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1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对从历史文献和共时地理分布中观察到的汉语比较的类型及有关现象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从历时和共时角度观察到的语言事实既有相互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并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作了一定程度的解释.

  • 标签: 比较句 历时演变 共时地理分布
  • 简介:本文分析了结构关系不同的、分别表示结构被动义和标记被动义的两种由字被动,认定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一对互补句式;两种句式之间既交叉又相通,既可以转换,又互有分工;选择不同的句式,常同复句关联和篇章衔接有关.本文还辨析了由字句和被字句的差别,发现在结构上这两种被动的谓语动词、核心论元、附加成分、变化形式等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差异,在表达上这两种句式的句式语义、表义重心、信息焦点、语用倾向、时体特征等都具有重要而细微的不同.

  • 标签: 由字句 被字句 现代汉语 语法 标记被动句
  • 简介:《论语·雍也》“君子可逝也”一中的“逝”字,历来学者多从汉儒之说,训为“往”.清人俞樾持不同观点,认为“逝”当读为“折”,当代学者洪波赞成此说并为之论证.《论语》出土文献的发现与刊布,为正确揭示文本真义提供了契机.定州汉墓竹简中该作“君子可選”,“選”对应于今本“逝”.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结合出土文献材料中“■”声字可读入月部(如“逝”、“噬”等)亦可读为元部(如“衍”、“遣”等)的用字现象,着重探讨“逝”、“選”异文形成的原因.主要结论是,“君子可逝也”之“逝”在早期底本中可能写作“”声字,后世不同的传抄者依据自身的阅读习惯将之转写成“逝”或“選”;“選”、“遣”音义关系颇为密切,在《论语》该句中当理解为“遣送”、“打发”之义.

  • 标签: 君子可逝 异文 古文字 用字
  • 简介:<正>《左传·僖公七年》:初,申侯申出也,有宠于楚文王。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曰:“唯我知女(汝),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后之人将求多于女,女必不免。”杜预解释“予取予求,不女疵瑕”说:从我取,从我求,我不以女为罪衅。杜说一千七百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信从,“予取予求”成为表示任意索取、贪得无厌一类意思的常用成语。《现代汉语词典》“予取予求”条说:

  • 标签: 取予 疵瑕 文王 左传 章氏 杜预注
  • 简介:Боятъся和“怕”是俄汉心理动词中占特殊地位的情感状态谓词。二者的语义成分一致,但它们的语义配价在表层句法结构的体现不尽相同,所支配的客体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它们及其个别意义之间的对立。利用支配模式表格,对比分析客体配价在表层句法结构中的体现,揭示боятъся和“怕”在词汇语义单位上的对应关系。

  • 标签: 预设 陈说 支配模式 客体
  • 简介:指类是指称一类事物的特征的句子。指类可能存在反例,指类的重要特点是容忍反例。语言学研究指类,就是要分析它的似是而非和习非成是,以便能更好地运用。

  • 标签: 指类句 容忍反例 原型范畴
  • 简介:提要“使令”是上古汉语分析型致使的表现形式,“使”、“令”从使役性动词发展为致使标记是汉语语法史上的重要变化。文章运用了NP1[4-目的性],VP[±自主],NP2[±有生]、[±定指],NP1-NP2[±尊卑关系]以及整个构式表达[±未然]这六个语义特征分析了这一变化过程,以及“使令”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语义特征分析可以展现词汇特征与句法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历时层面,则体现为特征变化与相应的句法限制。

  • 标签: 使令句 致使 语义特征 语法化
  • 简介:《西游记》和《儒林外史》分别成书于明代中叶和清康乾之际,是近代汉语中口语化较强的叙事性文本,其中的存在特征具有内部的一致性和历时的延续性。行为动词中介存在结构类型多样,描写功能极强。

  • 标签: 西游记 儒林外史 行为动词中介存在句 “V着” “V了”
  • 简介:普通话中的某些歧义在冀州话中能得到分化刘淑学冀州市位于河北省的东南部。冀州话属官话方言的冀鲁官话。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了,位于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完成。语气词了2出现在尾,表示变化,即一种新情况的出现。两个“了”读者相同。(参看《现代汉语》,北京...

