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沈氏家族在明末为躲避倭寇之乱,迁居嘉兴。降至沈钧儒曾祖沈濂时,已累七世。因其祖父沈玮宝任苏州府知府,故举家迁至苏州,沈钧儒于1875年出生在苏州。25岁时,即1900年因父亲沈瀚病故,家道衰落,经济拮据,才离开苏州到陕西西安,投奔四叔沈卫,做了一名西安三原学署的见习文书。

  • 标签: 沈钧儒 迁居 倭寇 苏州 祖父 明末
  • 简介:一、藏传佛教早期传入新疆卫拉特蒙古地区的情况公元17世纪初,藏传佛教袼鲁派传人新疆卫拉特蒙古地区以后,各地大封建主都先后建立了寺庙。根据《咱雅班第达传》记载:“公元1643年,杜尔伯特的昆都仑乌巴什邀请咱雅班第达为岱青和硕齐所建佛塔举行开光仪式。位于额尔齐斯河畔的和硕特部阿巴赖台吉也曾为修建寺庙举行开光仪式邀请过他”。

  • 标签: 藏传佛教寺院 新疆 承化寺 蒙古地区 开光仪式 额尔齐斯河
  • 简介:徽州“居万山环绕中,川谷崎岖,峰峦掩映,山多而地少。……以人口孳乳故,徽地所产之食料,不足供徽地所居之人口,于是经商之事业以起”①。随着人口压力的不断增大,徽州经商者愈来愈多,到明朝中期,徽州人已经是“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②了。从商是明清徽州人的安...

  • 标签: 明清徽州 徽商 徽州商人 商业道德 商业教育 商业经营原则
  • 简介:1959年出生的藏族作家阿来是当代中国一位重要作家,他与拉美文学渊源有很深的关系,特别是对神话的重述、对历史的再结构,都深受拉美小说家的影响。他是用汉语写作的作家,长期在四川藏区生活,并游走于川藏线高原上,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对藏区的历史神话的书写,也是对遥远的拉美小说大家的呼应。

  • 标签: 《空山》 阿来 虚构 藏族作家 四川藏区 1959年
  • 简介:清代宗祠建筑陈家祠由大小19座建筑组成建筑群体,各个单体建筑之间既独立又互相联系,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文章针对陈家祠博物馆综合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与延续性问题进行讨论,以期探究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着力点。

  • 标签: 陈家祠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发与保护 原真性和 可修复原则
  • 简介:<正>科,字哲生,1891年10月20日生于广东香山翠亨村,是孙中山先生的哲嗣.早年曾受过良好的中西学教育.科出生后第二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澳门设中西药局,执业行医,科遂与母亲卢慕珍搬至澳门.后因药局迁往广州,改名东西药局,科又与其母迁居香港.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兴中会,因深知今后将以身许国,自己的行踪飘忽不定,安危莫卜,对家人须有妥善的安排.于是,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科与祖母、母亲、妹妹一起在陆燦的陪同下,自香港经日本到了檀香山伯父眉处,以策安全.眉经营的农场,叫做姑刺山牧庄,在檀香山的茂宜岛上,是该岛上最大的农场,占地100O多英亩,畜牛马数千头.眉亦被人戏称为“茂宜王”.科初到檀香山时,因年龄尚小,且附近没有学校,故没有正式读书.母亲卢慕珍教以“三字经”、“千字文”、“唐诗三百首”等启蒙之学,并详加解释,务使其领悟.除此之外,科开始临摹习字.牧庄牛马多,科六七岁就学习骑马,马是没有鞍子缰辔的,只在马颈上系一根绳子,即纵身跃上马背,不到一年科即能驰

  • 标签: 孙科 孙中山 加州大学 香港西医书院 兴中会 西学教育
  • 简介:蕡是元末明初岭南最有名的诗人。“岭南诗派,肪于蕡。”他又是广州“南园诗社的创始人之一。但是他十分不幸,竞在明太祖朱元璋大肆诛戮功臣时,被株连而死。关于他的死有二种不同的说法,兹考辨于下。1.黄佐《广州人物传》卷十二《蕡传》载:

  • 标签: 蓝玉 于洪武 胡惟庸 考辨 辽东 杂记
  • 简介:公窑艺是清末民初制作大件陶瓷著名高手洪元先生一手创办,原名“荣记”瓷庄,产品远销东南亚,远涉英国,信誉卓著,其瓷艺历经百年,至今已有第四代传人,并均卓有建树发展。

  • 标签: 清末民初 东南亚 孙公窑艺陶瓷 制作工艺
  • 简介:盛史学发微乔治忠东晋著名史家盛(302-373),字安国,祖籍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县)。祖、父皆在西晋为官。西晋灭亡时,盛未满十岁,渡江避难。成年后,以博学善辩闻名,初仕佐著作郎,不久外任,辗转迁职,官至秘书监。他"笃学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释卷...

