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唐朝诗人王梵志和寒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个谜,对于他们的时代和生平仍然没有定论。目前学术界认同的事实是王梵志和寒山都是唐代白话诗派的代表作家:王梵志的白话诗开创了唐代白话诗派,寒山则是王梵志之后唐代白话诗派的直接继承者[1]。两位诗人的创作有相似之处。陆永峰先生认为他们最大的相似处就是"俗"[2]。

  • 标签: 王梵志 寒山诗 形象比较 女性 唐朝诗人 中国文学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吕本中与陈与义,都是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词数量不多而质量颇高,其绝大部分词作,都是宋词中的精华。还有一些所谓“精绝”之作,至今广为传诵。对于并世同一流派诗人的词,做个比较研究,彰显其艺术个性,或能较准确地评定他们在词史上的地位。

  • 标签: 吕本中 陈与义 江西诗派 中国诗史 艺术个性 诗人
  • 简介:阎连科的小说呈现出与英美哥特小说的若干共性,如普遍的黑暗意象。神秘、逼仄、封闭的小说空间,以及哥特人物形象谱系等。作家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包括极权时期的历史经验、苦难生存的记忆、在痛苦体验中滋长出来的激情。以及民间宗教文化的综合滋养、乡村文明向城市文明过渡的现实背景等,这些都与西方哥特小说类似。相似的宏观背景也促成了哥特元素以不同的形式在当代小说中普遍存在。但西方优秀的哥特小说倾向于灵魂和人性的“内视”,而中国同类小说则倾向于社会文化层面。不同趋向的得失比较可以给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一种有益的参照和提示。

  • 标签: 哥特小说:阎连科小说 文化传统
  • 简介:以歌剧形式重新演绎经典曲目,交互呈现中西戏剧舞台美学,是大型原创民族歌剧《杜鹃山》实现传统曲艺精粹传承、推动戏剧跨文化交融的积极探索与大胆革新。作为一部改编自同名京剧作品的民族歌剧,《杜鹃山》在保留原作文本框架的同时,也对人物塑造、剧情设置以及主题传达进行了优化与突破,继而谱写了一曲交融了革命信仰、儿女真情、家国大义的恢宏浩歌。赏析歌剧《杜鹃山》的表达策略,归纳其在舞台呈现上的可取之处,能够为民族歌剧的创新、突破提供切实借鉴。

  • 标签: 民族歌剧 《杜鹃山》 京剧版本 创新性
  • 简介:19世纪下半叶以降,西方的圣经文学研究持续升温,1880年国际圣经文学学会(SocietyofBiblicalLiterature,SBL)初建时会员仅45人,至20世纪末叶已增至8000多人.在中国,最近20多年这方面的研究也有长足进展,论文、论著、译著不断涌现,相关的专题已成为国内几乎所有外国文学教材中的必设章节,某些高校连年招收主攻圣经文学的研究生,甚至建起圣经文学研究所.

  • 标签: 文学研究所 比较文学 外国文学 圣经 译著 论著
  • 简介:嵇康(224-263)、嵇喜(?—?)是魏晋之际的兄弟俩;鲁迅与周作人则是现代史上的两兄弟.他们时隔1700多年,但就兄弟二人的人生道路和思想境界说,这两对兄弟却有着十分相似的地方.比较他们的所思所为、行藏出处令人感慨,亦颇耐寻味.说他们相似,盖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少年时期他们都敬兄爱弟,情同手足.其二、早年离别时,都依依不舍,作诗赠别.其三、后来却分道扬镳,人生道路大相径庭.

  • 标签: 例话 兄弟比较 兄弟鲁迅
  • 简介:鲁迅对高尔基的接受经历了一个变动发展的过程,但最终在国民性话语极其内蕴的人道主义思想方面寻绎到了精神上的契合点。鲁迅与高尔基的国民性话语在批判意识和悲剧性方面存在某些差异:鲁迅侧重社会批判,高尔基侧重人性批判;鲁迅国民性话语的悲剧性强于高尔基。同时,受平民意识与底层意识之影响,二者国民性话语又流露出诸多共同质素,具体表现在世俗性、反抗性和人民性三个方面。通过鲁迅与高尔基国民性话语的论析,不仅可以清晰二者人道主义思想的基本特质,而且还可以洞见其人道主义精神的历史价值与当下意义。

