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以济慈长篇叙事诗《圣亚尼节前夕》为研究对象,从诗歌文本入手,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对其中“爱与美”的主题进行探究,分析诗歌中“爱”与“美”的具体含义,并讨论其现代价值。
简介:讨论了澳大利亚自1960年代以来的7本文学史中对华人、华裔文学的评价,以及从中能够看到的关于中国文学对澳大利亚文学的影响。
简介: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与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并称为我国三大史诗,也是世界公认的民间口头史诗经典。《玛纳斯》规模宏大,气势恢弘,结构完整,由《玛纳斯》、《赛麦台依》、《赛依铁克》、《凯耐尼木》、《赛依特》、《阿斯勒巴恰与别克巴恰》、《索木碧莱克》、《奇格台》八部组成。史诗的雏形产生于10世纪左右,经过漫长的口耳相传,在以演唱这部史诗为职业的民间口头艺人“玛纳斯奇”的不断演唱、加工下逐步完善和提高,到十六世纪逐步定型为今天这样规模宏伟的史诗杰作。《玛纳斯》史诗是典型谱系式衔接的英雄史诗,以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的英雄业绩为主线,反映了柯尔克孜族人民抵御外侮,保家卫民的英雄主义精神。史诗涉及了古代柯尔克孜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历史、哲学、美学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它不仅是一部研究古代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而且是一部研究我国北方乃至中亚民族关系史、文化史的重要口头文献。它除了在我国新疆柯尔克孜族中流传之外,还在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各国流传。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对这部史诗开展了大规模的搜集、记录、翻译和研究工作,共发现80多位能够演唱《玛纳斯》的各种篇幅的民间艺人,所记录的本文资料超过上百万行。《玛纳斯》除了在我国新疆柯尔克孜族中流传之外,还在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流传。在国际上,《玛纳斯》史诗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逐渐被世人所认识和了解,并在各国学者的长期努力下,已经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玛纳斯》学”。(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简介:1948年1月2日星期五除夕过得很愉快,那位老太太和她的孙女喝醉了香槟酒;孙女天真可爱,虽只15岁,还长得很漂亮,却像个假小子,跳舞时爱做惊险的跳跃动作。这个年纪的女孩最令人不安。她知道许多事,又不知道其他许多事。我若生来是个男人,可能会是个花花公子,被少女爱上和跟她们做爱当然会带来强烈的欢乐,但是日子一长,我会很快甩掉她们,因为经常她们太蠢,太无知,很快令人生厌。我当教师时,时常会有女学生爱上我,这并不总是叫我反感,甚至有三四次我顺着她们几乎到了没规没矩的程度,这样就产生说不尽的是非,因为对我来说这样很开心,但是没有真正重要的意义,但是对这些女孩至少有一段时期影响是很严重的。我必须小心翼翼对待她们……这些妙龄少女既有讨人喜欢的一面,也有令人腻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