  • 标签: 《三国志》 编年史 异同 世谱 世说新语 史学方法
  • 简介:黄正清大革命时期已经是藏族中一位出类拔萃的英俊青年。共产党人宣侠父于1925年至1927年5月来到甘肃甘南自治州,黄正关系甚好,对黄正进行启蒙教育,并对他进一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激发了黄正爱共产党、爱祖国的情怀,从此黄正为民族为祖国倾注了他的一生。

  • 标签: 黄正 民族政策教育 同志 政治思想教育 共产党人 大革命时期
  • 简介:1921年10月13日,时为北京《晨报》赴俄特派员的瞿秋白与李武一同去参观过距离莫斯科西南约四百余里的田村。田村,即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村,俄语意为'明媚的林中空地',是一代文豪托尔斯泰的诞生地,托尔斯泰在这里写下闻名世界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巨著,也是在这里最终入土为安。十月革命后,这里一方面作为由教育人民委员会经营管理的托尔斯泰邸宅陈列馆的所在;另一方面又

  • 标签: 清田村之旅 瞿秋白清田村
  • 简介:关于1909年袁世凯开缺回籍问题,学界深入探讨了其缘由,但对袁世凯遭罢黜之前的史实梳理尚显薄弱,特别是对袁世凯五十大寿及其影响重视不够。在清末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袁世凯五十大寿的排场、造势之大,刺中了清廷上层年轻贵胄们的心。因此,慈禧、光绪过世之后,这些年轻贵胄就肆无忌惮地把矛头对准袁世凯。其次,对袁世凯开缺之后的社会舆论反应亦注意不够,报刊舆论对袁世凯开缺的认识与同情,正好为袁世凯赚足了社会声望。最出乎清廷意料的是外国媒体所表现的惋惜与遗憾,而此正为之后历史发展埋下深刻的伏笔。放逐袁世凯加重了清末以来本已缓和的满汉畛域,导致满汉官僚矛盾激化,是清朝快速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袁世凯 清廷 满汉畛域
  • 简介:《(光绪)鬰林州志》各序言、衔名及凡例,尽述历代州志纂修及版刻源流,记录编纂者名氏、各书之篇目体例,又抒发作序者对修志的认识,论及历代州志本志的正误得失。内文注重补前志之阙,增加门类,令内容更为丰富。同时,变前志之体,纲目清晰,统属有序。重视核实考据,纠前志之错,不啻为一部简洁而内容不失丰富的州志编纂史。

  • 标签: 光绪 鬱林州志 凡例 沿革 风俗 物产
  • 简介:清朝定鼎后,社会长期稳定.凭借便利的水陆交通,亳州的社会经济在前中期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渐成为皖北地区重要的商业城市,时人称之为“小南京”.亳州商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康熙二十年,中央在亳州设立分税口,该口成为凤阳关辖下较早设立的分税口之一;二是亳州的商税、牙税税额都居省内前列;三是亳州的街巷数量增长迅速,商品专业化程度高;四是亳州城内商贾云集,会馆林立,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 标签: 清前中期 亳州 商业城市
  • 简介:目前,我们完成了九洲晏景区“乾隆初期(乾隆四年、十年)——乾隆中期——道光中前期(道光十六年十七年)——咸丰年间(咸丰五年、十年)”共7个时空单元的复原设计三维再现。

  • 标签: 咸丰年间 乾隆 道光
  • 简介:治清史与治以前各断代史不同之点,主要有三:第一,清代距今近,而以前各断代远;近则不怕文献不足而怕材料太多,远则适反是。第二,清代材料多,不特有大量档案文献资料遗留到今,而且第一手原始实物资料(包括地上的地下的),亦日有新发见。第三,除元史外,从事清史研究的学者也需要具备阅读多种语言文字的能力,越多越好。因为国内少数民族语文,如满、蒙、藏、维、彝、傣、苗、瑶等,均有大量原始资料有待发掘、整理,足资参稽印证;国外如拉丁、法、德、英、日、俄、意、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亦均有不少原著

  • 标签: 清史研究 实物资料 《清实录》 档案文献 语言文字 东华录
  • 简介:乾隆《大会典》的编纂有组建编纂队伍、征集资料、确立管理制度、确定编纂体例、商讨内容取舍等环节,各个环节几乎都是在乾隆裁夺下进行的。编纂队伍的组建具有满汉兼顾、内行修史、灵活变通的特点,会随时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各类编纂人员的数量。在资料征集方面则依靠皇权,随时可以调看皇帝实录、各衙门的档案文书等相关资料。为保证修书进度编纂质量,乾隆群臣还制定了考勤考绩、进呈御览等规章制度。在编纂体例方面,乾隆会典实行典例分列的编纂方式,极便省览,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了一些条目的次序,还详加考证,保证了典制记载的准确性。在内容取舍上,乾隆会典做到了辞简事该,突出了重要典制。

  • 标签: 乾隆 《大清会典》 历史编纂 《清会典馆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