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草原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之一。寻求草原可持续治理机制,避免陷入"万能药"的陷阱,需要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关的成果和知识整合起来。本文尝试利用奥斯特罗姆教授开发的跨学科整合性分析工具——社会-生态系统框架(SES框架),选取内蒙古阿巴嘎旗、乌审旗和四川省红原县三个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较大差异的传统牧区作为案例点,对不同学科有关三地草原治理的研究文献和数据资料进行系统整合分析,希望找到与当地更为匹配的可持续治理途径。研究发现,阿巴嘎旗、乌审旗和红原县草原退化原因各有不同,同时受到当地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等宏观因素的影响。要促进三地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除了继续推进和加强现有生态建设工程和补奖机制以外,还需要增加政策弹性,根据不同地区的问题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措施。研究结果同时显示,SES框架能够很好地将已有研究成果系统地整合起来,不仅可以实现不同草原治理案例间的比较,还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影响其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变量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本文希望能够为当前中国草原(CPRs)治理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方法,推动其更加深入、系统和具体,并最终发展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简介: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之根本,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保障。侮辱国歌的行为,不仅危害社会公共秩序,还危及国家主权和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安全主导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凝聚民族力量,与政治安全关系逐渐紧密。非传统安全因素逐渐取代传统安全因素威胁国家安全,在此背景下,为满足当前国家安全需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刑法修正案(十)》增设侮辱国歌罪,既惩治了侮辱国歌的犯罪行为,又维护了国歌奏唱、使用的严肃性和国家尊严。在填补刑法空白的基础上,有效地与《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衔接,确保了民族的优良爱国文化传承,保障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简介:网络空间是物理空间的延伸,网络政治是现实政治的折射.总体国家安全是国家和平发展与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网络的广泛应用推动着网络政治的发展.网络政治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着总体国家安全.网络政治治理符合总体国家安全的范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题中应有之意.以总体国家安全为战略视角审视网络政治,促进国家安全体系与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时代课题.
简介:维护领袖权威和服从领导核心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合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发展需求,也与维护总体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特别是对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这既是抵制思想文化领域历史虚无主义侵蚀的需要,也是抵御社会政治领域敌对势力破坏的需要。因此,坚定维护领袖权威与坚决服从领导核心,不仅在主观上应该看作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先进政党对其自身组织和每个党员的基本政治要求,而且客观上也能够成为对于国家和民族及其各粪组织和成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和示范带头作用的社会价值导向,全党全军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习近平同志学习,因为习近平同志本人就是维护中央和领袖权威与服从领导核心并身体力行“两学一做”的模范和表率。
简介:中国的非传统安全研究已成一门"显学",且对相关研究、安全现实与安全政策产生了极大影响。中国40年(1978-2017年)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整体上历经了酝酿与显现、阐释与呼吁、反思与深化、建构与拓展的过程;研究内容丰富且不断出新,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类型;与国家决策的关系呈现"被忽视——边缘性——中心圈"的发展轨迹;研究驱动包括学理驱动、技术驱动、事件驱动、政策驱动和环境驱动;形成了涵盖组织机构、学生培养、知识传播、政策咨询和学术网络的制度化研究态势。在学术上具备了学派与学科的自觉,推动了安全思想的"范式转型"与"安全文明"的重塑,在政策上牵引着安全治理实践更加综合化与国际化。然而,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理论体系还未形成,专业性、科学性、国际性不足,未来非传统安全研究需要在全球安全的研究格局、元问题与分析框架、理论体系与学派自觉、方法论与量化研究、议题深究与国际对话上有新的持续推进。
简介:随着2003年10月东盟安全共同体建设进程的启动,东盟框架内的东南亚多边防务合作迅速兴起,这推动东南亚多边防务外交出现东盟化和规范化的重大转型。东南亚多边防务外交的东盟化主要体现在东盟防长会议和东盟防长扩大会议相继启动,并不断向东盟制度化和务实行动化发展,形成区域、跨区域的多层次互动和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多轨并行的“东盟中心性”区域防务合作架构。东南亚多边防务外交的规范化主要体现在基于区域治理“东盟方式”的组织规范和区域安全治理“综合安全方法”的安全规范,形成一套特色鲜明并与多边防务务实合作及具体行动的实际需求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包括不结盟、不干预、非武力、非强制、无约束力、协商与共识决策以及非传统安全和民生导向等,推动了更务实的“东南亚防务模式”的形成。
简介:针对2017年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犯罪案件呈大幅上升态势的情况,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检察院分析原因后认为,此类案件呈现数量大幅度上升、犯罪主体类型特征明显、犯罪类型单一、手段多样化、案件逮捕率偏低、刑罚处罚较轻、多数嫌疑人被判处罚金刑等特点,亟须在立法、司法、法治宣传等方面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该院认为,遏制身份证件犯罪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当前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法律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此类案件的一些嫌疑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是对自己和他人人身安全的不负责任,已经构成扰乱公共秩序的犯罪,同时也存在可能不会被查获的侥幸心理。犯罪成本低,手段便捷隐秘性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能够利用网络平台快速实现犯罪目的,且手段隐秘性强。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件犯罪的方式更加多样,且犯罪成本较低。这些犯罪手段在现实中往往不易被察觉,给打击犯罪行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法律规定过于宽泛,实际认定困难。《刑法修正案(九)》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但法条中对于“情节严重”的认定没有相关的司法解释予以界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情节困难。
简介:现场处置失范是交通警察在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查处中常见现象,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执法形象与权威.失范的表现重点在于相关法律依据的欠缺以及处置方法失当.引起失范的原因则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解决现场处置方法失范则需要从执法权威、执法依据、执法能力与执法责任等方面进行,以促进交通民警执法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