衡。而到现在为止,西医发展主要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理论,治疗疾病中三级预防的策略与中医的观点基本相似,由此可见中医“”理论实施慢管理的效果比较显著。

  • 标签: 中医“治未病”理论 慢病管理 应用思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基于“脾主四肢肌肉”、“脾在体合肉”理论探讨糖尿合并肌少症的中医证分析,为推动疾病的治疗,改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可改善患者的肌肉质量与力量,减轻疾病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提高其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脾主四肢肌肉 中医理论 糖尿病肌少症 中医证治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结肠镜在直肠癌切除的手术中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科室行直肠癌切除术同时行回-结肠、结肠-结肠、-直肠一期吻合的30例患者,总结分析术中镜护理配合方法:术前准备、术中协助、术后处理等。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术中镜,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熟练术中镜配合,做好术前肠道准备,术后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护理并发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呈现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效果。方法:在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选取62例腹部手术后呈现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和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组),记录并对比患者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康复用时更短,不良情绪评分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呈现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病情的控制与健康的恢复具有良好的辅助价值,其应当得到普及应用。

  • 标签: 腹部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综合护理干预 康复用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一期吻合术后综合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与恢复质量。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一期吻合术的80例肠梗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综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综合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护理后,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在肠梗阻一期吻合术后的应用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恢复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梗阻 一期吻合术 综合护理 术后恢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6例小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患儿,对其先后实施高频超声和消化道造影检查,以手术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率。结果:本研究46例患儿中,经手术证实发现旋转不良20例,十二指肠模式狭窄或闭锁15例,环状胰腺11例,包括49处梗阻点;高频超声和消化道造影定位诊断准确率均相对较高,二者互比差异不明显(P>0.05)。高频超声定性准确率高于消化道造影定性准确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和定性准确率均较高,可作为有效的检查方式。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性疾病 高频超声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和开服手术对乙状结肠癌恶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法,采集2018年2月至2021年8月本院内患有乙状结肠癌恶性肠梗阻患者采用的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患者,院内提供的案例数据50例,其中采用腹腔镜法治疗的患者23例,采用开腹手术法治疗的患者27例。结果:两组数据在性别、年龄、病理与ASA分级等方面,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二者间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分析患者术后炎症指标得到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白蛋白数据明显比对照组高,两者在这方面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状结肠癌恶性肠梗阻治疗中采用腹腔镜法效果安全可行,和开腹手术相比,这种治疗方法对患者恢复胃肠功能与术后炎症等方面优势显著,再者该方法的使用还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乙状结肠癌 恶性肠梗阻 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腹部CT扫描与腹部增强CT扫描诊断结肠癌性肠梗阻的准确率。方法:选择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到本院治疗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5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腹部CT扫描与腹部增强CT扫描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腹部增强CT扫描准确度均高,P<0.05,腹部CT扫描诊断敏感度为0.8684、特异度0.25、准确性0.72;腹部增强CT扫描诊断敏感度0.958、特异度0.5、准确性0.94。结论:运用腹部增强CT扫描对结肠癌性肠梗阻诊断,价值高,可运用。

  • 标签: 腹部CT扫描 腹部增强CT扫描 结肠癌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比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摄影在诊断肠梗阻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5-2024.5收治的80例疑似肠梗阻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诊断效能。结果:经手术结果显示,73例患者确诊肠梗阻;多层螺旋CT69例阳性,腹部X线54例阳性,诊断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的诊断灵敏度为92.50%,特异度为94.52%,准确度为71.43%;腹部X线的诊断灵敏度为71.25%,特异度为73.97%,准确度为42.86%。结论: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能更佳,在诊断准确性方面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腹部X线摄影 诊断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左侧位或平卧位灌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为左侧位灌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平卧位灌肠治疗。结果:观察组的灌肠液外漏现象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8.00%,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88.00%,P<0.05。结论:对于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平卧位灌肠治疗更有利于提升疗效,并可预防灌肠液外漏。

  • 标签: 不完全性肠梗阻 灌肠 左侧位 平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