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己巳之役是金军第一次深入畿辅,于明清双方影响深远。以往论述多从清官修史书,致使真相隐晦莫明。本文试用明清两方面史料互相参证,就皇太极兴兵本意、明朝抚御蒙古失策、蓟镇虚弱与金军入关之因缘、袁崇焕勤王及北京城下之战、崇祯逮捕袁崇焕与反间计之真伪、金军北返线路与时间、皇太极打通山海关受阻及出关之际明金两军态势等问题进行考辨,力图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 标签: 己巳之役 皇太极 苏布地 孙承宗 袁崇焕 祖大寿
  • 简介:糟朽纺织品文物在修复后展览和库存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差异不同,出现的问题对纺织品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本文结合西北干燥地区大气污染严重的情况,对修复后的平面类纺织品文物在展存环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期望解决今后本地区同类文物被再污染、再伤害等问题

  • 标签: 西北地区 糟朽丝织品 文物展存
  • 简介:顾翊群,字季高,民国时期金融家、银行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上海金融界任职。1933—1934年受国防设计委员会委派赴欧洲考察币制与金融改革等事宜,1936年在广东任职。此组史料选自馆藏资源委员会档案,辑录了顾翊群在1933年至1937年间与资源委员会副主任钱昌照的来往函件,就国际金融形势、中国的币制改革、广东省地方经济发展等问题提出了极具价值的见解。

  • 标签: 顾翊群 币制改革 白银 金融 经济 考察欧美金融
  • 简介:李善注号称精审,其注释虽然多引前人典故解释正文,但也出现“引后明前”的现象,还没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实则李善注引后明前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出现在史实、地理及注文中,二是“义出于此”类。其中“义出于此”类涉及到事、义是否兼释的问题。从“义出于此”类的原因和事、义是否兼释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来看,李善注虽不乏“事、义兼释”之处,但李善的自觉追求还是偏向于征引式的注释训诂,而非自由释义。李善的这种选择跟其注释对象的特点一致。

  • 标签: 文选李善注 引后明前 义出于此 事义兼释
  • 简介:75年前的春天,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是为了化解当时延安文艺界内部团结问题,以及文艺队伍与军政队伍的矛盾对立情绪,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毛泽东、凯丰个人名义,邀约延安文艺界一百余位知名人

  • 标签: 再解析 历史精神 延安文艺座谈会历史
  • 简介:叶家山墓地出土的两件木胎铜钿壶钿件为我们认识西周时期铜木组合器物——木胎铜钿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西周木胎铜钿壶虽然出土数量不多,但制作工艺复杂,可分为口足分离式铜钿和口足连体式铜钿两大类,分布区域广,出土于从京畿到诸侯国地区的高等级墓葬中。木胎铜钿壶的工艺不仅影响到两周时期青铜壶的纹样装饰风格,而且也证明钿器工艺技术在西周时期已经成熟,改变了过去“钿器法起源于战国时期”的观点,同时还为我们研究三代时期非常重要的礼器——早期青铜方鼎的制作工艺和可能的仿制原型带来启示。

  • 标签: 西周 叶家山 木胎铜钿壶 钿器起源
  • 简介: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发展现状呈现资源过度依赖性、主体分散性和产业结构单一性,面临着区域性、渠道、产业链等方面的困境。“互联网+”具有交叉融合性、重构生态性和创新驱动性,但少数民族特色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少数民族地区对“互联网+”认识不足,二是少数民族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更加薄弱,三是特色经济传统发展路径与“互联网+”融合度不高,四是特色经济政策措施与“互联网+”快速发展不相匹配。在此基础上,基于“互联网+”视角提出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发展四大路径:制定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对“互联网+”平台的应用,依托“互联网+”拓展和延伸少数民族特色经济产业链条。

  • 标签: “互联网+” 少数民族 特色经济 发展路径
  • 简介:从国内目前的情况看,开展英文版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的省市还不多,英文版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发行对于地方年鉴工作部门来说是一项创新性工作。这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标与受众定位不够明确;内容安排不尽合理;翻译质量有待提高;发行渠道需要拓展。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是:科学、合理定位英文版地方综合年鉴,并以此为依据设置年鉴内容;通过加强翻译团队力量、强化流程管理,不断提升翻译质量;适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数字和互联网技术,拓展发行渠道,提高宣传效率和社会效益。

  • 标签: 英文版地方综合年鉴 编纂 发行 对策
  • 简介:本文对淄博市临淄区辛店镇安乐店一号墓出土的两件战国时期的青釉罍进行了比较分析,推断是以齐地青铜垂为原型进行仿制的,应为齐国当地产品。对一件釉陶罍器盖的釉层进行了无损ED-XRF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该器物为铅釉陶,这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铅釉陶制品。

