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从小农经济模式进入城市化过程,中国遇到人口过剩和农村贫困问题的冲击。我国农村的土地承包和住宅保护制度,保证了这个特殊转换时期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减少了转换中的痛苦,这是经济转轨时期的一项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本文探讨了这种制度安排的现实及理论上的合理性。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主体框架正在形成,随着新体系的运行及其作用的加强,土地和住宅的社会保障功能就会减退,逐渐显现其作为生产要素随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和流动的特性。本文指出,必须认识到土地和住宅在很长时期仍然会发挥农村社会保护的功能,因此目前的政策更要强调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权。如此大量的农村人口,我们的社会保障只能"保基本",未来农民生存保护是由五个要素或者五个支柱组成,它们是国家救助、社会保险、土地和住宅保护、子女和家庭共济、个人积蓄和财富。国家救助与社会保险要继续加强。全国生产力要素的流动,要求有打通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2010年10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的五项保险;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就是公民身份号码等,这是一个制度进步。农民工参保的意愿虽然强烈,但是农民工工资水平低,现金收入少,农民...
简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核心主体。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不仅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影响着更大范围内的社会就业、安全生产、劳工权益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随着我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际地位日趋显著,全球性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开始聚焦中国。文章在对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状况进行较为详尽的解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反思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探究中原经济区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推动中原经济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走政府引导、企业自律和法律强制相结合的道路,从政府、法律、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方面构建"四位一体化"的企业社会责任模型,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机制。同时,提出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能实现以"爱心"换取员工的"向心",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