  • 标签: 普通话 歧义句 程度补语 冀州 可能补语 《现代汉语》
  • 简介:一个善良的承诺,让女孩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守候她深爱的男孩……有一个女孩子,小的时候腿不利索,常年只能坐在门口看别的孩子玩,很寂寞。有一年的夏天,邻居家的城里亲戚来玩,带来了他们的小孩,一个比女孩大五岁的男孩。因为年龄都小的关系,男孩和附近的小孩很快打成了一片,跟他们一起上山下河,一样晒得很黑,笑得很开心,不同的是,他不会说粗话,而且,注意到了一个不会走路的小姑娘。

  • 标签: 承诺 蜻蜓 故事 二十年 发现 东西
  • 简介:在俄语中有几种非常独特的用描写述谓表示主体性质特征的模型,它们是在类型意义场心基础上增加了表达语义关系的建构说明词而形成的近场心。本文主要对带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建构说明词描写述谓的模型的具体词汇填充情况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以带描写述谓特征述体模型旬为例介绍了适合所有类型模型学习的模型学习顺序,希望能够对我国俄语教材的编写和俄语课堂的教学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 标签: 建构说明词 描写述谓 性质特征述体 模型句 类型意义场
  • 简介: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和双语对译语料,考察时间副词"才"与尾"了"的共现偏误及其原因。研究提出,对时间副词"才"与尾"了"不共现的本体语法解释不利于教学语法的可操作性。通过分析英、俄、韩、日、泰、越南等不同母语类型学习者的一语迁移,发现共现偏误的原因及共现偏误分布的特征,进而归纳出该偏误对所有学习者来说不具有普遍性。因此,时间副词"才"在教学语法和国别化教学中应给予区别对待。

  • 标签: 共现偏误 母语迁移 教学语法
  • 简介:<正>在修辞格中,争论较多的是夸张。往往有这种情况,明明是夸张手法,而有的人则照实际意义去评点。这种笑话,不仅出于一般人,有时甚至出在一些专家学者的身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本文想就这一方面谈谈拙见,并求教于诸位。

  • 标签: 兼议 夸张谈 孔雀东南飞新妇
  • 简介:文章对明清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中的“X+VP+比较标记+Y”式差比进行穷尽性分析描写,同时参考明清时期山东方言背景的其他语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现代汉语形成的重要时期——明清时期汉语北方方言“X+VP+比较标记+Y”式差比的发展演变情况,并且从地域性上挖掘明清山东方言“X+VP+比较标记+Y”式差比的某些特性;澄清人们在此句式研究问题上比较关注句式发展的时间性,而不注重地域性的挖掘的模糊认识。地域性的挖掘对汉语语法史研究又很有意义。

  • 标签: 差比句 时间性 地域性 山东方言
  • 简介:提要:超体和片段的界限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运用传统语法中最低限度的原则,从超体的际联系类型和小主题mlxtxn-eMa所含元素(组成超体的独立句子的主位)数量入手分析超体的本质特征并对其分类。最后指出,以研究际衔接手段为目的的语篇语法学的研究单位到超体为止(即表层结构),剩下的语篇单位是语篇结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及其他交叉学科的基本研究单位。片段的研究方法可以用超体来类推,从而突出超体的重要地位和片段相对的次要地位。

  • 标签: 句际联系 小主题元素 超句体 片段
  • 简介:否定比较是上古议论语篇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X不如Y"为主要结构形式,其含义是说话人做出"X不及Y"的判断或评价。由于语用推理的影响,否定比较在比较的基础功能上,又拓展出两种新功能:择优推断和建议行为,比较联结词"不如"由动词虚化为副词和连词,否定比较的功能也由言语认知行为扩展到言语交互行为。

  • 标签: 上古议论语篇 否定比较句 言语认知 言语行为
  • 简介:汉语中含有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的“V+着”存现都仅仅表达事物的存在状态这类单一认知行为。但文章认为,这两类存现在如何实现存在状态方面有着本质不同,而这种差异可归因于汉语语素“着”具有的两种语义属性:持续性体态义和附着性实质义。文章基于引元结构理论的分析显示,非作格动词存现具有高位引元结构,而及物动词存现具有低位引元结构。基于引元结构理论的分析适切地实现了两类存现在语义蕴含、构词形态和句法推导三方面的完美匹配,因此是兑现最简理念的更优化分析。

  • 标签: 汉语存现句 非作格动词+“着”存现句 及物动词+“着”存现句 引元结构 高位引元结构 低位引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