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5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正确灵活应用一元等熵恒定气流理论及相关公式,创新性地解决航天、航空、节能环保等领域中的现实问题,对连续方程、运动方程、状态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等主要特征方程进行了追溯和梳理,介绍了这些方程的来历、适用条件及有关参数的单位,可为同行借鉴。

  • 标签: 空气动力学 一元等熵恒定气流理论 追溯和解读
  • 简介:采用从头计算方法再次研究了HIV-1PR的催化水解机理.结果显示反应生成了双醇结构的以碳为中心的四面体的中间体;碳氮键的断裂是速率限制一步,需要较少的活化能,支持该水解反应可能在生命过程中出现.

  • 标签: 从头计算理论 HIV-1 PR 水解机理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以硅橡胶泡沫材料单体二甲基硅氧烷和甲基乙烯基硅氧烷为基础,对这2种单体和由其构成的4种短链结构进行了构型优化、能量计算、前沿轨道和振动分析等方面的理论计算探索,结果显示,当分子链结构中的原子排布更易形成共轭或等效于共轭的离域结构时,在遭受辐照等能量注入的情况下可将能量及时转移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链结构的断裂,分子链裂解的部位发生在共轭链段间隙处的可能性比较大,甲基乙烯基硅氧烷的引入并非一定会对材料的耐辐照稳定性起到增强作用.

  • 标签: 硅橡胶泡沫 二甲基硅氧烷 甲基乙烯基硅氧烷 辐照稳定性 密度泛函理论
  • 简介:利用正交变换法,给出一元线性回归假设检验定理的一种直接证明.这种证明方法可供在数理统计教学中作参考.

  • 标签: 正交变换 回归 假设检验
  • 简介:摘要水电站在航运、发电以及防洪等方面均起到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极大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电站建设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在水电站中,其中的调速器电气控制系统是其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并且与整个水电站的运行质量有着密切联系。所以,本文将以实例为基础,对水电站调速器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改造进行阐述。

  • 标签: 水电站 调速器 电气控制系统 设计 改造
  • 简介:分析了衰减透射法测量脉冲γ射线能谱的原理,理论模拟了衰减透射法能谱探测过程,使用期望最大法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能谱重建,分析了重建初始谱及测量噪声对解谱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期望最大法能较好地解出基于衰减透射数据的脉冲γ能谱;测量噪声水平在1%以内,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 标签: 期望最大法 脉冲γ射线 能谱重建
  • 简介:平台漂移误差测试和标定是保证惯性系统精度最基本的措施之一,应用于武器载体特别是战术弹时,要求尽量延长标定周期.在长期存储过程中,陀螺、加速度计等惯性元件测量轴的安装精度会因安装应力和自重应力作用而有损失,使平台漂移模型失真.理论分析表明,复合材料技术可大大减小此类误差,从而可通过长期保持惯导系统机械零位精度来延长平台标定周期.

  • 标签: 惯性系统 平台 漂移误差 测试 标定周期 SiC/Al技术
  • 简介:DanelKahneman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贡献在于"把心理学的,特别是关于不确定条件下人的判断和决策的研究思想结合到经济科学中",解释了人类在不确定情况下的判断和决策行为,开创了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本文阐述Kahneman等人开创的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在实际判断和决策方面偏离传统经济理论预测的内容,重点介绍该理论提出的新的决策模型,并探讨其广泛应用.

  • 标签: 行为经济学 前景理论 决策
  • 简介:用量子化学B3LYP/6-311+G(d,p)方法优化了H2ClCS单分子分解反应驻点物种的几何构型,并在相同水平上通过频率计算和内禀反应坐标(IRC)分析对过渡态结构及连接性进行了验证.用QCISD(T)/6-311++G(d,p)方法计算各物种的单点能,并对总能量进行了零点能校正.利用经典过渡态理论(TST)与变分过渡态理论(CVT)并结合小曲率隧道效应模型(SCT),计算了主反应通道在200K~2000K温度范围内的速率常数kTST,kCVT和kCVT/SCT.结果表明,H2ClCS存在8条可能的裂解通道,可生成产物P1(HCS+HCl),P2(CSH+HCl),P3(H2S+CCl)和P4(ClHCS+H).所有反应均为吸热反应.相对于H2ClCS,各产物能量分别为60.9,222.9,275.7和156.9kJ.mol-1.通道H2ClCS→TS3→P1的反应势垒为81.5kJ.mol-1,是标题反应的主反应通道,其余通道为次反应通道.在200K~2000K温度区间内得到主反应通道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三参数表达式为.kCVT/SCT=8.7610T0.79exp(-4053.6/T)s-1.

