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实现世界持久稳定与和平的中国价值和中国方案。世界和平稳定的中国价值观超越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为人类社会战胜所面临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提供了新思路。世界和平稳定的中国方案坚持正确义利观,提倡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追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突出了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国际定位,为中国外交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指明了工作方向。
简介:本文以微信在我国地方政府日常工作中的运用为切入点,探讨了成员个体层面的技术采纳行为对组织结构和过程的影响,分析了社交媒体技术和政府组织之间的相互构建关系。对Z市政府各机关公务员的微信使用数据调查分析显示:存在"机构复制"导向和"工作项目"导向两种微信建群模式。"机构复制"微信群提升了公务员的部门认同,有助于情感资讯分享,并衍生出更复杂多样的非正式群体。"工作项目"微信群提升了跨部门层级的行动协调,降低了工作任务的不确定性,有助于上级对下级的激励和监督,成为权责再分配的有效机制。微信是政府日常高频使用的外源性辅助技术,形成了公务员一定的工作负荷。微信在我国地方政府日常工作中的建群模式及其后果,体现了政府结构的技术刚性和微信技术的结构刚性之间的互构效应。
简介:政府绩效评估的核心目的是改进绩效。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认为,公共价值是判定政府绩效是否达成的依据,也是政府绩效改进的逻辑起点。网络公共领域是政民互动的场所,也是网络时代公共价值偏好表达的现实场域,考察网络公共领域政府与公民的互动内容是识别公共价值,进而改进政府绩效的有效切入口。本文认为,公共价值是公民价值偏好和政府建构价值的交集。以北、上、广三个省级政务微博2015年36条热点微博中的540条热门评论内容为研究对象,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公民评论所表达的价值偏好内容进行了编码,对编码结果进行了一致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描述了公民价值偏好的分布和结构,并研究了网络公共领域的公共价值共识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公民价值偏好具有明显的区位差异,且整体上呈离散分布,政府建构价值与公民价值偏好之间很难达成一致。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构建了基于公共价值的政府绩效改进模型,包括识别公民价值偏好、确定公共价值一致性和发展公共价值管理策略等部分。
简介:中国亟待构建监管型政府。“互联网+”与监管型政府之间存在着一种表征关系,而不只是一种单向的线性关系,“互联网+”时代迫切需要政府建构和重构监管体系,同时也提供了重大机遇。走向监管型政府应是“互联网+监管”与“监管+互联网”相融合的过程。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必须超越以往的“驾驭市场”模式,在减少管控的同时,加强并完善市场监管。在“信息大量过剩”局面下实现监管目标,政府需要依托信息技术杠杆,理顺网络各节点、各主体间关系,创新监管体制机制,提高政府执法监管能力,更好地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拓宽“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