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局部浸润麻醉用注射器针头规格大小对包皮环切术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门诊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行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包皮环切术患者220例,随机分成0.70 mm注射器针头组(对照组)和0.45 mm注射器针头组(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麻醉药物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术中疼痛评分、术后伤口外观满意度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4),术中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7),术后3 d伤口满意度外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0),局部麻醉针眼周围皮下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4)。结论使用小规格注射器针头行包皮环切的局部浸润麻醉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降低术中疼痛评分,减少针眼周围皮下淤血并发症的发生并提升术后外观满意度。
简介:目的了解参考人群的样品大小对建立骨密度(BMD)参考数据库的影响。方法总样品量是由3662例6~85岁的女性参考人群组成(Tn),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1/2n(1831例)、1/4n(916例)和1/8n(458例)共4个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仪,同时测量受试者前后位腰椎、侧位腰椎、髋部和前臂远端的BMD。选择最佳回归模型建立BMD参考曲线和数据库。结果参考人群数量不同的4个样品组建立的各骨骼部位的BMD参考曲线,虽然在腰椎BMD参考曲线的末端存在一些偏差,但4个样品组之间各骨骼部位的全部曲线差异均无显著性,确定的峰值BMD非常相似。采用中国骨质疏松基金会诊断标准,4个样品组建立的BMD参考数据库的骨质疏松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参考人群的样本大小对建立BMD参考曲线和参考数据库的影响,对指导局部地区建立BMD参考数据库确定样本数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规范化管理对提高住院患者大小便留取送检率的成效。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8年12月肿瘤内科收治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18年7-9月)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2018年10-12月)在此基础上实行规范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大小便留取的送检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大小便标本留取的送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能有效帮助住院患者了解大小便检查的重要性,引起患者对标本及时送检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住院患者大小便留取的送检率,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同时提高病历质量,规范化护理管理大小便采集送检流程值得在全院临床科室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取卵日卵泡大小对体外受精后胚胎早期发育影响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取卵日均由经专职培训的护理人员执行,严格检测取卵日卵泡大小、测定液体量,按卵泡大小分为小卵泡组、中卵泡组及大卵泡组。结果三组MⅠ卵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卵泡组和大卵泡组MⅡ卵子率、GV卵子率及退化卵子率与小卵泡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大卵泡组胚胎率高于中卵泡组,中卵泡组胚胎率较小卵泡组更高(P<0.05)。结论在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选择取卵日直径≥15mm的卵泡,并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监测,有利于促进卵泡成熟、受精及胚胎早期发育,从而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HCC)肿瘤大小实验室常规指标的相关性,以利用实验室指标评估HCC的肿瘤大小和预后。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住院的HCC患者136例,精确测量肿瘤大小;分析肿瘤大小与血清学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HCC患者肿瘤大小与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联蛋白、三型前胶原蛋白、四型胶原蛋白正相关,(r=0.224、0.326、0.249,P=0.009、<0.001、0.003),与球蛋白、GGT、ALP、LDH正相关(r=0.295、0.377、0.344、0.215,P<0.001、<0.001、<0.001、0.013)。结论HCC患者肿瘤大小与肝纤维化标志物、肝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检测常规实验室血清标志物可用于估计HCC患者肿瘤大小和预测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膜脂肪细胞大小与胃转流手术(RYGB)术后代谢改善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5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行RYGB手术的113例肥胖患者,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糖、血脂、体重、体质指数(BMI)、腰围等相关代谢指标,收集患者的网膜脂肪组织,脂肪组织经福尔马林固定后,进行HE染色,使用显微镜随机拍摄15张组织形态照片,利用Image J进行细胞体积测量。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临床血糖、血脂等参数与网膜脂肪细胞大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13例患者中网膜脂肪组织的体积与患者术前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r=0.231,0.432,0.397,0.421,均P<0.05),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呈正相关(r=0.298、0.325,均P<0.01),与载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224、-0.278,均P<0.05),与体重、BMI、腰围、臀围呈正相关(r=0.397、0.231、0.310、0.232,均P<0.05);113例患者中网膜脂肪细胞的体积与术后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HbA1c)、FPG、空腹胰岛素、HOMA-IR的改善呈正相关(r=0.441、0.301、0.236、0.341,均P<0.05),网膜脂肪细胞体积与术后3个月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的改善呈正相关(r=0.204、0.296、0.196、0.253,均P<0.05)。113例肥胖患者中有50例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T2DM),63例患者不合并T2DM,网膜的脂肪细胞的体积大小与肥胖合并T2DM患者术后3个月HbA1c和FPG的改善呈正相关(r=0.309、0.342,均P<0.05),与术后3个月HOMA-IR改善在两组中均呈正相关(r=0.281、0.333,均P<0.05),与总胆固醇的改善在两组患者中均呈正相关(r=0.254、0.369,均P<0.05)。结论网膜脂肪细胞的体积大小与代谢手术后3个月肥胖患者代谢指标改善密切相关,网膜脂肪细胞体积越大,血糖和血脂改善越明显。这可以为代谢手术改善全身代谢状态机制研究和预测代谢手术预后提供新的病理学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初始病灶大小与淋巴结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且有诊刮或宫腔镜检查前宫腔病灶超声检查资料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385例,其年龄为(57±10)岁(范围:29~88岁);均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肿瘤细胞减灭术,其中334例行淋巴结切除术;术后复发28例。