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废水水质分析过程中出现的氨氮含量高于总氮含量的情况,对氨氮测定过程和总氮测定过程中的金属离子干扰、标准曲线绘制、消解时间等进行了分析,提出氨氮含量高于总氮含量是由于总氮消解时间不够,导致过硫酸钾的转化不完全造成的。实验结果表明,将总氮消解时间设定为40min可以解决此问题。为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在实验中还应注意实验环境、计量器具及高压灭菌锅的密封性等问题。

  • 标签: 氨氮 总氮 金属离子干扰 标准曲线 消解时间
  • 简介:建立了一种在线富集-液相色谱法检测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方法,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可不经萃取浓缩直接上机检测水样,取样体积仅为2.5ml.除苊烯不能用荧光检测检测外,其余15种多环芳烃的加标回收率为70.24%(苊)-117.25%(二苯并(a,h)蒽),相对标准偏差(n=5)在1.70%([艹屈])-11.21%(茚并(1,2,3-c,d)芘)之间,检出限在1.51ng/L(苯并(k)荧蒽)-44.4ng/L(茚并(1,2,3-c,d)芘)之间,基本满足痕量分析要求.利用该方法测定实际样品中多环芳烃的浓度为0.053ng/L(苊)-2.751ng/L(芴).

  • 标签: 在线自动富集 液相色谱 多环芳烃 荧光检测
  • 简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常用的检测丁基黄原酸的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原子吸收法等,对比和分析这些检测方法都有抗干扰性差、时间长等缺点,并介绍了-些新的检测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吹扫捕集-气质联用等,这些技术具有抗干扰性强、灵敏度高、时间短、检出限低等优点.通过与常用检测方法相比,对丁基黄原酸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检测 丁基黄原酸 研究现状 水质
  • 简介:为方便、快速、准确地测定水溶液中丙烯腈含量,分别对气相色谱法、折光率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研究。以浓度为自变量作标准工作曲线回归方程,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8。将气相色谱法与折光率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考察这两种方法在分析高浓度丙烯腈溶液时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当丙烯腈浓度在100~10000mg/L时,宜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当浓度大于10000mg/L时,可以采用操作简单、分析可靠的折光率法;对于100mg/L以下的痕量丙烯腈分析,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 标签: 丙烯腈 含量 气相色谱法 折光率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简介:水中有机物性质及微生物活性是影响生化反应的关键因素。在水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探讨不同接种液带来的微生物差异对生化需氧量(BOD)的影响。测定了空白样、废水驯化接种液、河流污水接种液、土壤浸出液接种液4组样品,实验结果显示3种不同接种液接种同种稀释水,测得BOD_5的差距较大,而同一种接种液所测得的BOD_5差距非常小;测定了空白样、河流污水接种液、土壤浸出液接种液BOD_5,结果表明河流污水的微生物比土壤浸出液的微生物更具有可生化性。

  • 标签: 生化需氧量 微生物 接种液 影响
  • 简介:通过分析衡阳市7个样点的大羽藓植物体及相应土壤样品中的Pb、Zn、Cu、Cd、Hg、As等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大羽藓植物体内6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40.86mg/kg、339.27mg/kg、19.54mg/kg、0.32mg/kg、0.27mg/kg、4.77mg/kg,基质中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48.32mg/kg、160.40mg/kg、22.35mg/kg、0.21mg/kg、0.38mg/kg、11.62mg/kg,均未超过国家标准2级标准.富集系数分析表明,大羽藓对Zn和Cd具有富集能力,富集系数分别为:2.12和1.52.植物体和土壤基质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除Pb外其它5种重金属都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

  • 标签: 苔藓 重金属污染 生物指示 相关性分析
  • 简介:10月31日,由中山市安全监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山市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宣传海报设计大赛结果揭晓。经过多方评审,最终评选出安全生产类、职业健康类的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和入围奖。

  • 标签: 职业健康 安全生产 海报设计 中山市 安全监管局 社会保障
  • 简介:随着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纳米材料的生产和使用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进入水环境中,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效应。本文在介绍了纳米球、石墨烯、碳纳米管3种纳米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纳米材料的水环境行为,重点综述了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研究现状,以及可能的致毒机制,并指出今后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毒理学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

  • 标签: 碳纳米材料 水环境行为 毒性效应 毒性机制
  • 简介: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PAEs)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可沿食物链富集,危害人体健康。本文利用荧光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探究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在离体人红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红细胞在310nm、490nm和609nm处各具有一个荧光特征峰,其来源分别为:红细胞内的蛋白;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和膜脂;锌卟啉和原卟啉。DMP染毒后,310nm处的荧光峰出现明显下降,其原因为进入红细胞内的DMP与蛋白发生了结合;490nm和609nm处的荧光峰变化很小。高效液相色谱(HPLC)实验结果表明,DMP能透过红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其进入量随暴露量增加而增加,进入量和暴露量的比值随暴露量增加而减少。上述研究成果能加深对PAEs在血液运输过程中与红细胞毒性作用的理解,可为PAEs的危险性评估和相关疾病预防提供数据参考。

  • 标签: 邻苯二甲酸酯 红细胞 污染物分布 荧光光谱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本文选取泥炭、生物质炭、木炭和活性炭4种含材料,结合以经济底栖生物菲律宾蛤仔(Venerupisphilippinarum)为受试生物的生物累积实验和Tenax连续萃取法,阐述不同质对沉积物中4种菊酯类农药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并将Tenax萃取结果与底栖生物的累积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质的添加导致沉积物中菊酯类农药的快速脱附组分(Frap)降低,极慢速脱附组分(Fvs)增大,生物有效性降低,且4种质对Frap的影响有所不同,然而因为菊酯类农药的理化性质,Frap的差异并不显著。Tenax6h和24h的单点萃取组分与快速脱附组分相关性显著(P〈0.0001),基本可以代替完整的脱附动力学评价生物有效性,但是对于组成复杂,有机(OC)和黑炭(BC)含量高的沉积物进行研究评价时仍应注意由此产生的偏离。Tenax快速脱附组分与2种底栖生物累积结果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2=0.38,P〈0.0001),表明在OC和BC含量不同的沉积物中,Tenax萃取技术也可以预测菊酯类农药在经济底栖生物菲律宾蛤仔体内的累积量,进而为沉积物中HOCs的环境质量和相关水产品的质量评估提供更为快捷、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菊酯类农药 碳质 Tenax萃取 生物有效性 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