  • 标签: 临淄 釉陶罍 风格与产地 釉陶起源
  • 简介: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不少农村出现了“闹、退社”问题.本文通过对皖西北地区的研究发现,“闹、退社”现象出现的原因除了农民收入下降,还在于其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改造提前结束后的乡村形势转变.文章认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提前完成,使乡村在技术经验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都存在着适应困难.技术经验障碍主要表现在干部匮乏和集体生产的管理经验不足;社会心理障碍则反映在乡村的利己主义思想与集体主义原则的矛盾.而政府在“反右”形势下以“辩论斗争”的方式应对适应难题,非但未见其效,反而催生了贯穿整个乡村集体化时代的“适应性行为”.

  • 标签: 集体化 闹退社 政治应对 适应性行为
  • 简介:阮元嘉庆南昌府学刻本《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是一个较为精审且流传甚广的本子。但该本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即所采用底本非宋十行本,而是元刻明修补本~①。此本虽说较明代诸刻本尚早且善,但也质量不高。阮元校勘《十三经注疏》之时,许多于《毛诗注疏》有重要校勘价值的相关文献大多藏在海外。比如南宋刊单疏本《毛诗

  • 标签: 校勘记 十三经注疏 毛诗注疏
  • 简介:根据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要求,作者对所熟悉的内蒙古城市社会文明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认为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1)要坚持民族特色与现代文明要素的兼顾;(2)要坚持个别举措与最终实效的并行;(3)要坚持城市面貌的美化与市民素质的提升共进。

  • 标签: 问题关注 城市文明 文明建设
  • 简介:在殷商故都及其周边地区,西周文化明显具有商式、关中典型周式和豫北冀南周式三类风格,文化特征在地域上有一定差别。殷墟范围的西周文化包含西周早、晚两个时期,遗址地点很少,文化传统表现为浓厚的西周文化风格;殷墟周边的西周文化涵盖整个西周时期,遗址地点较多,文化传统表现为浓厚的殷商文化风格。殷墟及其周边的西周文化对殷商文化和典型西周文化的传承和革新有一定差别。文献记载周人所迁的殷遗民,其主体甚至大多数人应该是原来生活在殷商故都的以家族为单元的族群。

  • 标签: 殷墟 西周文化 传承 革新 殷遗民
  • 简介:对唐山、汶川、玉树三次大地震的遇难者集体“亡灵”的悼念、祭祀与超度问题的梳理,可以展现现代中国社会巨大变迁的一个重要侧面,有助于分析“亡灵”作为生者记忆遇难者的装置所具有的意义,以及民俗学研究“亡灵”相关课题的必要性。集体遇难者的“亡灵”无法仅在个人或家庭层面予以对应,而是需要国家和社会层面予以抚慰;与此同时,中国的国家行政和社会舆论也总是会遭遇到各种形态的“亡灵”问题

  • 标签: 地震 亡灵 国家哀悼制度 无神论
  • 简介:广西的铜鼓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算起已经30多年,但是在万家坝等8型铜鼓中,比较明确矿料来源的只有北流型和灵山型,铸造地问题也是一直悬而未决。通过比对广西各类型铜鼓和铜、锡、铅矿点的分布范围,可以看到二者之间存在高度对应:铜、锡、铅矿点的分布是影响铜鼓分布的重要因素,矿点开发的程度和年代早晚也间接影响到铜鼓类型的兴衰发展。这样的分布规律暗示着铜鼓应是在古人有目的地选择靠近矿点的地理位置后,就地或就近取材铸造。铜鼓从云南传入广西后,在广西被“本土化”,骆越、西瓯、僚、乌浒、俚等先民利用广西丰富的矿产资源,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铜鼓文化。

  • 标签: 古代铜鼓 矿料来源 铸造地
  • 简介:散居区少数民族分布情况有不同的特点,加之不同的民族结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使这些特点的不同方面得到凸显。文章以四川省越西县保安藏族乡和甘洛县则拉乡磨房村藏族聚居村为个案,探讨藏族散居区精准扶贫的机制和问题,探寻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 标签: 保安藏族乡 磨房村 藏族散居区 精准扶贫 可持续发展
  • 简介:2017年,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自治州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办法》要求各县级财政部门根据惠农资金主管部门提供的分配方案和名册将资金拨付给各镇、场账户。各镇、场账户经审批,按村开具现金支票交付“两委”班子和“访惠聚”住村工作队,由村(队)“两委”安排村级报账员提取现金,以现金的形式发放惠农补贴资金。2017年,博州各项惠农补贴18745万元。

  • 标签: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惠农补贴 现金支付 资金发放 少数民族地区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