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在《万年县雷竹产业发展规划》中作者了解到,该县将雷竹生产作为培植当地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要措施来布局,让雷竹产业发展真正成为该县林业产业化的“领头羊”,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针对此项工作,作者利用雷竹生长特性与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可行性气候论证分析,并在它们的关联中寻求自然生长与科学种植中的规律性,力创为该县雷竹产业发展的利益最大化提供技术支持。雷竹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气候适应性,该县已进行了较大面积的种植,并逐年增多,且呈规模生产趋势,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和经验。本文进一步研究和掌握雷竹生产与气候的关系,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识雷竹的生长规律,并能从中选择优良品种,合理布局、科学种植,对发展雷竹产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关键词:特性土壤地形技术高产雷竹,又叫早竹、早园竹,别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在闽、浙、赣、皖四省长江以南地区较为广泛种植,浙江临安、安吉、富阳、德清、余杭等地为雷竹的原产区或主产区,安徽省南部、江西赣中以北地区也有种植。它是一种年年出笋,具有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笋仙味美,粗纤维含量高,效益好的优质食用竹种、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商品价值和观赏价值……
简介:中国的PM2.5已经产生巨大的社会成本。借助气候经济动态综合模型(DICE-2013R),综合分析中国74个城市中与PM2.5社会成本有关的福利目标、经济变量和地球物理等模型,估算这些城市PM2.5的社会成本。研究结果发现:2017年各城市PM2.5的单位社会成本介于16.21亿~232.15亿元之间,所有城市的单位社会成本总量达到9863.94亿元,预计到2030年,单位社会成本总量将达到15000亿元;若74个城市PM2.5浓度都下降到35μg/m3或10μg/m3,社会总成本将达到14万亿或40万亿元,将产生高昂成本;治理PM2.5必须走市场化碳金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