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在老年性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在2019年4月-2020年5月间,于我院进行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32例,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研究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分析。结果:同治疗前相比较,研究组通过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改善明显,且低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老年性2型糖尿病,能够改善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的外科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20年3月广东省儿童医院心脏中心运用手术治疗的15例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中位年龄为15 d,年龄范围为4~111 d,15例患儿中包括12例新生儿;中位体重为3.2 kg,体重范围为1.7~5.0 kg,5例患儿的体重<3.0 kg。其中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right pulmonary artery from the ascending aorta,AORPA)右后方1例(开口闭锁)、正后方5例、左后方6例,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右无名动脉并开口闭锁2例、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左无名动脉1例。根据不同类型及其个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术式,直接吻合法4例,双瓣吻合法8例,双瓣吻合法+新鲜自体心包加宽1例,管道连接法2例,所有患儿均行解剖矫治。结果所有患儿均为一期矫治,无死亡病例;中位机械通气时间为102 h,范围为22~503 h;中位住院时间为22 d,范围为13~82 d;中位体外循环时间为97 min,范围为34~202 min;中位主动脉阻断时间为48 min,范围为21~59 min;中位辅助循环时间为78.5 min,范围为26~129 min。1例患儿的右肺动脉在主动脉后方吻合受压狭窄,于术后第11天再次行手术治疗将右肺动脉在主动脉前方吻合,术后狭窄解除;2例患儿于术后出现肺动脉高压,均治愈。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7.5个月,范围为1~100个月,部分患儿肺动脉吻合口血流速度增快,复查可见血流速度逐渐减慢,暂未行手术干预,心功能Ⅰ级或Ⅱ级。结论单侧肺动脉异常起源患儿的早中期手术效果是满意的,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得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下消化道出血(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LGIB)的临床特征及非感染性病因特点,探讨电子结肠镜在其诊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消化病房收治的311例LGIB患儿,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男女比例1.47∶1,患儿平均年龄(4.67±3.99)岁,学龄前儿童占67.85%。97.75%儿童存在肉眼血便,以单纯血便为主。主要伴随症状有腹痛(31.19%)、腹泻(24.11%)。便潜血检测阳性率55.26%,结肠镜检查阳性率86.49%。儿童LGIB的常见病因为肠息肉、结直肠炎、炎症性肠病、过敏性结肠炎、过敏性紫癜及美克尔憩室。结肠息肉(P<0.001)、结肠炎(P=0.020)、溃疡性结肠炎(P<0.001)、过敏性结肠炎(P<0.001)、过敏性紫癜(P=0.031)及白塞病(P=0.033)在不同年龄阶段分布比例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过敏性结肠炎高发于1~6月龄患儿,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炎症性肠病为11~16岁患儿首要病因。全部患儿经治疗后出血症状消失,便潜血检测阴性出院,其中治愈130例(41.80%),好转181例(58.20%)。结论儿童LGIB病因复杂,病因和发病年龄相关。肠道息肉及结直肠炎为主要病因,高发于各年龄段。结肠镜检查安全高效,在儿童LGIB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下消化道出血(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LGIB)的临床特征及非感染性病因特点,探讨电子结肠镜在其诊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消化病房收治的311例LGIB患儿,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男女比例1.47∶1,患儿平均年龄(4.67±3.99)岁,学龄前儿童占67.85%。97.75%儿童存在肉眼血便,以单纯血便为主。主要伴随症状有腹痛(31.19%)、腹泻(24.11%)。便潜血检测阳性率55.26%,结肠镜检查阳性率86.49%。儿童LGIB的常见病因为肠息肉、结直肠炎、炎症性肠病、过敏性结肠炎、过敏性紫癜及美克尔憩室。结肠息肉(P<0.001)、结肠炎(P=0.020)、溃疡性结肠炎(P<0.001)、过敏性结肠炎(P<0.001)、过敏性紫癜(P=0.031)及白塞病(P=0.033)在不同年龄阶段分布比例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过敏性结肠炎高发于1~6月龄患儿,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炎症性肠病为11~16岁患儿首要病因。全部患儿经治疗后出血症状消失,便潜血检测阴性出院,其中治愈130例(41.80%),好转181例(58.20%)。结论儿童LGIB病因复杂,病因和发病年龄相关。肠道息肉及结直肠炎为主要病因,高发于各年龄段。结肠镜检查安全高效,在儿童LGIB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用于心脏切开术后低心排患儿,但较少用于心脏移植后。本文总结了心脏移植后接受ECMO支持患儿的预后特点。设计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场所大型儿童心脏转诊中心。对象1995至2016年所有接受心脏移植且插管行ECMO支持的患儿。干预措施主要预后指标为ECMO后12个月的病死率。根据早期移植失败(心脏移植后ECMO≤7 d)和晚期移植失败,分析患儿的特点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研究期间共进行了246例心脏移植手术,其中44例患儿进行了50次ECMO。心脏移植至ECMO的中位时间为1 d(0 d~11.7年),其中28例患儿早期移植失败[1(0~2)d],20例晚期移植失败患儿共行22次ECMO[中位时间0.8年(8 d~11.7年)],其中4例患儿之前因早期移植失败亦接受过ECMO支持。26例(59%)患儿存活至出院,24例(55%)患儿ECMO后12个月仍存活,晚期移植失败患儿的存活率较低(40%比67%,P=0.02)。12个月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较高的肺血管阻力指数别体表面积值(>2.2 Woods U/m2)和较高的肌酐值。高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仅与晚期移植失败组12个月病死率有关。结论ECMO可有效地用于抢救心脏移植后移植功能障碍的患儿,但其早期病死率较高。与12个月内病死率相关的因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肺血管阻力指数别体表面积值升高;在心脏移植后晚期ECMO支持患儿还包括高HLA致敏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10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用药趋势。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至2019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1 425例UC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时间段将UC患者分为2010至2014年组和2015至2019年组,分析2组UC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用药趋势,再分别根据患者性别和年龄(<40岁和≥40岁)进行亚组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2010至2014年组和2015至2019年组的UC患者数分别为369和1 056例,缓解患者分别占9.5%(35/369)和12.0%(127/1 056),轻度患者分别占40.4%(149/369)和41.6%(439/1 056),中度患者分别占37.4%(138/369)和28.9%(305/1 056),重度患者分别占12.7%(47/369)和17.5%(185/1 056)。