  • 标签: 鲁迅 高尔基 国民性话语 人道主义
  • 简介:摘要博物馆作为一个非营利性、非强制性的学习场所,无论是在丰富国民科学知识还是在提高国民精神素质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性比,我国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还远远没得到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有名无实的现象比比皆是。通过理解博物馆教育的含义,对比中西博物馆教育之间的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几点有利于促进我国博物馆教育工作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 标签:
  • 简介:《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是中西方两大复仇悲剧名篇。二者以贵胄权欲为导火索、且皆将个人性复仇升华为社会性复仇,体现了东西文化背景的相似之处。但不可忽视的是,二者在人物塑造、悲剧类型方面又各有不同,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色。

  • 标签: 哈姆雷特 赵氏孤儿 悲剧 复仇 比较文学 平行研究
  • 简介:"以"、"及"、"而"、"且"在先秦典籍中,用法极其丰富,其中,它们均可作连词使用.作为连词,它们在句法中的语法功能是有不同的.语法功能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它们在句法中分布的差异造成.所谓分布,就是指语言成分或语言单位所出现的语言环境,即语言单位在语言组合中所处的各种位置.一个词的语法特征,关键是看它的语法分布特征.语法分布特征是指在语言的线性序列中语言单位和与它有组合关系的相邻的其他成分之间的相互选择关系.下面,我们通过考察中"以"、"及"、"而"、"且"的连词使用状况,以揭示先秦时期,它们作为连词的语法差异.

  • 标签: 比较研究 用法比较 诗经连词
  • 简介:蒲松龄笔下的婴宁身具狐、鬼、人三性,独具"撄而后宁"的性格,被描述为"容华绝代",令人暇思绵绵。而影视作品对于婴宁故事的改编只是关注到了其外在的"笑",并未真正触及其内在的"哭",这正体现了读图时代文学接受的形象确定化、固定化、媚俗化倾向。

  • 标签: 读图 读文 性格变化
  • 简介:<正>《西游记》一书在中国妇孺皆知的程度,正可与《堂·吉诃德》在西方家喻户晓的影响匹敌。手拿金箍棒,身系虎皮裙的孙悟空,与骑驽马,持长矛的吉诃德分别作为这两部冒险故事的主角,都引起文学研究者持续不衰的兴趣。当我们将两书加以比较时,便会发现它们在故事结构,形象创造,思想倾向,甚至一些具体细节的描写上,都存在着不可思议的相似之处;两书作者吴承恩(1510—1582)和塞万提斯(1547—1615)生活的年代竟然也如此相近,这正是比较文学中平行关系亲和

  • 标签: 孙悟空 比较文学 塞万提斯 吴承恩 西游记 艺术形象
  • 简介:摘要通过尼采与庄周各自不同的时代背景,人生环境,由此来了解两人人生哲学思想中的异同,从而给予现当代的人们在这浮躁、躁动的社会一阵清风,重新审视自己的当下作为,关注生命的价值意义。

  • 标签: 庄子 尼采 思想异同
  • 简介:关于纳西族的族源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有说是古羌人的一支——牦牛羌,有说是西南夷。赵心愚著文提出:应当承认,古羌说与夷人说都言之有理,均可为一家之言。20世纪80年代,有一些学者提出了“混合说”,又称“兼融说”,即认为纳西族族源为多源,既与古羌有关,又有土著成分。

  • 标签: 纳西族 神话 羌族 族源
  • 简介:3年一度的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16届年会于2000年8月13日至19日在南非共和国首都比勒陀利亚市举行,来自世界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比较文学学者出席了这一学术盛会。中国比较文学学者乐黛云、王宁、谢天振、蒋述卓、徐志啸、罗选民、严启刚等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了发言,孟华出席了会前举行的国际比协理事会。相对于前两届年会,出席本届年会的中国代表有所减少,但是其职称和学位却较高,而且所有代表都用英文撰写了论文。大会期间选举了新一届协会领导人及理事会,

  • 标签: 全球化 文化研究 东方 比较文学 国际比较文学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