  • 标签: H2ClCS 反应机理 分解反应
  • 简介:针对时间权重与属性权重完全未知的三角模糊多属性决策问题,基于前景理论和MULTIMOORA提出一种新的决策方法。首先,建立备选方案在不同时段的三角模糊前景决策矩阵,根据时间度及不同时段内备选方案前景值的差异构建时间权重优化模型,并运用最大偏差法的基本思想获得属性权重。其次,基于三角模糊数提出一种新的MULTIMOORA扩展形式,并结合占优理论对备选方案进行比选。最后,通过实例证明了所提方法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 标签: 前景理论 三角模糊数 MLTIMOORA 占优理论
  • 简介:杂化轨道理论是高中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每年高考中必考内容。老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都是根据一个计算公式,首先计算出孤对电子数目,并由成键原子得出σ键数目,从而得出价层电子对数。然后利用价层电子对数和互斥模型的关系确定分子构型和杂化类型。这样学生虽然能够确定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但不理解为什么这样杂化,有时候还会得出错误结论。

  • 标签: 高中化学 杂化轨道 疑难问题 解析
  • 简介:介绍了研究过氧化氢光解离的重要意义及目前的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过氧化氢 激发态 光解离 理论计算
  • 简介:本文旨在全面综述随机度量理论及其应用过去十年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结果与思想方法。全文由十节组成,第一节对我们工作的背景-概率度量空间与随机度量空间理论和一简单的介绍;第二节给出某些有关随机泛函分析及取值于抽象空间的可测函数的预备知识;第三节阐明随机泛函分析与原始随机度量理论(本文称之为F-随机度量理论)的整体关系:主要结果是在随机元生成空间给出自然且合理的随机度量与随机范数的构造,从而将随机元与随机算子理论的研究纳入随机度量理论框架;主要思想是将随机泛函分析视为随机度量空间体系上的分析学而统一地发展,从而形成了发展随机泛函分析的一个新的途径-空间随机化途径;除此之外,在本节我们也从随机过程理论观点出发首次提出对应于随机度量理论原始版本的一种新的随机共轭空间理论(叫作F-随机共轭空间理论),它的突出优点是能保持象随机过程的样本性质这样更精细的特性(本节由作者的工作构成);在第四节,基本作者最近提出的随机度量理论的一个新的版本(本文称之为E-随机度量理论),从传统泛函分析的角度对过去已被发展起来的随机共轭空间理论(本文称之为E-随机共轭空间理论),从传统泛函分析的角度对过去已被发展起来的随机共轭空间理论(本文称之为E-随机共轭空间理论)的基本结果进行系统整理并给以全新的处理(本节内容整体上由作者最近后篇论文构成,也尤其提到朱林户等人的重要工作);在本节我们也相当的篇幅论述F-随机共轭空间理论与E-随机共轭空间理论的内存关系与本质差异。在下紧跟的两节,致力于E-随机共轭空间理论层次的结果,尤其突出了E-随机赋范模与传统的赋范空间、E-随机共轭空间与经典

  • 标签: 概率度量空间理论 随机度量理论 随机泛函分析 空间随机化 随机赋范模 随机内积值
  • 简介:本文译自ICPE的通讯(InternationalNewsletteronPhysicsEducation)第17期(1988年12月)及第18期(1989年3月),并请河海大学数理系印友法同志作了解答:他的解答中有一些特点,如理论中个别问题上的物理简化模型的近似等,实验题中的方法也较巧妙,操作步骤比较详细等。现《物理教学》1989年3、4期分别刊登了赵凯华等同志的翻译、解答,其中尚有评分标准等,读者可相互参阅。

  • 标签: 物理竞赛 奥林匹克 解答 实验题 河海大学 评分标准
  • 简介: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的MPW1K,BHandHLYP和MPWB1K方法,结合6-31+G(d,p)基组优化了烯丙醇与臭氧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通过同一水平的振动频率分析确认了中间体和过渡态.反应路径上的驻点都在HL理论水平下进行单点能量校正,并进行了MPW1K/6-31+G(d,p)水平下的零点振动能校正(ZPE).对反应机理的详尽分析表明臭氧抽取烯丙醇羟基基团中H的通道的反应势垒比臭氧加合烯丙醇双键基团通道的反应势垒高,臭氧与烯丙醇双键加合生成臭氧化物为最可几反应路径.在加合反应历程中,氢迁移通道需经过氢迁移和离解等复杂过程,最终要产生少量的OH自由基,与烃烯类臭氧化反应产生大量OH自由基的结果相反.

  • 标签: 密度泛函理论 反应机理 烯丙醇 臭氧
  • 简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FunctionalTheory)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d,p)的计算水平上研究了Fe/Fe_2与NO反应的相关微观机理.全参数优化了Fe+NO和Fe_2+NO反应体系在不同重态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结构,并用频率分析法以及内禀反应坐标(IntrinsicReactionCoordinate)方法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得到了相对应的反应的微观反应路径.用"两态反应"分析反应机理,计算结果表明2个体系的优先选择路径均为低自旋态进入和高自旋态离开反应.通过对2个体系反应活化能的比较,Fe_2+NO体系更易进行.

  • 标签: 铁原子 Fe2铁簇 NO 密度泛函 两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