2010至2014年组不同程度的UC患者比例与2015至2019年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0至2014年组与2015至2019年组的患者年龄和女性比例[(46.2±15.3)岁比(44.6±30.6)岁,45.8%(169/369)比44.8%(473/1 05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15至2019年组患者5-氨基水杨酸(5-ASA)、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的使用率均高于2010至2014年组[分别为96.8%(1 022/1 056)比90.0%(332/369)、29.9%(316/1 056)比14.6%(54/369)、8.4%(89/1 056)比2.4%(9/369)、4.8%(51/1 056)比0.5%(2/3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766、33.256、15.315、14.038,P均<0.01)。2010至2014年组与2015至2019年组组内女性和男性UC患者的年龄、5-ASA、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的使用率[(47.2±13.6)岁比(45.3±16.5)岁、(43.1±12.9)岁比(45.8±39.5)岁,88.8%(150/169)比91.0%(182/200)、96.8%(458/473)比96.7%(564/583),13.6%(23/169)比15.5%(31/200)、28.3%(134/473)比31.2%(182/583),2.4%(4/169)比2.5%(5/200)、7.0%(33/473)比9.6%(56/583),0比1.0%(2/200)、5.3%(25/473)比4.5%(26/58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10至2014年组年龄≥40岁的患者中,女性比例高于年龄<40岁的患者[50.2%(121/241)比37.5%(48/128)],5-ASA使用率低于年龄<40岁的患者[85.9%(207/241)比97.7%(125/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38、12.824,P=0.020、P<0.01);2010至2014年组年龄≥40岁与<40岁的患者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使用率[13.7%(33/241)比16.4%(21/128)、2.1%(5/241)比3.1%(4/128)、0比1.6%(2/12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15至2019年组中年龄≥40岁的患者生物制剂使用率低于年龄<40岁的患者[3.7%(23/630)比46.5%(198/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1,P=0.030);2015至2019年组中年龄≥40岁与<40岁的患者女性比例和5-ASA、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使用率[43.7%(275/630)比46.5%(198/426)、96.0%(605/630)比97.9%(417/426)、29.7%(187/630)比30.3%(129/426)、8.6%(54/630)比8.2%(35/42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2010至2014年相比,2015至2019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单中心UC患者数明显较多;UC患者的5-ASA、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和免疫抑制剂使用率均增高;不同性别患者的用药趋势基本一致;不同年龄段的UC患者的用药趋势有所不同。
简介:摘要目的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用于心脏切开术后低心排患儿,但较少用于心脏移植后。本文总结了心脏移植后接受ECMO支持患儿的预后特点。设计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场所大型儿童心脏转诊中心。对象1995至2016年所有接受心脏移植且插管行ECMO支持的患儿。干预措施主要预后指标为ECMO后12个月的病死率。根据早期移植失败(心脏移植后ECMO≤7 d)和晚期移植失败,分析患儿的特点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研究期间共进行了246例心脏移植手术,其中44例患儿进行了50次ECMO。心脏移植至ECMO的中位时间为1 d(0 d~11.7年),其中28例患儿早期移植失败[1(0~2)d],20例晚期移植失败患儿共行22次ECMO[中位时间0.8年(8 d~11.7年)],其中4例患儿之前因早期移植失败亦接受过ECMO支持。26例(59%)患儿存活至出院,24例(55%)患儿ECMO后12个月仍存活,晚期移植失败患儿的存活率较低(40%比67%,P=0.02)。12个月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较高的肺血管阻力指数别体表面积值(>2.2 Woods U/m2)和较高的肌酐值。高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仅与晚期移植失败组12个月病死率有关。结论ECMO可有效地用于抢救心脏移植后移植功能障碍的患儿,但其早期病死率较高。与12个月内病死率相关的因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肺血管阻力指数别体表面积值升高;在心脏移植后晚期ECMO支持患儿还包括高HLA致敏性。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周围型肺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选择2019 年3月~2020年12 月我院收治的58 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本院进行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周围型肺癌根治术治疗,获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29 例患者进行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 29 例患者进行全程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手术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周围型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全程的综合护理能够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并降低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儿童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2月40例KD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年龄分为≤1岁龄组和>1岁龄组。比较两组患儿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两组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对甲状腺腺瘤患者使用不同入路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7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甲组39例经腋窝入路;乙组39例经胸乳入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甲组手术时间短与乙组,乙组出血量多于甲组,乙组住院时间长于甲组,(P<0.05);治疗前两组甲状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距(P>0.05),治疗后两组T4、T3降低、TSH上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全动脉化和单根动脉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6月~2020.6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需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病患,选取的例数为7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单根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在治疗效果的对比上,两组的治疗效果都相对较好,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对比上,观察组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在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全动脉化搭桥手术虽然手术时间比较长,但是手术效果良好,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更具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