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腱鞘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纳入90例腱鞘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疼痛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显著下降,且复发率较低。对照组患者的症状也有显著改善,但手术治疗后的初期恢复较快,长期来看,复发率略高于保守治疗组。两组在功能恢复和疼痛缓解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均可有效缓解腱鞘炎患者的症状,但在长期效果和复发率方面,保守治疗更具优势。综合考虑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保守治疗是更为推荐的首选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和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择取80例脑血栓患者采用摸球法随机划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司匹林治疗方案,给予观察组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方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神经功能评分、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简介:目的观察和分析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血管源性眩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0月—2018年6月住院的血管源性眩晕病例10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丹参多酚酸治疗组、丁苯酞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眩晕障碍量表(DHI)进行眩晕程度评定,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结果的差别,并监测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的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多酚酸组DHI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治疗组DHI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多酚酸组和丁苯酞组DHI改善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丹参多酚酸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在治疗眩晕方面具有明显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妇科手术采用应激和适应理论护理对于患者负性情绪和手术的配合程度影响。方法:选择起始于2020年3月,终止于2022年3月,治疗患者共计8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需分入40例,余下的40例分入观察组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应激和适应理论护理模式,对比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手术配合率以及负性情绪。结果:在通过本次护理之后,和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配合率较高并且结果差异性显著,P<0.05。相比于本次研究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焦虑以及抑郁的评分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应激和适应理论的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妇科手术采用应激和适应理论护理对于患者负性情绪和手术的配合程度影响。方法:选择起始于2020年3月,终止于2022年3月,治疗患者共计8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需分入40例,余下的40例分入观察组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应激和适应理论护理模式,对比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手术配合率以及负性情绪。结果:在通过本次护理之后,和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配合率较高并且结果差异性显著,P<0.05。相比于本次研究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焦虑以及抑郁的评分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应激和适应理论的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采用行为和环境护理干预对疼痛感受和生命体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间,我院选择了100名新生儿,按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名。研究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还进行了行为和环境的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只接受了常规护理。我院对比了两组在桡动脉采血后的疼痛评分和生命体征变化。结果:研究组的疼痛平均评分为2.72±0.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0±1.75(P<0.05)。研究组在采血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也没有显著差异。但对照组在采血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血氧饱和度均有所增加,而呼吸频率则有所降低,这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采血时哭闹的平均时间为7.65±3.12秒,远少于对照组的17.57±3.14秒(P<0.05)。结论: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实施行为和环境护理干预,既可以明显降低疼痛感受,又能够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因此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比较性观察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量-效关系和恢复时相特征。选择60例ASAI级,年龄17~50岁,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中国患者,分层随机平均分成阿曲库铰组和维库溴铵组。用60%NO2-O2-硫喷妥钠-芬太尼维持麻醉。用加速度仪监测神经肌肉功能,采用TOF刺激方式,以T1抑制的百分比为研究指标。用累计给药方法建立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的量-效关系曲线。根据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量-效关系曲线,阿曲库铵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强度仅为维库溴铵的17%。两药的ED50、ED90和ED95均有明显差别。应用等效剂量(1.5×ED95)后,两药的高峰时间、临床肌松时间、恢复时间和体内作用时间均无明显差别。结论:阿曲库铵是一弱效能的肌松药,而维库溴接为一强效能肌松药。阿曲库按和维库溴铵的作用强度比率为1/6。应用等效剂量后,两药的恢复时相无明显差别。
简介: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是抗菌药物开发中临床试验成败的关键。近十年来群体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发展和在抗菌药新药开发上的应用,对抗菌药物合理给药方案的制定有了突破性进展,已基本上形成了抗菌药物新药开发的一个模式。这一模式以药动药效学理论指导下的体外动力学模型、动物体内感染模型和Ⅰ期临床药动学试验为基础,以随机化统计模型和蒙地卡罗模拟为手段对Ⅲ期临床试验的给药方案进行统计比较以确定最佳的给药剂量和频率。本文系统性地描述如何从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进而建立药动药效学数学模型,着重于阐述抗菌药物药效学的基本概念、试验方法学的基本原理并简单介绍药动药效学的计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和低浓度对比剂对下肢动脉CTA检查图像质量和辐射a例,三组患者采用不同管电压和对比剂浓度进行检查,评价不同电压和浓度对比剂对CTA检查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下肢主动脉显示清晰度较高,主观评分均大于3分,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客观评价指标里,B组的各动脉中点CT值均小于A、C两组,背景噪声从大到小依次为C、B、A,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从大到小依次为A、B、C,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背景信号则无明显区别;A组对比剂总量高于其他两组,C组的CTDIVOL值、DLP值和ED值都低于其他两组,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低管电压和低浓度对比剂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基础上,不仅未增加辐射剂量,而且图像质量得以保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