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某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的情况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某院2008-2013年上报的183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涉及的药品品种、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3例头孢菌素类ADR共涉及13种头孢菌素类药品,在10岁以内的儿童中发生的ADR最多(52例,28.41%);静脉滴注(179例,97.81%)是引发ADR主要的给药途径;过敏反应最常见(92例,50.27%);头孢曲松引发的ADR最多(90例,49.18%);新的和严重的ADR共11例(6.01%).结论:临床应加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高度重视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的ADR,以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简介:摘 要:介绍了锡类散的主要成分以及功效,并对微生物检查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和评定。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和评定,有利于对实验数据的客观、准确把控。不确定度应用领域广泛,可以应用在各个行业条口。在医药行业,尤显重要性。药品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一个很小的细节错误都很可能引起很严重的危害后果。因此,实验数据的客观、准确性就面对更大的挑战。必须要对数据加以衡量、评判,确保数据的最原始、最真实性。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不良反应。方法:以本院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就诊,采用抗菌类药物做疾病治疗患者150例,单一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做疾病治疗患者57例,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患者93例,对其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做比对分析。结果: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单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做疾病治疗患者,其发生率低于联合多种西药做疾病治疗患者(P<0.05)。结论:临床中,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虽然能够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但易导致不良反应情况出现,自此对患者疾病治疗安全性造成影响,需采取管理措施实施预防。
简介:丹参(RadixSalviaeMihiorrhizae)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eMihiorrhizaeB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酮,异丹参酮,隐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等。中医认为具有化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降香为豆科植物降香檀(DalbergiaodoriferaT.Chen)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中医认为具有行气活血,止痛,止血作用。临床用于脘腹疼痛,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扑损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氨磷汀预防铂类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ancerli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VIP)、临床对照试验库,按照纳入与排出标准选择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1978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用RevMan5.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合计949例患者,其中英文6篇,中文5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氨磷汀组能有效地减少神经毒性的发生[RR=0.57,95%CI(0.39,0.82),P=0.002],严重神经毒性的发生[RR=0.49,95%CI(0.29,0.84),P=0.009],加重呕吐的发生率[RR=1.36,95%CI(1.02,1.81),P=0.04],易发生低血压[RR=2.33,95%CI(1.29,4.23),P=0.005]。在恶心发生率[RR=1.20,95%CI(0.97,1.50),P=0.10]、头晕的发生率[RR=1.44,95%CI(0.50,4.12),P=0.50]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氨磷汀与铂类药物化疗时联合应用能有效地预防铂类神经毒性的发生,但会加重呕吐的发生,并容易产生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简介:目前临床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病已成为趋势。作者根据国内外文献记载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4医院心血管病内科住院患者用药情况,观察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治疗高血压过程中与四类药物在联合用药时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旨在探讨其联合用药的利弊,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口内支抗推上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方法。方法以Nance弓、上颌前段牙弓及下牙弓做支抗,通过推簧和Ⅱ类牵引,分次远移上颌牙,恢复磨牙的中性关系和前牙的正常覆盖。并进行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分析。结果Ptm-6距离减小(P〈0.05),上磨牙向远中移动,前牙拥挤解除,覆盖正常。结论口内支抗推上磨牙向远中矫治因磨牙前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简介:目的:调查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使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09—2010年中出院的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眼科、口腔科、泌尿科的518份Ⅰ类切口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剔除术前因感染而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病例,其中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416例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调查存在用药种类、用药时机、用药时间方面不合理的现象。结论:临床医师应深入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各手术科室的特点,对原则进行细化,使各手术科室形成有自身特点的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实施细则,并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监督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在外科手术预防感染中的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