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初始病灶大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对不同初始病灶大小(分为0~<2、2~<3、3~<4、4~<5、≥5 cm)及其不同截断值(分别为2、3、4、5 cm)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得出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及复发的最佳截断值。结果(1)38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初始病灶大小为(3.6±1.8) cm(范围:1~15 cm);其中,0~<2 cm 48例,2~<3 cm 78例,3~<4 cm 92例,4~<5 cm 73例,≥5 cm 9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初始病灶大小与年龄、绝经状态、术前血清CA125水平、有无分娩史、病理分化程度、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以及有无子宫颈间质受累、附件转移、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体质指数、有无高血压史及糖尿病史、病理类型、有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无关(P>0.05)。(2)334例行淋巴结切除术患者中,淋巴结有转移45例(13.5%,45/334)。对不同初始病灶大小(分为0~<2、2~<3、3~<4、4~<5、≥5 cm)进行的分层分析显示,随着初始病灶的增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及复发率均显著增高(P<0.05);再分别以2、3、4、5 cm为初始病灶大小的截断值进行分析显示,除截断值为2 cm时不同初始病灶大小(指≥2 cm与<2 cm)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及复发率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外,其他各截断值下不同初始病灶大小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及复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ROC曲线分析显示,初始病灶大小4.25 cm为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及复发的最佳截断值。结论初始病灶大小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复发相关,在手术范围及辅助治疗的确定时需考虑初始病灶大小的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胃底大小与术后胃瘫的关系,以及胃瘫高危患者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胃癌根治术2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T测量胃底胃容积比值(FV/TV), ROC曲线分析评价预测性能,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胃瘫的预测因素。将样本量增加到304例患者,其FV/TV >19.4%,分析这些患者的不同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方式。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预防胃瘫的保护因素。结果胃瘫组患者的FV/TV高于非胃瘫组[(25.7%±7.4%)比(17.8%±9.4%),t=-3.783,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V/TV与胃瘫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858,P<0.05)。ROC曲线分析选取截断值19.4%,预测灵敏度为76.2%,特异度为53.7%。304例FV/TV >19.4%的患者中胃瘫的发生率为9.2%。残胃<1/3和术后早期胃肠减压患者的胃瘫发生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FV/TV能有效预测术后胃瘫的风险;小残留胃和术后早期胃肠减压是预防高危患者胃瘫的有效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大小恶性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恶性肿瘤,植入125I粒子,进行术后随访,对大小肿瘤疗效统计分析。结果57例患者共163个病灶粒子植入均获得成功。小的肿瘤消失率(73/105)69.5%,大的肿瘤消失率(8/58)13.8%;完全缓解81个病灶(49.7%),部分缓解52个病灶(31.9%),无变化21个病灶(12.8%),进展9个病灶(5.5%);局部控制总有效率(154/163)94.5%。结论彩超在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尤其治疗小肿瘤效果最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不同大小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在我科接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结石大小分为A组(结石长径≤20 mm)94例、B组(20 mm<结石长径≤30 mm)27例,比较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率、并发症及清石率等,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B两组在手术时间[(46±13)min vs(68±20)min]、术后住院天数[(4.4±1.3)d vs(5.6±1.7)d]及术后选择ESWL率[10.64%(10/94) vs 25.93%(7/27)]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总并发症(包括术后腰痛、发热、尿脓毒血症等)发生率[12.77%(12/94) vs 18.52%(5/27)]、总清石率[89.36%(84/94) vs 81.48%(22/27)]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长径20~30 mm的上尿路结石,在积极防治并发症、术后辅以ESWL等综合治疗下,能取得与结石长径≤20 mm相似的碎石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黑色素细胞培植术治疗在白癜风面积大小和部位不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我们的研究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接收100例白癜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的发病部位以及皮损面积进行分组,病灶在面部的为A组,躯干的为B组,四肢的为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按照部位分组三组患者的治疗痊愈率分别为93.94%,90.91%和84.85%;皮损面积分组三组患者的治疗痊愈率分别为100%,94.62%和76.47%。结论:对于白癜风患者采取黑色素细胞培植术具有显著的疗效,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也不会有明显的不适感与疼痛感,真正实现无痛治疗,并且术后患者的肤色均匀,也不会留疤痕,该治疗措施可行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物体内培养软骨微组织-仿生基质复合体的生物学转归。方法采取中华小白猪肋软骨,切割并筛选径长小于200 μm的微组织,复合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仿生基质形成软骨微组织-仿生基质复合体,于实验猪体内分别培养2个月、4个月后取出复合体,测量体积变化及吸收率,两组体积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大体标本观察、苏木精-依红染色切片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及转归。结果体内培养中复合体内软骨微组织可较好存活,纤维组织包裹形成结构稳定的整体,仿生基质可被吸收,移植2个月后平均体积为(2.100±0.115) ml;吸收率为23.333%~36.667%;移植4个月后平均体积为(1.756±0.083) ml;吸收率为36.667%~4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93,P<0.05)。体内培养过程中出现两种形式细胞增殖,但增殖范围较小,细胞分泌较少。结论动物体内培养软骨微组织-仿生基质复合体可见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培养4个月可见少量细胞增殖,但尚无法满足整形外科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